长沙银行坚定做“湖南人自己的银行”,全面助力湖南“强省会”战略

火热盛夏,捷报频传。

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2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长沙银行位列第36位;在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湖南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榜单中,长沙银行位列2022年湖南上市公司规模榜单第二位。

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22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榜单,长沙银行以一级资本86.75亿美元位列第191位,较2021年上升36位。

火热盛夏,动作频频。

长沙银行召开“强省会 抓项目 助实体”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强省会战略专题会议;与省商务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商贸发展助力内陆开放;与省市区各级农业部门暨企业代表签约携手赋能全省乡村振兴……

“长沙银行将紧紧围绕服务助推‘强省会’和自身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锚定目标、强化担当,以金融之强助力省会之强,以省会之强带动全省做强,用‘长行红’描绘更多彩‘湖湘美’,在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大赛大考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长沙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小中表示。

抬高坐标 以金融之力助省会之强

服务本地实体经济是地方法人银行的使命。同时区域经济的繁荣也能促进银行的经营质效稳步增长。

全面助力湖湘建设,与长沙发展共生共荣,这是作为湖南人自己的银行的血脉与基因。

长沙银行积极成为湖南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围绕湖南20条、长沙22条产业链提供“交易银行+产业投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赋能”综合金融服务。在长沙地区,五年累计提供表内信贷投放超4600亿元,平均增速18.45%;服务半数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长株潭地区,2021年表内贷款余额超2400亿元。

除此之外,该行还提供1000亿元投入重点项目和基地建设,长沙轨道6号线建设、长沙城建信息中心、长沙亿达智造小镇、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中联智慧产业城、黄花综合保税区“区港联动”等项目建设中都有长沙银行的身影。

2021年,长沙银行积极响应“三高四新”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外向型经济三大领域,全力推动金融服务和产业深耕,制造业贷款余额308.97亿元、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63.84亿元、国际贸易融资86.69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254.03亿元,为29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授信89.93亿元……

一直以来,长沙银行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奉行专业主义的精神与长期主义的态度,以金融的支撑平滑经济的波动,陪伴众多中小微企业一路穿越周期困局。2022年上半年,长沙银行采取“延、减、免”等措施,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活力,对有市场、有前景但暂时遇困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2022年前6个月,长沙银行累计为中小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金额27.77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近6000万元。

锚定目标 助力强省会行动落地落实

风起潇湘,千帆竞发。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接连发布数份重磅文件,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擎绘蓝图,为金融助力“强省会”明确目标。

对此,长沙银行相应出台《长沙银行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以行动方案作为“施工表”、“路线图”,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发展目标,以金融之力助省会之强。在助力地方建设、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城市开放度提升、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等方面全面提升对强省会战略的贡献度。

在全面助力地方建设方面,长沙银行力争到2026年长沙地区、长株潭地区的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100亿元、5800亿元,对长沙地区、长株潭地区的对公客户融资总量(FPA)分别突破3500亿、4800亿。

在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方面,长沙银行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400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80亿元。

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长沙银行计划加大对关键核心产业的支持,助推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竞争力,提升产业金融增长率和覆盖度,保持对战略性新型产业与本土特色优势产业每年30%以上的信贷增长,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产业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以生态场景为支撑点,围绕产业链搭建个性化场景服务模式,通过制造业动产抵押贷、智能制造技术改造贷、供应链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池等产品,系统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助力长沙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在国际贸易方面,长沙银行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资金结算效率,加大贸易融资投放,全面助力城市开放度提升。力争到2026年底,长株潭地区国际结算量达到400亿元,国际贸易融资投放达到140亿元,助力长株潭地区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支点。

在全面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长沙银行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突破660亿元,覆盖小微贷款客户5万户。

在全面助力居民幸福感提升方面,长沙银行将围绕居民“吃喝玩乐美”“医养教游娱”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力争到2026年长株潭地区个人消费类贷款突破2000亿元,管理对私资产规模突破5400亿元,其中长沙地区个人消费类贷款突破1800亿元,管理对私资产规模突破4800亿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

示范引领 推动金融资源向长沙聚集

在强省会战略指引下,长沙要肩负区域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责任使命,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长沙银行作为本地最大金融法人机构,推动各类金融资源进一步向长沙聚集,助力形成适应长沙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方面全力提升长沙银行对强省会战略的贡献度,力争到2026年,长沙银行占长沙地区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比重提升至12%。

另一方面,长沙银行全力提升聚集各方资源参与强省会建设的引领度,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吸引券商、险资、信托、创投、金融科技等各类外部资源及参与强省会建设。

同时,长沙银行将持续在业务模式和产品上双向发力,强化创新驱动。

在业务模式创新上,将加快转型步伐,坚持走本土化、轻型化、数字化、场景化的发展道路,强化金融+非金融服务,构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打造现代生态银行,持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能力。

在产品创新上,长沙银行重点关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四大领域,深度聚焦“强省会”战略推进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破传统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创新产品,输出一整套智能化、综合化服务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就在7月,长沙银行签约成为长沙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业务的合作银行,将向科技型企业发放最高每户500万元的无抵押纯信用贷款。截至今年6月底,长沙银行科技金融业务规模已突破400亿,在全省范围内科技型企业服务覆盖率超过50%。

共生共赢 打造区域领先生态银行

在6月举行的“对话银行家——转型与发展主题论坛”上,长沙银行以“价值重构与共生共赢”为主题,向业界分享了关于打造区域领先的现代生态银行实践。

长沙银行认为,生态银行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中心和关键节点的优势,基于客户中心、共生共赢的主张,依托技术支撑和数字驱动,广泛链接各类合作伙伴,嵌入或构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和服务平台,实现客户、流量、资源、品牌的交互与协同,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进而构建一个以银行为中心的全面开放、敏捷响应、动态演化的生态网络,从而实现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在本地生活生态方面,长沙银行积极服务地方政府数字政务建设的需要,全面接入与民生工程、公共管理相关的各类政务线上场景;积极为企业赋能,建设了智慧园区、医疗、校园等一系列的经营场景,全面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圈;围绕湖南居民日常的缴费、出行、吃喝玩乐、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需要建设场景,不断丰富百姓生活权益,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以及财富管理服务。

在产业投行生态方面,针对湖南在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突出优势,努力整合银行、券商、信托、基金、保险、创投等各类资源,建设全产品线的销售能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能力、聚焦本土企业的研究能力,以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为着力点,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债务融资、债权融资、增资扩股、产业孵化、资金活化、资产整合等综合服务,与实体产业在中、长周期的价值链上实现“共创共赢”。

在市场投资生态方面,打通企业融资需求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链接,搭建“大财富管理生态价值链”。在居民端,制定针对性的资产配置服务方案,积极满足居民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在企业端,则通过股权+债权、商行+投行的综合服务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通过现代生态银行建设,长沙银行构筑起了更加开放的共创共生业态,助推从金融产品提供者向金融生态服务者转变,为强省会战略注入金融的强劲动能。

奋楫笃行,只争朝夕。 正如长沙银行长期秉承的“湖南人自己的银行”理念,在践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和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新赛道上,长沙银行正以快人一步的使命担当和乐于“闯创干”的活力魄力,展示出“正青春”和“在行动”的昂扬姿态,在服务和服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干在实处,在全面融入湖南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勇立潮头,再开新局。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