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兴起,给视频创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催生了各种创业公司。
今天介绍一家拍摄高校派对起家的数字媒体创业公司I’m Shmacked。
这家公司以拍摄大学校园派对狂欢场景风靡一时,但又因它糟糕的执行运营水平陷入争议和纠纷。
了解一下这家公司,也许能给创业者很多启发和警醒。
我们知道高校是最容易引发裂变传播的地方。
Facebook创立时就是借助高校人群的传播,迅速发展壮大。
所以2011年,两位年轻的创业者创立了专门拍摄大学派对视频的I’m Shmacked。
两人周游全国高校,拍摄派对视频,并上传到YouTube上。
这些视频非常受欢迎,为了拍摄更多视频,两位创业者随后开始找人去不同的大学举办派对。
I’mShmacked在各个社交平台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成为大学派对方向的网红。
如果这家公司就走网红路线,和商家合作推广收广告费,组织一些高校派对收门票,应该收益也不错。
但创始人觉得赚钱太慢,2016年想出了一个“校园大使”的模式,每个学校招募一名校园大使。
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只要缴纳45至500美元,就能成为所在学校的代表。
这些校园大使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运营一个该高校的I’m Shmacked账号。
校园大使拍摄校园的派对视频,如果哪个视频火了,它就会被转发到有着120万粉丝的I'm Shmacked 主页。
校园大使们不仅能获得网络营销经验,还可以从广告和定制商品销售中获利。
这个模式没什么问题,如果公司踏踏实实为这些校园大使们赋能。
比如通过培训交流,鼓励大家多创作内容,汇聚大家的力量,形成网络协同效应。
肯定比创始人单打独斗或者靠公司一个小团队更成功。
但比起模式,更重要的是运营和执行。
不知道是创始人开始就打算赚一笔快钱,还是在运营过程中发现还是赚快钱容易。
在招募校园大使的过程中,这家公司许诺加入者可以快速出名,甚至一个月还能赚到上千美元。
但很多人加入后,才发现公司管理混乱,做出了很多承诺,但都没有兑现。
不但没有销售分成,很多人支付费用后,公司就不再联系他们了。
所以很多人大呼上当,引发了很多纠纷。
目前至少有3600名大学生和这家公司合作。
能吸引这么多大学生,是因为对许多学生来说,成为这家公司的校园大使是一种地位象征。
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名字和这个公司出现在一起,会给他提供大量的社交机会。
从创业者的视角来看,我为这家公司感到惋惜。
他们很早就发现了高校派对视频这个有潜力的方向。
他们积累了大量粉丝,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一定影响力。
校园大使的模式理论上也确实不错。
做好了确实能够实现共赢,让公司获得更快的增长。
手里拿了一副好牌,但他们没打好,最后只顾着收钱,而不提供后续的服务。
结果引发了众多纠纷,败坏了辛辛苦苦积累的名声。
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曾说过:“有创意的人很多,但能执行创意的人很少。”
马云也认为执行力更重要,他还曾与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共同探讨过一个问题:
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好?
结果两人得出的答案一致,“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更好。
I'mShmacked这家公司就是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
你怎么看这家公司,如果你来运营,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