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2届高考的考生来说,战斗还没有结束。经历了评分后情绪的起伏,同学们还是要回归正常,在志愿填报上再努力一次,才不会让分数白白浪费。
高中生在纠结志愿的时候,大学毕业生也没闲着。他们其实是在验收自己四年前志愿填报的结果,但是很多大学生却发现了一个事实,结果远不尽如人意。
“志愿遗憾”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通常与学生志愿填报时选择的专业有关,所以常被称为“专业遗憾”。那么,大学毕业的学长们有什么建议给这些正在经历志愿填报的同学们吗?
毕业生“专业后悔”现象频发,原因就是志愿填报时踩了坑。
如果大学毕业生有机会回到四年前,大多数人都会愿意。毕竟高考结束后,他们才花了几天时间在高考志愿书上规划人生。
在如此匆忙的时间里,考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他们不知道具体学的是不是和自己想象的一样,也不知道这些专业在市场上对应的是什么行业和岗位。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专业未来的薪资待遇如何?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在两三天内相互了解太难了。所以职业后悔其实是很严重的。
有些学生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父母认为的“热点”。比如理科生会选择医学相关专业,以为虽然有点苦有点累,但是毕业后工资高,有个好去处。
但事实上,当学生进入医学领域后,会发现医学真的是学习中的无底洞。有本科学历是不够的。没有硕士学历,再加上一些家庭背景和人脉,想找个好工作简直太难了。
如果你是文科生,你大概会选择会计和法律,认为这两个学科就业优势很大。但是,其实法律和医学差不多,学习是有无底洞的。毕业后可能需要参加公考。
经济学相关学科更是如此。虽然没有那么多要学的,但是行业内的差距已经很小了,因为连年的热度已经趋于饱和。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和经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可见,同学们在志愿报考前一定要听听过来人的建议,不要想当然。毕竟这是一条只能走一次的路。如果绕道走,要耽误四年多。
资深建议22高考考生:尽量不要选择这些就业率一直下滑的“红牌”专业。
首先是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相关专业是这几年新出现的专业,因为随着社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人们在生活中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确实让心理学相关寻求一些发展的机会。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比较热门的一个分支,比较注重实际应用,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不过这个学科虽然目前比较热,但是真正能发展好的并不多。
这也和应用心理学的学术要求有关,四年本科的基础不够。基本上是要去考研的。另外,这也是一门比较贵的学科,所以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家庭经济条件。
其次,汉语国际教育。
这个专业很多同学都很向往,因为看起来学起来并不难,而且可以从事的行业也很多,比如国内外的汉语教学,或者在外单位,新闻单位。选择不是那么单一。
之所以是“红牌”,是因为饱和度太高。很多同学都盯上了这块蛋糕,以至于申请人数连年增加。然而,毕业后,却没有工作可做。另外,一个人学语言真的不是什么好工作。
写在最后
从大四学生的经历可以看出,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新兴专业,都非常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报考,因为他们的岗位缺口太小。如果不是学历和能力都很优秀的学生,基本没有竞争的机会。
而冷门专业的就业情况更是堪忧。毕竟对应的位置很少,甚至没有可以直接对应的位置。而且因为冷门,不被学校重视,投入也不多。四年下来,知识收入也堪忧。
所以同学们在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尽量避开这些专业,选择一个五到十年后能更有发展的专业,除了自己的兴趣,学校也比较重视。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