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自我暴露

核心提示自负的人不合群,是因为害怕暴露缺点而被人嘲笑。如果你发现身边某个人,说话做事总是滴水不漏,行为处事总是过分谨慎,那么这说明他是一个自负的人。自负的心理解释是:个体由于担心暴露缺点后被人嘲笑,所以总是与人保持距离感,不让别人走入内心世界。这样

自负的人不合群,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被人嘲笑。

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说话做事总是滴水不漏,做事总是过于谨慎,那么说明他是一个自负的人。自负的心理学解释是,个体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后被嘲笑,所以总是与他人保持距离感,所以不让他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人内心是疲惫的,因为他们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只有让他们意识到,暴露一些缺点并不会伤害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因为他们开始明白,即使自己做错了,也不需要太担心。只有这样,他们的行动才会更大胆,更有勇气。

自负的原因

畸形的家庭教育

如果在一个家庭环境中,没有人允许“错误行为”出现,对家庭成员的要求特别高,不允许任何人犯错,那么就会形成自负心理。自负的本质是彻底抛弃“被否定的部分”,只认可“被认可的部分”。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接受优点和缺点。更何况,你认知和信念中的缺点,在别人身上未必是缺点。因为畸形的家庭教育,孩子只能接受父母认可的那部分。一旦他们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标准,就会受到严厉的训斥。为了避免挫折,孩子的行为越来越谨慎,试图抑制其他方面的生长发育。

对潜意识优越感的追求

优越感是对自卑的心理补偿。童年的时候,父母并没有主动关注。长大后,他们对自卑的过度补偿,转化为潜意识对优越感的追求。他们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竭力塑造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形象”,以至于无法客观地接受自己的“缺陷”。但是,他们意识到,只要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自己塑造的“完美形象”也就没有了。所以他们虽然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崇拜,但却在刻意回避别人,不让他们走得太近。对完美形象的维护导致其他方面的压制,这是自负人格的典型表现。

不合理的信念

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也会导致自负。如果有人在信仰中相信“他一定是个好人”,固执地认为自己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不能做别人不认同的事,那么他就会变得过度谨慎,完全活在别人的设定中,失去真实的自己,变得越来越自负。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父母的过度自负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让孩子受到了感染。一个合理的信念是,不管你是好是坏,都要完全接纳自己。每个人都在成长,没有人天生成熟,总会犯错,只有在犯错中才能成长。

自负者的心理逻辑

“我不想犯错误。”

他们从小就害怕犯错,因为一犯错就会被父母严厉训斥。在早期的社会生活中,我因为犯错而被嘲笑,这让个人很不舒服。基于这些经历,让个人意识到“我绝对不能犯错”。为了避免犯错,他们过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人前显得生硬、不自然。长期克制自己的行为,压抑自己内心的冲动,会让自己越来越胆小懦弱。越是胆小怕事,越是担心犯错,越是小心翼翼的犯错。他们神经紧绷,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比别人承受的压力更大。

“不要试图进入我的心”

自负的人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外强中干。“外在力量”是让人觉得自己很优秀,很完美;“中干”是指他们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敏感的。他们太执着于追求完美的形象,就像一个人在走钢丝。他们一不小心就会犯错,所以内心脆弱敏感。如果有人试图接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会很紧张。通过对他们与他人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值得信赖和可靠的关系,大部分都是比较平淡的那种。他们刻意不让别人进入自己的内心,因为这暴露了他们的完美形象。

如何改善自负?

学会揭露缺点

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一些缺点,观察周围朋友的反应。人总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低估自己有多讨厌。适当的暴露自己的一些缺点,是为了让你知道,没有人会太在意你的缺点。不要太压抑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总以为别人会讨厌你,嘲笑你,所以你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自我压抑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你要做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所以你要学会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再考虑其他方面。

改变错误的认知

自负的人无法接受一个有缺陷的自己,所以极力否认自己内心有缺陷的部分。这种错误的认知是内心冲突的关键。我们应该改变这些错误的认知。明白人的成熟是一个过程。成熟之前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完美。自信的人不是自信自己不会犯错,而是自信地接受自己的一切行为。自负的人接受不了不完美的自己,所以问题很多。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一个人足够完美,一点错误都没有,那么这个人就永远没有成长发展的空间。他的生活会有多无聊?

总之,自负的人之所以被人讨厌,是因为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缺点,害怕在人群中暴露出来。只有学会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才能与内心的各种矛盾和解。

作者:九重天客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