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千万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这句话,否则他会更紧闭心门

核心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很多人对抑郁症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模糊且片面的阶段。这导致抑郁症患者在艰难自救的同时,也很难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甚至身边的亲朋好友,可能会帮倒忙。根据心理学家对抑郁

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

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但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和片面的。

这使得抑郁症患者很难自助,但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甚至身边的亲朋好友可能也会帮忙。

根据心理学家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对抑郁症患者不恰当的用词,如以下三句话。

1.“你看上去哪里沮丧了?你状态不是很好吗?”

当一个人说自己有抑郁症的时候,周围很多人可能会怀疑。

怀疑是因为一个错误的常识判断而产生的。

人们认为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应该是一个看起来极度抑郁,无精打采,不修边幅,失去灵魂的人。

如果你面前的人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你很难表现出所谓的“抑郁”症状,自然不被相信。

“你看上去哪里沮丧了?你状态不是很好吗?”这句话其实就是根据“外在形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抑郁。

显然,这是错误的。

在人际交往生活中,抑郁症患者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有些抑郁症患者甚至谈笑风生。他们被称为“微笑抑郁症患者”。

另一种抑郁症叫做躁狂抑郁症,即一个人的情绪在“极度兴奋”和“极度抑郁”之间来回波动。

假设一个躁狂抑郁症患者的亲友恰好只看到了他“躁狂”的一面,即他兴奋、欢笑、自信、精力充沛、思维灵活的“好”表现,却没有机会看到他极度的悲伤和抑郁。那么,要相信他得了抑郁症肯定更难——“一个有这样‘精神’的人,怎么会活蹦乱跳呢?

人们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是外在的东西比如妆容,衣服,神态等吗?

当一个人说自己有抑郁症的时候,其实是鼓足了勇气去求助。如果他自己能解决抑郁症的问题,他是不会告诉你的。毕竟谁喜欢在别人面前揭自己的伤疤呢?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非常痛苦,需要帮助。

所以,不要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你看起来不错”。也许你的初衷是安慰他甚至是赞美他,告诉他他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痛苦,但这样的说辞会让他觉得你在无视他的痛苦和挣扎。下一次,他可能不会找你帮忙,而是把自己封闭得更紧。

2.“你有什么好沮丧的?我受的苦比你多。”

很多抑郁症患者非常敏感,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情绪化,从而产生妄想症和“抑郁症”。

因此,他们常常给别人留下脸皮薄、脆弱、矫情、谄媚、想得太多的负面形象。

客观来说,抑郁症患者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别人眼里可能确实“不值一提”。

甚至有些抑郁症患者在外人看来什么都有。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何况他们抑郁,比他们更惨的人大概更抑郁。

就这样,其实我还是陷入了抑郁症的误区。

首先,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是基因、大脑化学失衡、个人成长经历、社会影响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遇到挫折或者事情不顺心的时候难过压抑的情绪状态。抑郁症很复杂。

所以,得抑郁症的不仅仅是穷人。很多有钱人,看似生活幸福,各方面都很优秀,也有得抑郁症的,而且比例还很高。

其次,无论抑郁症患者经历了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所经历的痛苦都是真实的。

诚然,有些抑郁症患者只能承受别人十分之一的痛苦,但你不能说:“我的痛苦比你严重得多。这是什么?”

这句话的本意可能是提醒这个人“眼前的苦难不算什么,我们一定能克服。我挺过来了,你也可以”。

但对于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样的回答可能听起来很冷漠,很没有同情心,仿佛在说:“你经历的都是苦,我经历的都不算什么。我抑郁,我甚至不配被称为痛苦”。

真正得了抑郁症的人是很痛苦的,如果不被外人理解,那就更痛苦了。所以,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的朋友,不要再对他们说这样的话了。它伤害了人们。

3.“没事,放轻松点,多出去走走,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人们常常劝患抑郁症的人,“多出去走走”,“多听听好听的音乐”,“多和别人交流,不要老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要把那些不好的事情看得太重,想一想,一切都会好的”。

这应该是人们用来安慰抑郁症患者最常用的词。

表面上看很正面,但这些话也容易刺伤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想法是“我也想。我也知道我需要和别人交流,需要出去走走。难道我不知道这些方法吗?但是我做不到。我被一种莫名其妙的黑暗力量囚禁在一个万劫不复的黑洞里,出不来。”

关于这一点,方思齐《初恋天堂》的作者林毅有更深的体会。她在婚礼上这样谈论自己的抑郁症:“我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了眼睛,然后再也找不回来。但与其说是快乐,更确切地说,是热情。我失去了吃饭和与人交往的热情,以至于最后,我失去了生活。

抑郁症不会自动好转。其实只要不恶化,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值得庆祝的。很多抑郁症患者痛苦的根源是他们经常“生病”,认为“再也好不了了”。

克服抑郁症,需要很大的努力。吃药,定期看心理医生,时刻提醒自己“脑子里想的都不是真的”。不是请几天假,睡几天觉,吃几顿好吃的,去旅游就能解决的。

抑郁症的修复和治愈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毅力。

说“我过一会儿就好了”的人,意味着同情和鼓励,但除非这个人已经被临床确诊为抑郁症并痊愈,否则会让抑郁症患者感到虚伪和反感,觉得这个人无法理解抑郁症带来的那种挣扎和痛苦。

如果这三句话不合适,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非常敏感。他们有病,脆弱,很难保证我们说的一些好话被他们“过度解读”。虽然他们不想“恶意曲解”,但这确实是他们痛苦的来源之一——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给自己制造痛苦。

抑郁症患者非常需要关怀和理解。不要总是担心说错话,要给他们实际的支持。事实上,人体语言比真实的语言有用和可靠得多。

你可以给他一个拥抱,一个可以靠着哭的肩膀,给他介绍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给他买一盆植物来照顾,或者花时间耐心地听他们说,不带任何评判。

总之,如果你想帮助一个抑郁症患者,你永远不要批评、指责、怀疑和忽视他。而是你要帮助他看到希望,找到他的热情,让他感觉到你关心他,鼓励他,“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支持你,陪你克服抑郁”。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