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
我们经常看到喜欢半夜创作的人。他们的思维在晚上似乎比白天更活跃,更有灵感。
然而,行为心理学家认为,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永远不要在晚上做任何决定。这是为什么呢?
思维特征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八九点的时候,觉得困了,想睡觉,但是还有些未完成的事情,就想尽办法去完成。当我想休息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困。
这是因为大脑在需要休息的时候被迫重启。人的大脑是生物器官,不是机器,它不是一直在工作。它需要一些时间来休息。
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在清醒时的思维能力并不顺畅,完成的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
根据生物特征,如果我们把一天分为早、中、晚、晚,那么前三个阶段就是我们接受刺激、进行有效治疗的时间。
当大部分反馈完成时,已经是晚上了,大脑开始空闲,没有了白天的紧张和焦虑。大部分脑细胞进入静止状态,而其余的处理非刺激信息。
此时大脑的思维更加活跃,容易触及内心情感的一面,从而陷入思考。越想越觉得空空虚。
填充空虚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简单来说就是胡乱思考。
人们会把以前经历过的或者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仔细思考其联系的合理性,甚至为了把事情联系起来而收集一些不存在的证据,把简单的事情越做越复杂,从而激发极端的情绪。
另一种填补空空虚的方法是找一个可以交流的人。很多人晚上会和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因为他们感到孤独。
这个时候人的感情会变得脆弱,更容易流露真情。即使是总是把事情藏得很深的人,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
既然叫秘密,那肯定有你不能和别人分享的东西,所以人晚上做决定,白天就会后悔。
晚上做的决定是最真实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是满足本能冲动的最原始欲望;自我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超我是道德自我。
当本我和超我发生矛盾时,自我就成为协调二者矛盾的调节器。
在白天运转良好的环境中,行为受到当时规则的束缚,带有很强的掩饰性,最真实的自我欲望是自我压抑的。晚上,人们回到他们的家。对个人来说,没有比家更安全的地方了。
人们不再纠结于白天的法律和道德约束,也不用考虑对周围人的影响。当他们褪去白天的层层伪装,他们的本我就会浮现。
这一刻,我们是最真实的自己,这一刻我们所做的决定,也是我们最真实的欲望。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不会被本我所支配,不会被自己所束缚。
很多时候,我们最真实的想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像对工作的挫败和不满,往往是在晚上,辞职的念头总是在晚上冒出来。
如果我们跟随自己的心。给老板发消息马上辞职,第二天你会发现现实生活的压力比保住那份不如意的工作更重要。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出决定?
一个行为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曾经研究过184个互联网象棋服务器用户的决策行为,发现这些棋手什么时候会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棋手在一场持续3到15分钟的比赛中做出了大约40个动作决定。研究人员利用这些决定来分析复杂的人类思维。
结果显示,不管你什么时候起床,早上8点到下午1点之间做出的决定是最准确的。
亦舒曾在《无月之夜》中写道:晚上不要做任何决定。晚上你的意志力太弱,阴阳只有一线之隔。黎明你依然觉得自己是对的,即使错了也心甘情愿。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人晚上做的决定基本都是冲动行为。所以,千万不要在晚上做任何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