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类专业是女生的“苦海”,不建议报考,过来人表示“受不了”

核心提示“文/月儿老师教育日记,欢迎个人转载、分享”每年高考成绩下来后的日子里,“报专业”——是最让考生和家长感到头疼的话题:报什么专业?怎样报考专业?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怎样?成了一个又一个摆在家长和考生面前,难以抉择的问题。与男生不同的是,许多家

“文/月儿老师的教育日记,欢迎转载分享”

每年高考成绩下来后的日子里,“报专业”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头疼的话题:报什么专业?如何申请专业?各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成了摆在家长和考生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问题,难以抉择。

与男孩不同的是,很多家长希望女儿能选择一个轻松稳定、离家近的学校和专业,这样以后就能在父母身边工作生活。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其实没那么简单。稍有不慎就会错过孩子一年的补习时间,稍有不慎就会后悔终生。

女生想学心理学,被父母改成“会计”,就选择复读。

邻居的女儿圆圆高考成绩很好。录取通知书一下来,全家人都为她高兴。在准备举办毕业宴会庆祝的时候,圆圆和父母吵了一架,毅然决定再复读一年。为什么?

从小就想成为心理学家的袁媛,最初报名了南方一所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并且肯定会被录取。而袁的父母却觉得心理学并不是一个“好就业”的专业,甚至根本“不靠谱”。在未经袁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偷偷把女儿的志愿改成了离家近的学校会计专业。

圆圆沉浸在不知不觉的喜悦中,直到录取通知书下来,她犹如晴天霹雳。无论父母朋友怎么劝,她都完全接受不了。和父母大吵一架后,渊源决定去读高四。

其实父母干涉孩子选择专业导致不和的例子很多。2015年,同样的原因,辽宁文科状元在学了一个月后休学,再次高考夺冠,于是报考了自己喜欢的学校专业。在后续采访中,她说:“浪费了这一年,我感到很遗憾。如果第一次坚持志愿,今年可能就不用复读了。”

很多家长在帮孩子报名的时候会过多的强加自己的意见,习惯性的把梦想放在孩子头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适合。尤其是一些“关心”女儿的父母,往往会施加更多的限制,一味的在意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这三类专业是女生的“苦海”,不建议报考。过来的人都说受不了。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在家长眼里很“热门”,却不太适合女生的专业。

1.土木工程专业:“搬砖人,搬砖人的灵魂,搬砖人是大师”

很多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认为学习土木工程是为成为建筑师和工程师而量身定制的专业。这个未来“体面”的职业,成了很多家长心目中的“梦寐以求的工作”,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选择报考这个专业。

在很多学长学姐眼里,这个专业的前景简直就是读了四年的“搬砖工”——不仅要熬夜设计肝脏,还要下工地感受风吹日晒。

这个专业男女比例极小,很能说明问题。不仅仅是在身体耐力方面,对女生的要求也很大。它学的专业课也是男生更有优势的理性思维学科,对困难女生不友好。很多“有经验的人”都不建议女生报考这个专业。

二。IT相关专业:“秃、孤、冷”

如果说土木专业的女生会“沦落”到“土而木”的艰辛,那么IT专业的女生也会和很多专业的“技术宅”一样处于“光头”的前景。

其实“秃顶”是小事,但是近几年相关专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在大城市就业机会还是很有限的,导致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很大竞争压力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说,熬夜和竞争的压力,职场隐形的性别歧视,父母“离家近”的期待,考研的高难度,公考的“不吃香”,导致她们在这个领域的道路,是一段非常孤独而艰难的旅程。

3.体育专业:“太难了,不好玩”

对于很多高中成绩不理想,考了太贵,没天赋,竞争对手多的美术专业的孩子来说,考体育专业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女生,学体育的竞争压力更小。

但是很多老师不推荐,除非迫不得已,或者从小就有很大的运动天赋。原因很简单——看似比赛压力小,文化课要求低,但实际上体育之路更差。

首先是身体素质的问题。体育专业的学生训练强度大,体力消耗大,容易受伤,尤其是女生,天生没有身体优势。

其次,选择体育专业是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好学校。但是这样的专业,除了当体育老师,很难在相关领域有更好的职业。更可悲的是,中小学的男体育老师还是比较多的。

其实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适合和不适合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就像参与火箭制造的年轻一代科学家,也有很多女生。很多文艺领域的男生比天生感性的女生更有成就。

但是,如果你没有某方面的天赋和优势,那么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尤其是对于现在这个还没有完全消除职场上对女性的各种“歧视”的年代,女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争取一下”并没有错。一个喜欢的、合适的专业,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占有优势。

留言板话题:你会给女儿选什么专业?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