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信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短视频侵权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近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环球今日》和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准时财经》分别以《短视频侵权事件频发》、《短视频侵权整治》、《关注短视频侵权新规》为题,提出了短视频侵权问题。
去年,短视频二次创作侵犯影视作品版权的现象被广泛讨论。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也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其中第九十三条规定,电影、电视剧、网络电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剪辑,不得擅自剪辑、改编。
然而,根据央视的一系列报道,新规发布后,仍有大量未经授权的节目剪辑被媒体发布,甚至有人专门教授如何处理视频作品。
在时代财经的采访中也发现,新规出台后,粗制滥造的影视剪辑并没有消失,影视作品处理教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素材下载、剪辑、文案、配音配乐、封面绘制、运营、变现等各个环节。
在这种流水线式的创作中,侵权成本很低,但短视频的收入却非常可观。在“零基础入门”和“轻松月入X百万”的诱惑下,源源不断的“淘金者”涌入这个行业。
利润丰厚的短视频剪辑:之前工资3000,剪辑后最低月入5万。
即使是从未接触过影视剪辑的人,也能找到成为“影视博主”的方法。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很多拥有大量粉丝的博主会直接在首页打出“学徒”的广告,私信可以获取对方的联系方式。
招募学徒的博主胖胖告诉时代财经,支付注册费用后,老师将对作品进行一对一指导,终身教授。“入门之后,老师会先教你平台机制,如何热等干货。以后如果有作品,老师会给你一对一的指导。只要热起来,就能实现资源赚钱。”
短视频侵权问题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次创作”可以给创作者带来巨大的利润。咨询徒弟问题时,对方往往一开始就直接暴露自己的账户收入。在胖胖提供的账号后台截图中,两个月前刚开通的账号现在已经有173.4万粉丝,累计收入8万多元。
胖说自己上班前一个月才挣了3000块。起初,他会在工作之余做视频作为副业。月入一万多后,他辞职全职做视频,月入至少五六万。他说,这种收入在编辑行业很常见。“别人多,我要求不多。如果有,那就差不多了。”
相比之下,入行成本并不高。脂肪课程原学费998元,近期活动再减400到598元。“报名就可以学习短视频和长视频。正常一周就能学会,交一次就行,不会收两次。”
视频剪辑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做任务、接推广、收徒弟、直播收徒弟、直播带货、视频带货。其中推广是指与电影发行商合作,公布热门影片。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长津湖之战,有很多介绍长津湖电影内容的短视频,视频下方都有购票链接。
任务也是配合内容制作方剪辑具体的电视剧。有商家希望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广老剧,胖胖新号的8万收入就来自与TVB的合作。对于“任务剧”,对方会给版权,博主也会在视频上标注“版权所有”。
不过收入最高的还是直播,也就是直播,干货,让别人买课程。“这是最快的赚钱方法。像我一个几十万播放量的视频,引流到直播间的人不会少。有些人自然会成交,大赚一笔。”胖还没到直播的阶段,但他说同行开个直播就能赚几万块钱。"
胖胖对自己目前的收入和工作情况很满意。“我已经相当长时间没去上班了,都忘了上班是什么感觉了。现在每天看到别人上班就觉得很辛苦,也很庆幸自己尝试了这个行业。”
从业者上课谈版权问题: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红起来。
影视剪辑的形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X分钟看完电影”,也是最容易陷入版权纠纷的。
这类视频一般会选取一些影视剧的画面,配上文案解说,几分钟就把整部电影的故事讲出来。很多人看完短视频后不会再选择看原电影。
电影类型多样,有没有引进的国外电影电视剧,也有网络平台的独播剧。对于想剪辑的人来说,找影视素材原著并不难。淘宝搜索“影视剪辑素材”,会出现大量商品,价格大多在30元左右。
时代财经随便买了一个素材包,对方发来一个剪辑素材和影视资源库,里面有大量的文档。“你想要什么电影?直接在影视库中搜索就可以了。如果找不到,贾五先生找他要。”
当时代财经询问出售后是否有长津湖资源之战时,对方表示可以在电影上映后分享。“上映的电影不能剪辑,这是违法的。”
在舆论对二度影视创作侵权的持续关注下,很多剪辑从业者都意识到了版权问题,但业内共识仅停留在“上映中的影片不能剪辑”这一点上。一些谨慎的从业者会提醒新人:不要砍热门剧或者独播剧。
时代财经看到,在商家提供的资料包中,有一个关于“影视剪辑版权”的专门课程,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声明版权不是问题。“自媒体兴起以来,就有了影视这个范畴。无论是解说还是剪辑,都有平台鼓励这部分内容的创作,很多平台也有影视自媒体认证。”
在合理使用内容方面,讲师给出的建议是:未上映的影视剧不能发表,也不要诋毁,但“独播剧和需要VIP的剧,这类视频平台上可以追的资源可以发表。”“如果你发送侵犯版权的内容,平台会帮你屏蔽或者给你一个限流。”最后,他总结道,“你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变得受欢迎。”
庞还告诉,只要他交了注册费,他就把它捐给影视资源库。在版权问题上,他说,“我们有港剧版权,别人没有,我们也要有。”
处理,抄袭,半小时剪一个视频。
目前在整个短视频剪辑行业,版权和原创意识还很薄弱。除了使用未经授权的资料,二创的作品互相抄袭、搬运也非常明显。
上述商家发来的剪辑包,很多都是剪辑过的成品视频,分类很细,有电影配乐系列、综艺视频系列、日剧电影系列。评论视频,电影评论字帖有上千种,标注“请自行校对文章,对句子和文字进行微调后再发布。”
当时代财经询问评论的出处时,对方公然说是来自其他视频,“处理+修改”。
除此之外,影视剪辑所需的所有素材,包括音效+背景音乐、配音和声音教学、PR插件和模板、实现和运营,也将在这个资料包中有所涉及。
在一个剪辑讨论社群中,时代财经发现,大多数剪辑者的“二创”视频都是搬运而来。还有人分享如何“有技巧地搬运”不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