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诈骗模式频发,老年人已经成为遭受诈骗的重要群体!为了提高老年人识别和防骗能力,芝罘区司法局邀请芝罘岛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崔红主讲了几种常见的养老骗局类型及如何防范。
养老金诈骗的类型
第一种社会保障骗局
联络社会保障诈骗。犯罪分子谎称特殊情况下可以帮忙办理社保,收到受害人巨额欠款后携款潜逃。
第二种养老服务骗局
1.“保健品”骗局。打着卖保健药品的幌子,租场地给老人授课,实施诈骗。通过免费听健康课,可以送鸡蛋、纸巾、水果等。为报名信息吸引人来上课。后果就是当老人被成功洗脑后,骗子骗他们购买无用的产品,从而一步步引诱老人上钩。
2.“免费旅游”骗局。打着免费旅游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玩。后来又以收会费等为由行骗。,并要求比上次会费更大的一笔钱。后果就是所谓的旅行社卷款跑路。
第三种投资养老金骗局
1.“以房养老”骗局。骗子会以“家里的房子没用了”等类似的话为借口,诱导老人将财产抵押给公司。后果就是老人要面对贷款公司和专业放贷人的讨债,甚至被迫卖房还债。
2.“投资返利”骗局。骗子以投资返利或消费返利的方式诱导老年人投资消费。这种骗局完美利用了老年人“需要照顾”等心理。本质上还是骗子用言语取得老人信任后的“空手套白狼”。
第四种冒充骗局
1.一场冒充亲友的骗局。诈骗分子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通讯录,迷惑受众,打着急需用钱的幌子抓住人性的弱点,从而从提供的账户中赚钱。
2.冒充公安人员的骗局。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打电话表明身份,编造涉嫌银行卡洗钱或资金异常的不安全账户,要求其将账户内欠款全部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3.“中奖”骗局。中奖诈骗主要是通过群发信息,受害者被骗。一旦受害人联系中奖,不法分子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过户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要求受害人汇款,实施诈骗。
如何防范养老金诈骗
1.不要轻易相信。当你遇到能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或短信时。,你要提高警惕,谨言慎行,遇到问题多和孩子沟通,有问题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2.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在不熟悉、不正规的机构和网站填写信息,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
3.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贪图小利,不要相信别人,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放弃“小钱赚大钱”、“小亏大赚”、“不劳而获”的想法。
4.不要轻易动钱。每当要动钱时,一定要找到妻子、孩子或自己信任的邻居、朋友,向他们请教,商量对策,必要时及时报警。
5.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参观、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的宣传和所谓的“公司实力”,防止自己落入骗子的套路。
6.正确的保健观念。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不要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免陷入“药品委托”的骗局。
7.安装国家反诈骗中心软件。
编辑李磊
修订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