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什么赚钱的,那一定是短视频。
在哔哩哔哩寻求走出圈子,在Tik Tok增加直播数量,微信加快视频号进程……一场短视频的用户争夺战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在平台的帮助下,很多人开始转型试水短视频。有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月就收获了几百万粉丝,有的人不到一个月就损失了几百万。
一场看似全民的淘金热,其实并不都那么美好。一不小心就会入坑。初入短视频领域的创业者很容易掉进这三个坑。
1.视频制作中的“坑”
传统影视行业的经验不能复制到短视频行业。
大部分人觉得之前拍了几部电视剧或者网剧,拍个三分钟的视频没什么,完全可以。其实因为短视频不同于长视频,短视频需要尽快到达剧情,用户可以获得最短的时间戳。所以,简单地把拍电视剧的思路直接套用在短视频内容上,会让观众失去耐心。
所以,不要把自己在传统影视领域的经验放在短视频内容创业上,而是要学会向同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你可以选择一个垂直领域,然后大量观看这个领域排名前10的团队,然后做针对性的分析。
2.创意内容中的“坑”
强制内容的推广与点击量不成正比。
短视频团队在做内容一段时间后,一般会遇到变现困难的问题。毕竟平台上视频分享的收入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许多团队采取独特的方式,付费拍摄一些别出心裁的视频,以增强竞争力,吸引用户。
一方面,视频的质量和格局会有明显的提升;另一方面,心灵手巧的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的粉丝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做相应的转化。但事实是,用户很可能对这种盲目调整并不买账。因为,虽然视频整体变高大上了,但这些人是否与平台本身的用户群体契合?发布的视频能引起用户共鸣吗?而且有些别出心裁的视频太不接地气,甚至可能导致原创用户流失。
所以在做创意内容的改变时,一定要从自己的用户群体出发,寻找与自己平台高度相关的创意。
3.视频发布中的“坑”
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好的渠道上。
在视频分发的渠道中,很多人不知道相关的渠道规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比如注册头条号的时候选择了企业号,但是没有划分企业号,只有个人号,很尴尬。另外,在视频频道的运营中,很多人经常会犯一些基本的错误,比如发布的频道很多,精力平均分配在各个频道上。可以有多个渠道,但输入和输出必须协调好。
创业路上,困难不可怕,不断入坑才可怕。面对新事物,旧的方法和经验可能已经失效。你必须与时俱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才能比别人更快找到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