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奇定律——不要让流言蜚语动摇你的意志。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有十个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也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经济学家Eww Wedge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第一,一个人有自己的主见极其重要;
第二,确认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固执己见;
第三,不听的时候不要有偏见,听了之后也不要没有意见;
第四,不怕争论,就怕不能认同。
不要让流言蜚语动摇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坚持下去。如果你认为那是你想要的,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巴纳姆效应
自我意识,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感知,是个体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导致自我认知的偏差。所谓“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勇敢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要捂着耳朵,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比,或者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比。了解自己,从容面对一切。如果你不觉得自己有“缺陷”,你就得用某种方式掩盖它。这样的人只会欺骗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的能力,信息对判断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到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定。没有人天生就有睿智审慎的判断力,所以我们需要主动去培养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周围人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相比较而言,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近的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恰当位置,这样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第四,善于总结。
通过重大事件了解自己,尤其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从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关于一个人的性格和能力的信息,发现一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3.杜根定律——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达根曾提出这样一句话: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胜利迟早属于自信的人。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最后总会得到最好的,只要你有信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比赛中,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努力实现4分钟跑完L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曾经让狮子去追跑者,喝真正的老虎奶,但是没有人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许多医生、教练和运动员断言,一个人不可能在4分钟内跑完L英里。因为我们骨骼结构不对,肺活量不够,风阻太大。原因有很多,然而有一个人第一个创下了4分钟跑L英里的纪录,那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神奇的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用4分钟跑完了一英里。他们相信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既然罗杰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到。没有自信,他们无法创造奇迹。
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显示,一个人的能力85%取决于他的态度,15%取决于他的智力。如果他有信心,事情一定会做好。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的自信。如果他自卑,自卑会扼杀他的智力,扼杀他的意志。
4.跨栏定律——把挑战困难当作一种享受。
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站在你面前的柱子越高,你跳得越高。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你勇敢地面对它们,平静地接受生活的挑战,你就能战胜它们,取得更高的成就。这就是著名的跨栏定律。跨栏定律是由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的外科医生发现的。
阿尔弗雷德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的器官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相反,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他们往往不得不进行比正常器官更好的补偿,以抵抗病理变化。这一发现是在一名肾病患者的遗体中首次发现的。当他从死者体内取出患病的肾脏时,他发现这个肾脏比正常的要大,另一个肾脏异常的大。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发现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类似情况,包括心脏和肺。
因此,他写了一篇有影响的论文。他认为患病器官的功能是通过对抗病毒而不断增强的。如果有两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个死亡时,另一个会试图承担全部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更加强大。
问题的大小决定了答案的大小。就像蛤蜊把沙子变成珍珠一样,我们要善于把局限变成优势。障碍让我们更强大。英国有句古话:如果这个东西不能摧毁你,它会让你更强大。苦难不是绝对的,对弱者来说是深渊,对强者来说是向上的阶梯。疾病也是如此,它损害弱者的器官,最终夺走他们的生命。疾病还能让身体强壮的器官更强壮,让人的抵抗力更顽强。
5.詹森效应——不要让压力成为心灵的羁绊。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在男子个人赛中发挥不佳,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但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他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还获得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双杠金牌。所以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那么这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失误”?事实上,在赛后的采访中,他表示自己这次表现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特殊的情况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紧张。李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要称之为的“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主要源于一位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强大,但在运动场上屡屡失败,令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造成的。所以人们把这种通常表现不错,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如何避免詹森效应?
第一,摒弃头脑中不合理的想法。
许多焦虑紧张的人经常对自己或他人说:“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成功。”“如果我失败了,我就一文不值,别人会看不起我,我也会很没面子。”“我玩不好,前途就毁了。”这些话可以增强我们奋进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发挥正常水平。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就要在平时注意纠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比赛”的好习惯,降低紧张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第二,要冷静地走出狭隘得失考量的阴影。
不要总是贪图成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好。人生的“竞技场”是高水平的较量,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了自信,一个人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最终会交出生活满意度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