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晕轮效应
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受到了《光环》的影响。他疯狂地爱上了娜塔莉,被誉为莫斯科最美丽的女人,并和她结了婚。娜塔莉的美貌出众,但她和普希金的想法完全相反。每当普希金给她朗诵他的诗时,她都会用手捂住耳朵说:“别听!不行!”相反,她总是要求普希金和她一起去各种豪华的宴会和舞会。普希金为了这件事放弃了自己的作品,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甚至为了她的一次决斗而死,让一个文学明星过早地死去。普希金认为,一个美丽的女人也必须具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质。
晕轮效应是指在与人的交流中,一个人的某些特征会遮蔽其他特征,从而导致人际认知障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和评价往往会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比如有些老人不喜欢一个年轻人的一些小毛病,或者他的衣着、生活习惯,就会认为他是个废物;有些年轻人,因为欣赏一个人的优点,觉得他很可爱。俗话说,一个英俊的男人掩盖了一百个丑陋。
晕轮效应是一种主观臆断,其弊端在于:首先,容易捕捉到事物的具体特征,习惯性地用个体来概括,就像瞎子摸象,用一个点来代替;其次,它结合了没有内在联系的性格或外貌特征,认为有了这个特征,必然还有另一个特征;第三,它说什么都是好的,就一定要肯定,说什么都是坏的,就全盘否定。这是受主观偏见控制的绝对倾向。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和克服这种影响。
2.破窗效应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破窗效应”,即破窗,如果没人修,很快就会被打破;如果墙壁不打扫,它很快就会变脏。在一个干净的地方,你会觉得丢人,但是你会毫不犹豫的扔出去,一点都不会觉得丢人。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临界点”。地面必须有多脏才能让人觉得脏。再脏也没关系。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放弃,任其腐烂。任何不好的事情,如果一开始不制止,就会变成习惯,就像一条河。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导致洪水泛滥,造成更大的破坏。
3.责任下放
在纽约郊区,一个名叫朱诺比的女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暗杀。她绝望地喊道,“谁要杀我!救命啊!救命啊!”邻居听到叫声,点灯,开窗,杀人。当一切归于平静,凶手又会开始作案。她又喊了一声,邻居的灯又亮了,凶手又逃了。就在她以为自己没事的时候,上楼的时候,凶手又出现了,在楼梯口把她杀了。
在此期间,虽然她大声呼喊,至少有38名邻居向窗外张望,但没有人前来救援,更别说报警了。这件事在纽约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和反思。很多人觉得很多人都在看着别人死,这叫“责任分配”。
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责任下放”不仅仅是人们的冷漠,也不是道德的下降。因为,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帮助。当一个人遇到危机,只有他能帮忙的时候,他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去帮助受害者。如果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会让他感到内疚和内疚,也就是说,他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果在场的人很多,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承担救援的责任,这就导致所有的责任被分散,每个人都承担很小的责任,甚至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从而导致“集体冷漠”。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一直是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Northgood Parkinson)在长期的研究中完成了一本名为《帕金森定律》的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机构过度膨胀的原因和结果:一个不称职的公务员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辞职,让位给一个称职的人;第二是找一个有能力的人帮他;三是任命他下面的两个人做副手。
第一种方式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会让他失去很多力量,而不是他的敌人,所以他只能选择第三种方式。这样,两个普通的助手把他的工作分配给他,而他自己则从上面发号施令,这些人不会对他的权力构成任何威胁。既然这两个助手不配,那就跟着他们,给自己多找两个没用的帮手。这样就会导致机构臃肿,人员过多,互相扯皮,管理系统效率低下。
5.鸟笼的逻辑
在房子最显眼的位置挂一个漂亮的鸟笼。过几天,它的主人会做出以下两种选择:要么扔掉笼子,要么买一个回来。这就是笼子的逻辑。
这个过程很简单。假设你是这所房子的主人。一个人进来看到鸟笼会问“鸟在哪里?”当你说“我从来没有养过鸟”时,别人会说:“你要鸟笼做什么?最后你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这比没完没了的解释简单多了。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可见逻辑思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6.霍桑效应
一种心理实验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者在芝加哥西电公司霍桑公司进行的工作环境、社会因素与生产利益关系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霍桑效应”的实验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即从1924年11月开始,根据工作环境与生产利益的关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不仅光照增加或控制,实验组产量也增加,保持光照的对照组产量也增加。此外,我们还测试了工资、休息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时间等因素。,并没有发现这些工作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
第二个实验是由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领导的,他专注于社会因素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参与实验的员工被安置在一个特殊的实验室,由研究人员领导,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他们会有一种参与实验的感觉,他们认为他们是公司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就可以从社会的角度促进生产。
这种效果说明,如果学生或自己在公共场合被注意到或被注意到,他们的学习和交流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他人保持友好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同学和老师认可和欣赏的。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欣赏,从而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充实和自信。
7.习得性被动实验
弗米尔和塞利格曼首先发现了“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在动物和人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简而言之,大量实验表明,经过训练后,狗可以跨越障碍或做其他事情来躲避实验者施加给它们的电流。但如果狗狗之前遭受过意外的、不可控的电击,那么一旦狗狗有机会逃离电流,就会失去逃生能力。同时,狗狗也有其他的缺点,比如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积极性下降等。
这种情况会发生在狗身上,因为它们在实验的早期会有一种无助感。换句话说,他们意识到他们无法控制停止的电流。在每一次实验中,电击的结束都是由实验者完成的,狗只是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外界的控制,所以学会了一种无助感。
当一个人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会陷入绝望和悲伤。所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以更广阔的视野,看清真相,而不是让自己陷入绝望。
8.目击者的回忆
我们所了解的证人一般是指能够提供客观证据的人。他们的所见所闻是真实的。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目击者提供的证词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带有个人的主观看法和意识。
令人惊讶的是,目击者是否相信他们的证词并不能决定他们的证词是否正确。普罗科特和霍林斯决定进一步探索这一结论。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常识进行比较,以检验他们的证词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观看一段关于一名女孩被拐卖的视频。第二天,受试者被要求回答关于视频的问题,并被要求说出他们对自己答案的自信程度。其次,用同样的方法,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取常识题。
Proctor和Hollins都认为,对自己的答案有绝对信心的人,其实并不比没有信心的人强多少,但就常识而言,事实并非如此。
人们知道他们一般知识的优点和缺点,所以他们倾向于修改他们的信心测试。常识是一种个人共享的数据库,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做出判断。例如,人们可以知道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是好是坏。然而,我所目睹的并没有以这种方式得到认可。比如一般来说,他们在回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自己的发色会比别人的好。
9.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即一至六年级的三个孩子参加一个严肃的测试,测试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实验者会把他认为最有潜力的学生名单告诉老师。其实这些榜单都是随机的,并不是根据测试结果来确定的。这就是用“权威谎言”给老师灌输一些“权威谎言”,让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有一定的期待。8个月后,另一项智力测试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有所提高,老师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这个实验有一个神奇的结果,就是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学实践也表明,当教师喜欢特定的学生时,就会对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时,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和自我的态度,使自己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出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往往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另一方面,被老师忽视和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言行举止中感受到老师的“偏心”,从而对老师产生消极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对老师的要求充耳不闻,不服从。这样的学生往往一天天堕落,最终成为社会上的小人。虽然也有一些例外,但总的趋势是这样的,这也是对老师的一个警示。
10.虚假移情偏差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的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一样的。如果你热爱电脑游戏,你可能高估了热爱电脑游戏的人。你往往高估了自己给喜欢的同学投了多少票,高估了自己在群体中的威望和领导力。你对和你有相同行为和态度的人的评价,叫做“虚假认同”。
外部归因大于内部归因;
对某人来说,当前的行动或事件很重要;
当你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或者深信不疑的时候;
在某些情况下,你的身份、日常生活和学业受到威胁;
在一些积极的品质或性格上;
当你看到别人喜欢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