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发人深省的心理规律,是唤醒你的认知,行走于社会的必备。建议收藏阅读。
一、峰终定律: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更容易让人看到他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的瞬间,或者最后一个结束的瞬间,而不是平均。
实际应用:如果一个人一直做好事,但偶尔做一件坏事,别人会更容易记住他的坏事,甚至会把他当成坏人。这就是所谓晚节的道理。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坏事,但偶尔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就很容易被他做过的好事打动。如果他在最后一刻反悔,会被视为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换不来钱。这就是“放下屠刀,就地成佛”的道理。
2.近因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刺激相继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的印象形成依赖于最后一种刺激,这就是近因效应。
实际应用:比如你介绍一个人的时候,不管他之前提过多少优点,但是最后指出了他的缺点,那么就更容易让人记住他的缺点。比如职场,一群人说话,最后一个往往更有说服力,所以领导和老板都喜欢在最后做总结性发言。
3.海马效应:心理学上又称为视在现象或视感,指的是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但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第一次去一个地方或者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好像去过这个地方,见过这个人。有人误以为是某个平行世界或者前世,其实只是海马效应。
四。规避损失: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不一致。说到收益,人们厌恶风险,不想冒险;说到亏损,人们主动寻求风险,想要承担风险。
实际应用:职场中,向上级汇报时,先说好的还是先说坏的?如果你了解回避损失的心理规律,你应该知道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是正确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回避损失的,如果你把坏消息说出来,先适当降低领导的期望值,再把好消息说出来,可以给领导一个惊喜。
5.禁果效应:要求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你必须有一个相对充分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则,你越禁止,越有人想吃“禁果”。
实际应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强迫孩子发号施令,停止孩子的好奇心。虽然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命令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正确的。但是,因为不能给孩子充分的理由,所以只是强行命令。结果孩子不听。父母和老师禁止的事情越多,孩子就越想做。这是孩子产生逆反行为的心理原因。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五个心理定律都是我在《世界顶级思维》这本书里看到的,里面分享了很多有趣且有参考价值的心理定律。对于这些心理规律的实际应用,主要参考的是《认知觉醒》这本书,对激活思维,提高认知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下面这两本书,《世界顶级思维》和《认知觉醒》也推荐给你。
世界顶级思维中的思维规律和心理规律门类丰富,几乎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对这些法律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并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进行了到位的说明,值得一读。
《认知觉醒》是一本旨在提高认知、激活思维的超级畅销书。书中指出,真正拉大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认知差异,因为认知决定选择,选择改变命运。“人有两条命,一条是出生,一条是觉醒”。看《认知觉醒》这本书,唤醒和提升你的认知,那么你的水平已经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了。还没看过的朋友,不要再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