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黑寡妇。
各方都怕她。
低调,总有自己的坚持,
张洋是一个优秀的中间派。
这会赢得所有人的支持,
这是她成功的关键。
人们很难读懂她。
觉得她是个谜。
对于德国,最早的印象是德国制造的北洋水师镇远舰,民国时期在德国学习军事的蒋纬国,然后是近代德国制造的西门子系列。在中国大多数人眼里,德国就是严谨的代名词,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是严谨到僵化的代表。
《默克尔传》从默克尔的童年开始,真实记录了她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当然,这些刻板的记录只是默克尔直白的履历。这本书的关键是从大量的政治事例入手,透过现象,尤其是从默克尔在关键时刻的举动、行为、言语中探究本质,剖析不同的“德国妈咪”封面背后“欧洲保姆”的细致。
看外国名人传记,不用担心春秋笔法,不用顾忌为尊者讳。传记作者总是喜欢以事实为依据来谈论事实,尤其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他们更喜欢阴谋而不是阴谋,一些所谓的政治黑幕总能窥见一斑。
在《默克尔传》这本书里,很多章节谈到了默克尔和普京,和美国的特朗普总统,和法国的马克龙总统...但整本书没有涉及中国高层会议,一点内容都没有,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和沮丧。
默克其实是她前夫的姓。我不知道她为什么留着它。她现在的丈夫甚至曾经被一个无情的记者称为默克先生。当然,这位现任先生特别生气,一眼就看出来了,但默克尔对此似乎没有任何改变。她一直叫默克尔,也没有把现任丈夫的姓改成娘家姓。默克尔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她是否觉得自己喜欢吹毛求疵。
从政前,默克尔是一名从事物理研究的学者。女性选择物理的很少,但理科生有一个共同的性格,冷静、睿智、严谨、务实。他们认为眼见为实在实验,而不是虚幻激情中的城堡空,这在默克尔身上也得到生动的体现。
默克尔有着女性细腻的思维和敏锐的触觉。她善于审时度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她放弃科研生涯,爬上政治金字塔后不久,就站在权力塔上,俯视所有人。
她利用了女性顺势而为的特点,冷静地与德国各党派政客斗争,利用女性自身的韧性以软打硬。她与法、意、美、俄领导人都有过争斗,但她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独揽大权,甚至在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坚持己见,独断专行。
虽然默克尔的笑容总是单纯无害,但她远比外表复杂世故。“任何一个国家的总统或国家元首,在对重大问题进行表决时,都不能也不可能忽视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性的声明和讲话。
“尽管默克尔在‘冷战’后期在东德度过了青春,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政治家的身份加入了CDU,但当她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时,她很快受到了CDU的青睐,并得到了科尔的提拔。
当时的德国四面楚歌:德国与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不稳定,美国大企业与欧洲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乏力,不满严格财政纪律的欧盟南部成员国一波三折...
默克尔并不着急。她用科学家的简单、冷静、严谨和冷静来评估形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她不遗余力地进一步扩大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她进一步完善了互补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内涵和层次。
我们通常在报纸和电视镜头前看到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但默克尔的传记带给我们的是那些文章和镜头无法体现的默克尔的个性和人格。比如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食言,比如她在欧洲难民潮中心软后做出的决定。但是,有缺点的女首相总比冷酷无情的狡猾好。
默克尔的传记只能说是默克尔一生的冰山一角。她是一个非常善于隐藏自己隐私的人。就连传记作者也对她家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这本书向读者展示的,基本上是默克尔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与国家相关的重要事件。但读者好奇和关心的八卦细节,比如她姓默克尔的原因,并未涉及。
作者罗伯特·布鲁内利出生于德国。他在意大利主流报纸《团结》工作了17年,负责国内外新闻和文化板块的编辑工作。他曾主持过《柏林墙倒塌20周年》特刊的编写工作,6次受邀参加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并负责有关教皇沃蒂瓦逝世的专栏。写作主题涉及托尔斯泰、政治、音乐、电视等。
翻译杨毅,1991年出生,201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学硕士。2016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2018-2020年任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意大利语专业负责人。目前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出版了《米兰的Poldi Pezzoli博物馆》、《大博物馆:西斯廷教堂》、《潮汐166:食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