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副国级领导人

核心提示作为国民党中独树一帜的人,张治中的才能让他成为了蒋介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心腹兼好友,几十年如一日地陪着蒋介石南征北战。但在1949年北平谈判失败后,一直尽心尽力追随蒋介石的张治中,却选择了和蒋介石决裂,并投入共产党的怀抱。在后来还成为了全国

作为国民党内独树一帜的人物,张治中的才华使他成为蒋介石无所不知的知己好友,陪伴蒋介石几十年。

然而,1949年北平谈判失败后,一直一心追随蒋介石的张治中选择了与蒋介石决裂,投入共产党的怀抱。后来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被毛主席称为“和平将军”。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效忠蒋介石?他是什么样的人会让毛主席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

年轻时的张治中是一位革命者。辛亥革命期间,参加扬州反清运动,受到赏识。然后被送到军校,开始学习军事知识。经过五年的学习,他来到广州,参加了孙中山举行的护法运动,从而对三民主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张治中长得很帅,不仅是一个素质优秀的军人,而且很会打仗。不久,他先后担任粤滇两军连长,广东桂军营长司令部参谋,师参谋长,桂军军校参谋长。

1924年,在孙中山的介绍下,来到黄埔军校,先后任陆军代军长、军官团团长。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和蒋介石,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黄埔军校的学习中,张治中、蒋介石和周恩来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解放中国,使人民不再受压迫和欺凌。中国可以站在世界的中心。只是一个年轻的同学,风华正茂,谁会想到蒋介石后来反其道而行之,张治中加入了国民党。但在国民党内部,他是一个奇怪的人。

在云南陆军某旅司令部当上尉时,有一次他带领一个班,跟着旅长到汕头接受一个营的改编。旅长不善言辞。一开始他说:“我不对过去负责。改编后,我必须负责。”听到这里,官兵们立刻吵了起来,认为这位旅长“不负责任”。张治中见情况不对,立即护送旅长离开。在他起床的那一刻,到处都响起了枪声。不一会儿,张治中把旅长按倒在地,这才躲过一劫。

但这样的将军能做办公室主任,被蒋介石称为“最省心的办公室主任”。张治中是怎么做到的?

新官上任,张治中三把火先浇在自己头上,给自己定下三条规矩:一是我先试用三个月,如果蒋先生认为可以,我再继续任职。第二:我会保密,不泄露任何军事机密。第三:我必须分清公私,严格要求自己。蒋介石见前兄如此严于律己,笑道:“一切照你说的来。”于是张治中成了蒋介石的上班族。

那时候要做好蒋介石的办公室并不容易,因为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领导人,每天都要签署大量的文件,加起来有厚厚的一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许多人蒋介石根本不认识。如果都签了,手肯定是麻的。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让别人觉得蒋介石不是一个勤奋的政治家。于是聪明的张治中想到了一个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少将上面的文件拿给蒋介石看,在其余的纸上写下“服从照准”四个字,既可以让蒋介石过目,又可以减轻他的负担。

蒋介石欣然接受了张治中的这种做法,因为他知道张治中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不会在权利上做文章。

想要做好这份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就是要学会给领导“擦屁股”。众所周知,蒋介石的脾气很不好,动不动就发火。有一次,张治中陪蒋介石去郊外旅行。在山路拐角处,一辆卡车与蒋介石的汽车发生了亲密接触。所幸蒋介石并未受伤,但蒋介石仍大怒,下令将行凶者拿下,送往军法署。

经过调查,得知司机是四川公路局的。因为山路不好走,转弯的时候忘了按喇叭,所以撞上了蒋介石。按照正常程序,他向对方道歉,走了一个流程。然而,司机很不幸,撞上了江主席的车。蒋介石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立即决定监禁司机15年。

这件事怎么处理?如果当面为司机求情,甚至可能驳了蒋介石的面子,让领导难看。但是这个司机因为疏忽被关了15年,而且会说蒋介石太独裁,以言代法不利于蒋介石形象。经过慎重考虑,张治中决定保护蒋介石的面子,不先求情。先把公司搞起来,过几个月再放他走。事情到此结束。

这时候有人会问,如果蒋介石发现这个司机被放了怎么办?知道蒋介石国事,怎么还记得一个司机?况且蒋介石怒火平息,自然也就作罢了。张治中在处理此事时,考虑到蒋介石的面子,合情合理。他真的是一位情商很高的将军。

蒋介石和张治中关系那么好,却从来没有和中共打过仗。为什么建国后他成了共产党口中的“和平将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黄埔军校。张治中在那时见到了周恩来,并接触到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想法。当时,张治中对周恩来所说的共产主义非常感兴趣。他认为国共两党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人民而活,解放中国。

后来北伐战争爆发,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当时看到双方的合作,张治中非常高兴。在战场上,张治中总是身先士卒,熟练运用兵法。只要是张治中指挥的战斗,大多以胜利告终。一提到他的名字,军阀们就害怕了。后来,他成了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

可惜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无辜杀了共产党人,让张治中意识到,国民党已经不是以前的国民党了,也不是孙中山所宣称的平等自由的社会了。张治中虽仍在国民党内,但从未与中共有过交锋。

1932年,张治中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淞沪会战。当时日本正在蚕食中国的土地,蒋介石却只顾国民党的胜利,不顾人民的利益。张治中多次与蒋介石讨论国共合作,但蒋介石仍坚持自己的态度。直到Xi事变,蒋介石才被迫联合共产党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张治中对蒋介石还抱有幻想,以为他还是会实践当初的想法,媾和千古。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会不顾公私利益,袒护自己的亲人。这又让张治中失望了。

40年代初,国统区遭遇国难,但孔家霸占百姓利益,拿着资本家的筹码,任由粮食飞涨,根本不降价。孔祥熙仍然很腐败,在人们中间有无数关于他的丑闻。因为孔祥熙和蒋介石是连襟,所以没有人敢和孔祥熙对抗。

我非常讨厌张治中·孔祥熙。当时他还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的书记。青年团的许多学生都是充满活力的爱国青年。当他们提到孔祥熙的荒淫无耻行为时,都咬牙切齿,义愤填膺。于是张治中先利用了这些年轻人,成为扭转局面的主力。

1942年,时机成熟,反孔运动在昆明开展,并很快蔓延到全国。这成为一种趋势,无数热情的青年走上街头,谴责孔祥熙的罪行。但不久后,就被蒋介石镇压了。张治中只好引咎辞职,辞去秘书,蒋不赞成。

然而,张治中并没有灰心。日本飞机空打重庆时,蒋介石、宋美龄、张治中一起进了反[/k0/]洞。张治中趁机向蒋介石喊话:“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没有人敢说话,大家都显得情绪低落。”蒋介石听后连连点头,宋美龄插话说:“说话可以,但不要乱说。”这明显是针对张治中的。听到这话,张治中只是笑笑,没说话。

1945年,张治中仍然没有放弃。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看到自己所属的青年团有60人出席,人数达到了代表大会总人数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中也有不少人受到了他的影响。张治中觉得自己把握很大,于是在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政改方案,主张以工农为国民党的主要社会基础,民主集中制,铲除党内小组织。此外,张治中还针对孔祥熙限制党员财产案提出了一个方案,要求战前党员自有财产不得超过5-10万元,超过部分自动捐出,违者开除党籍。这种与虎谋皮的幼稚想法,成了当时中共的笑话。中共的一个朋友对张治中说:“如果你的方案能通过,那我们共产党就对了,全国就剩你国民党了。”

1949年4月,北平和谈失败,张治中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后来,在周恩来的劝说下,张治中留在了北平,参与了新中国的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从此,他成了毛主席最好的朋友,和他一起游遍大江南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军政地位极高,还被毛主席封为“和平将军”。

1969年,张治中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张治中在《最后的日子》中说:“我惭愧,我努力了六十多年,却只有错误,没有贡献。现在,我的余生都在煎熬中度过。我很荣幸看到中国人民从黑暗中走出来,走向光明,为子孙后代生活在和平、自由和幸福中奠定基础。这真的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安慰和幸福。”

张治中的言论,在现在看来,也有独特的政治眼光。他是一位罕见的政治家。作为一名国民党员,在乱世中,他能够坚守初心,不被资产阶级思想所感染,不做践踏人民利益的吸血鬼,而是高尚纯洁,在工作中,能够解决领导的后顾之忧,通情达理。在战场上,你能看清形势,能进能退。建国后,我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断弥补。这样的张治中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