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徐海东过度操劳病倒,毛主席发来一封电报,其中字让他落泪

核心提示在我军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在和国民党的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都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可在此之后,他就像消失了一般,连敌人都奇怪:“怎么好久没遇到那位老虎了?”他是谁呢?想必已经有人知道了,他就是被誉为“虎将军”的徐海东!毛主席对他的评价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在与国民党的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之后他好像消失了,连敌人都纳闷“怎么好久没遇到那只老虎了?”

他是谁?想必已经知道他就是被称为“虎将军”的徐海东吧!

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人”!

图|徐海东

自1925年参加革命以来,他打了许多仗,都打得很艰苦,打了胜仗。在军中被一致视为“虎将”。因为身经百战,身负9次伤,身上有17处伤痕,身体不堪重负。

1941年,他因积劳成疾,不得不走下战场。

抗日战争的最后五年,徐海东基本上是在担架和病床上度过的。对于刚刚四十多岁的他来说,离开战场无异于杀了他。

他很恼火,自责,坐立不安。现在面对国难,他躺在担架上。这叫什么?他想上战场杀鬼子,为国出力,可是越想病情越重。

无薪野心!

他责怪自己的身体辜负了期望。他撑不了几年了,好歹要等到抗战胜利!

得知毛主席生病后,理解他心中的郁闷和愤懑,给他发了电报。电报不长,只有一两百字,但徐海东看完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封电报中,有八个字让他感触最深。每当想起这八个字,他都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耐烦。他还把这八个字写在一块牌子上,挂在担架上,不断提醒自己病情正在好转。

毛主席电报里的八个字是什么?为什么会让他哭?

说到这里的故事,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先说徐海东。

第一,有很大成就的人

1955年授予军衔时,徐海东认为自己没有参加过解放战争,也没有指挥过十几年的战斗,没有必要评定军衔。但毛主席说,“徐海东不仅要评将军,还要在他们中间排第二,仅次于粟裕。”

徐海东的贡献是什么?毛主席为什么这么看重他?

徐海东,1900年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徐家桥。他的祖先几代都是窑工。他14岁进窑厂,当窑工,一直干到25岁参加革命。

1935年,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陕北,与徐海东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得知敌人与红军会师,立即派重兵“围剿”。徐海东带着部队和红一军团在直罗镇打败了敌人,从而为红军的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安全,但不代表没有难度。红军从江西一路打到陕北,吃了很多苦。到了陕北,正好是冬天。士兵怎么能穿棉衣呢?别说棉衣了,都填不饱肚子。

如何让战士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这事可由杨志成操心,他是陕甘支队的后勤部部长。上任不久,他清点了一下家当,发现军中只剩下1000块大洋。这些钱够做什么?七千多部队要吃要穿,不够所有牙齿吃!

图|杨志成

要渡过目前的难关,杨志成估计至少需要两三千大洋。

但是他能做什么呢?他没钱,也换不了!那些日子,他的头发白了很多。

既然没办法,只好如实举报。杨志成向毛主席和周恩来报告了这一情况。周恩来听到这个情况,也急了:“哪来这么多大洋?”

毛主席坐在那里听杨志成的报告,若有所思。他想起了不久前刚刚见过的徐海东。也许他那里会有些钱。

毛主席站起来对杨志成说:“好,我给你一张借条。你找徐海东怎么样?我想他会帮助我们的!”

说完,毛主席在纸上写道:

海东同志:

请借给中央2500元,解决中央红军的温饱问题。

我在此传达

敬礼!

毛泽东

1935年12月

杨志成拿着一张借条走出毛主席的窑洞。他心里没有底。他能用借条要钱吗?反正先试试。

我来到杨志成在徐海东的住处,给他看了这张欠条。看完欠条,徐海东一脸尴尬,感觉非常自责和内疚。

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一直跑到陕北。当兵的大多是南方人,根本适应不了这里的天气,更别说棉衣了。一路上没什么吃的。他应该想到中央政府有麻烦了吧!

现在毛主席亲自写借条上门,让他感到惭愧。虽然毛主席等人初来乍到的时候,已经让人给几位领导送去了棉衣和银耳,但是为什么没有想到拨出一些钱呢?

太可惜了!

徐海东说:“杨志成同志,这件事我疏忽了。你放心,我马上拨款。”

杨志成走后,徐海东立即派人去请供应部长查国珍。查国珍一进门,徐海东就问:“我们现在有多少钱?”

查国珍顿了顿,道:“还有七千大洋。”

“嗯,拿出5000块钱交给中央。”徐海东想都没想就做了决定。

一听这话,查国珍没有多说什么,这个决定,他应该不会反对。但我不知道,不当家,油盐贵。作为供应部长,他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中央有困难,他们也有困难。部队需要钱来支付伤员过冬的费用。

看到查国珍低头不说话,徐海东明白他在想什么:“是啊,我们钱不够,拿五千就更少了。你可以想一想,毛主席都打了白条,说明中央更缺钱,比我们更困难。中央一到陕北,我们无论如何要保证他们度过第一个冬天。”

查国珍也是老党员,老红军。他至今还意识到这一点:“以前我们盼着中央来,现在中央终于来了。送几千块钱也没什么。我来做。”

说完,查国珍出去了。第二天,查国桢亲自给中央红军后勤部送去了5000块大洋。杨志成高兴地说:“哦,这可救急了。”

毛主席一直把这五千块钱记在心里。多年以后,想起那笔钱,毛主席说:“当时多亏了那五千大洋!”

图片|毛主席

这件事毛主席记了很多年了!

但徐海东对革命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发动了Xi安事件。

此举立即遭到老蒋心腹的敌视,他们派兵到Xi安、潼关,意图用武力消灭张学良、杨虎城。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推进,迫切需要一个人来抵抗。他们俩都想到了徐海东。毕竟徐海东跟他们打过不少交道,知道徐海东是个五虎将。

于是,张学良、杨虎城亲自给中共中央发了电报,要求徐海东率军前往潼关援助。

1937年1月初,徐海东率十五军团到达咸阳,被任命为南路总司令。杨把他的警卫旅划归他指挥,此外还有一个东北军的师,全部交给徐海东指挥。

如果徐海东没有一些技能,张杨会这样做吗?你会把你的军队托付给他吗?

徐海东带领部队一路狂奔,及时夺取了商州城北的一座山,控制了商州城。一到那里,徐海东就命令人修筑工事,准备等待敌人。谁知,才过了一个小时,敌人就来了。

一看红军已经夺取了阵地,心里那叫一个生气。后来得知徐海东是红军的领袖,于是连夜逃跑撤退了40里。

后来安事变和平解决,徐海东率领红军在阵地上严阵以待,抵抗敌人的前进。他做出了巨大贡献。

众所周知,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抗日的第一次胜利,但你知道徐海东也参加了这场战役吗?

当时,徐海东担任115师344旅旅长。领兵上前线后,指挥687团从左翼进攻,与敌浴血奋战一天,与其他部队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

之后,徐海东领兵反击日军进攻。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山西转战河北,日夜奋战,行程数千里。

由于过度劳累,他的肺病复发,吐血,病倒在战场上。党中央和毛主席得知后,立即要求他回陕北养病。

“虎将军”只能无奈地回到延安...

第二,毛主席放虎归山。

但让这样的虎将留在延安而不是上战场,会让他好受吗?当然难!

在延安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徐海东想上战场。他找到毛主席:“主席,我要上前线打仗!”

“海东,你的病一好,你就着急了?”毛主席笑道:

“只要有打架,我的病就好了。”

毛主席有些担心他的病:“你最好注意身体,休息一段时间。你的想法会被中央委员会考虑。”

中央经过开会,决定让徐海东去江北新四军司令部。恰好中原局刚刚成立,刘少奇是书记。他要和几十个干部一起去华中敌后战场。

由于沿途有许多敌人的检查站,为了安全起见,刘少奇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他决定让徐海东以少将的名义带检查组出去。徐海东是组长,刘少奇假装是他的秘书。

但徐海东不习惯。毕竟,刘少奇是他的上级,现在他是他的秘书。他很不舒服。刘少奇有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这是自然的。他对徐海东说:“注意你的身份。就像演戏一样。越自然越好。”

白天,徐海东是领队,晚上,刘少奇是领队。两个人的身份来回切换,一路上还挺自然的。没出什么差错。

虽然他们的戏很像,但难免会有意外。

1939年9月15日,他们从延安出发,首先到达Xi安。因为视察团是蒋介石特批的,少将身份是货真价实的。巡视组一到Xi安,许多国民党官员都来参观。

徐海东打仗打得好,能和那些虚伪的国民党官员打成一片。他是真的难受,但又不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应付。

当他到达洛阳时,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魏想见徐海东。结果他的小老婆突然去世,离开洛阳去参加葬礼。临行前,他请参谋长中将·郭寄峤代表他去看望徐海东。

当我们正式见面时,郭寄峤发现刘少奇也在那里。他们过去打过交道,知道刘少奇是一个重要的领导人,职位比徐海东高。看到刘少奇在这里,我有点惊讶:“没想到刘老师会在这里!”

图|刘少奇

徐海东慌了。谁知一些国民党官员认识刘少奇,这出戏就曝光了。这怎么执行呢?

刘少奇显得很淡定:“老友重逢,十分难得!”

郭寄峤似乎看出了现场有些不对劲。想到徐海东明面上是领导检查组,他突然明白了:刘少奇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打了个哈哈:“徐将军,临行前,魏长官特意告诉我,您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让我在总部安排一次正式宴会。我觉得还是家庭聚餐比较好,这样我们可以叙叙旧。你怎么看?”

听了这话,徐海东明白了他的意思:“难得郭将军这么热心。你怎么能不来找我呢?太好了!”

郭寄峤笑着说:“那请跟刘先生来。”

“一定要来!”刘少奇微笑着。

两位领导人要参加国民党将领家宴,那就来吧,谁知道是不是“鸿门宴”?负责保障他们安全的干部都紧张起来,说不能大意,想尽办法推掉。

刘少奇和徐海东认为还是去的好。当他们到达郭的家时,他们发现家宴很丰盛,没有陌生人,这使和徐海东更有信心。

当刘少奇和徐海东安全回来时,保卫干部们都松了一口气。直到新四军军部重建,国民党才知道刘少奇在华中领导新四军。因为郭寄峤当时对我们党的印象很好,所以他没有报告这件事。

当少奇等50多人乘车离开洛阳时,坐在第一辆车上,徐海东坐在第二辆车上。当他离开这座城市时,他受到了国民党宪兵的盘问。刘少奇被赶下车,然后宪兵上车搜查东西。

徐海东和刘少奇心里都清楚,一些重要的资料和文件都在那辆车里,要是被搜出来就糟了。

徐海东急忙下车,对军警喊道:“你们干什么?那是我的东西。谁都不许动!”

图|徐海东

听到这里,宪兵还在想:这个人是谁?这么大的口气。一转身,只见一个身穿少将军服的男子站在我身后,威风凛凛,不怒自威。

宪兵顿时沮丧起来,立正:“报告长官,不知道是不是你的。”

“既然知道了,就不要把我的东西放回去!”徐海东站在那里,双手背在身后盯着宪兵。

“是的!是啊!冒犯了,先生,冷静点!”宪兵低头,大气不敢出。

“算了,算了,以后长个心眼吧。”看到宪兵已经把东西放到车上,徐海东就不打算管那么多了。

“是的,谢谢你,先生。我可以问你吗,先生?”看看徐海东,一个面生的宪兵。他看起来不像洛阳的高官。

徐海东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宪兵:“你自己看吧!”

不认识,看得愕然,“徐海东”!不就是那个被蒋委员长悬赏25万大洋的人吗?

宪兵连忙敬礼:“全体立正!向徐将军告别!”

同年12月,徐海东顺利到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刘少奇也安全到达华中。

这一次,徐海东回到了他的战场。他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奇迹?

图|徐海东

电报中的三、八个字感动得他热泪盈眶。

刘少奇、徐海东一到新四军驻地,日伪军就调集2000多人,开始了对新四军的大“扫荡”。

新四军一有战斗,徐海东就兴奋得直搓手,想大显身手。

根据敌人的攻势,刘少奇分析说:“敌人目前来势汹汹,而且兵力众多。我们先不要和他们直接接触,找个机会,再狠狠咬他们一口。”

其他人都同意。看到徐海东还在思考,刘少奇问:“海东同志,你的意见呢?”

“来到这里后,你说你想有个家,可现在我们刚搭起架子,魔鬼就来了。他们现在很骄傲。只要找到他们的弱点,就能痛扁他一顿。我请求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的第四支队。”徐海东的说法。

“好,请海东负责这一仗怎么打。”

接到任务,徐海东和以前一样,马上开始学习,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熬夜。要想打好这场仗,最好选择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想了好几天,他真的找到了。

它在周家岗和复兴集之间的狭窄的山里。

为了应对敌人的进攻,徐海东让一个保护指挥部和一个伪装主力吸引敌人。敌人进入埋伏圈,主力再次进攻。当敌人被击败时,几个队被派遣在敌人溃退的途中进行攻击。

计划环环相扣,只等日军钻进新四军口袋。

1939年12月21日,日伪军进入新四军埋伏圈,受到重创。伪军打不过他们,赶紧撤退。结果徐海东连他们要去的地方都想到了,就在路上被伏击了。

在这次战斗中,新四军第四支队伤亡不大,但击毙敌人160余人,其中包括一名日军中队长,活捉一名日军中队长,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这是新四军东征抗日以来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是从徐海东到华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役...

战士们说:“许司令一来,我们就有了一个好头,以后一定会打更多的胜仗。”

1940年1月28日,新四军召开了这次战役的总结大会。当徐海东出现时,士兵们热烈鼓掌以表达对他的赞扬。

徐海东微笑着向战士们挥手。他走上讲台后,徐海东开始讲话:“这是第一场大战。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能掉以轻心。”

说到这里,徐海东停顿了一下。士兵看了看徐海东,似乎发现他有点不舒服。

但徐海东马上开口了:“我们……我们要……”

徐海东再也忍不住了。一口血吐了出来,晕倒在桌子上。士兵们冲向讲台。一些人检查了伤势,一些人去叫了医生。

其实战斗前徐海东就吐血了,但他一直扛着,直到开口。这次吐血比以前更严重了,过了三天才醒过来,这让刘少奇等人很着急。

经医生诊断,是肺病复发,吐血量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继续卧床不起。

醒来后,刘少奇来看他,建议他休息一下。许灿海东怎么听?现在是杀死魔鬼的时候了,但是他病了。这叫什么?

徐海东对刘少奇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工作!”

刘少奇找到了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疗,但效果不大。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徐海东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只能躺在担架上。

他的病床是特制的担架,上面用铁丝搭了个架子,再盖上被子。因为生病,他连被子都塞不下。

虽然躺在担架上,但只要没有昏迷,他的秘书就要看文件和战报,他在担架上就不能好好休息。

徐海东为自己的病心烦意乱,导致没有好好休息,反而病情加重。刘少奇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要求他们说服徐海东,让他回去休息。

1941年5月,毛主席亲自给他写了一封电报。电报只有一两百字,却有八个字,让徐海东看到后直接哭了。电报上说:“管好你的病,天就塌了!”

图片|毛主席

短短的八个字,但是蕴含的分量很重!

就是这八个字,让40岁的徐海东将军哭了!

他用毛笔把毛主席这八个字写在一块牌子上,挂在担架上,提醒自己不要急躁。

抗日战争的最后五年,徐海东基本上是在担架上度过的。直到抗战胜利,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仍不能下床。

虽然常年躺在病床上,但他仍然关心前方的战事,经常询问战况,提出自己的看法。身体不能上战场,心却一直牵挂着战场和士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徐海东躺在病床上说:“我这个老病号,终于摆脱日本了!”

简单的话,就道出了主人公对日军的无奈和痛恨!

。结束。

正文:芦岭的一个小学生

编辑排版:小袁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