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路副司令被害,毛主席严令尽快破案,事后才知主谋是司令员

核心提示1943年中共冀鲁边军区档案文献中,曾经记载过这么一件血案: 6月30日冀鲁边区领导人在望子岛召开会议,当天几个披蓑衣的匪徒,闯进会议地点直接持枪猛射,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当场壮烈牺牲,其中还包括众多军、政领导。这件事情引起了115师首长

1943年,中共冀鲁豫军区档案馆曾记录了这样一桩血案:6月30日,冀鲁豫边区领导人在王耔岛召开会议。那天,几个麻纤维的土匪闯进会场,直接持枪射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黄华当场壮烈牺牲,包括多名军政领导人。

这件事引起了115师师长罗荣桓和肖华的注意。就连毛主席也下达了严令:“尽快抓到凶手,尽快破案!”事后他们查出了主谋,但凶手的身份却让毛主席大吃一惊。

图片|毛主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切都得从1943年的王耔岛会议说起…

一.攻击

1943年6月中旬,为了应付日军的夏季攻势,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委决定在王耔岛的大召村召开会议。当时冀鲁豫边区的主要领导都要出席,会议定在15天后。

本来具体事宜是邢仁福司令员和黄骅副司令员商定的,但邢仁福有事,一切由黄骅和参谋处主任协商。很快会议如期而至,多位领导依次来到大召村。

会议开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下着毛毛雨。在会上,人们谈论了许多事情,时间慢慢地过去了。黄华看到房间里的煤油灯不够用了,就让几个警卫员去村民家借了几盏煤油灯,但这时意外突然发生了。

警卫出去后不久,会议室的门就被撞开了。几个穿着蓑衣的人直接拿着短枪开始往房间里扫射。其实黄花看到有人闯进来,就知道不对劲,但当他掏出手枪时,进来的几个人向他开了枪。

黄花在牺牲的那一刻意识到,这些人是冲着他来的!

警卫没有走远。听到枪声后,他们立即往回赶,正好挡住了想撤退的土匪。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一个帮派头目大喊:“分散撤退!”警卫一着急,就开始加大火力,甚至扔手榴弹。其中一个土匪没忍住,直接被吹倒了。其余的土匪见此情况,慌忙逃跑,往村里其他方向跑去。

他们忘记了这些混混,急匆匆地跑进会议室查看领导情况。这一看,大家的心都凉了半截。中间的副指挥黄华,身中数枪,早已身亡。同时,军区参谋长,反奸科长,还有几个师的侦察部长,还有作战参谋...可以说,中共陆机边区的一半领导已经没有了。

图|黄花

这时,第三师司令部侦察参谋突然吐了一口血沫,断断续续地说:“快...快,抓住...冯冠逵!”当警卫听到这个名字时,他们的大脑都麻木了。这个冯冠奎是总部手枪队的队长。也就是说暗杀是“自己人”干的,警卫想都不敢想。

另一边,岛上的警卫连已经完成了围攻。两个排的士兵追赶土匪,但是因为天色已晚,大家都没有全部抓到。几个土匪被机枪打死了,留下了血迹。其余的,尤其是那个叫冯冠逵的手枪队队长,钻进了青纱帐,不见了。

血案发生后,警卫员立即上报军区,军区政治部主任立即赶往岛上。他一边运送伤员和遗体,一边要求所有部队连夜撤离大召村,因为那些汉奸肯定会去找日军要赏。果然,第二天早上,大股敌军赶到村子里,展开了扫荡式的搜索。

部队安顿好后,军区政治部主任立即向115师司令部汇报。八路军一个副司令的死,再加上这么多主要领导的被杀,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案件!很多人怒不可遏,发誓要把凶手剁成碎片。

邢仁福司令员得知老搭档黄华就这样被打死了。他悲痛万分,发出手令,发动边区军民、专员、县令和各级武装力量。所有的凶手,尤其是冯冠逵,都必须抓起来。

按理说,邢仁福为了战友这么做并不奇怪,但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并不“欣赏”他所做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没有邢仁福的“坚持”,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血案。冯冠逵是个臭名昭著的土匪,血债早已枪毙数次,但他投奔八路军时,邢仁福想收留他。

部队里很多人当时不同意,但邢仁福坚持要收留他,并且大义凛然地说:“允许别人进步。”不仅如此,邢仁福还提拔冯冠魁为总部手枪队队长,并将其培养为心腹。冯冠奎也是,看到自己在“大腿”上,他就飘飘然了。他不仅超越了他的领导和纪律,而且还有更多的风格问题。

部队里的同志忍了很久,多次向军区汇报,但都被邢仁福压制。冯冠魁,看这情形,更是肆无忌惮。现在,这个冯冠逵竟然敢背叛,杀了那么多军队领导。真的很气人!但怒归怒,说实话,事情真的不能全“怪”在邢仁福身上。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地搜寻冯冠奎的时候,中央领导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第二,真正的主谋

惨案发生十天后,毗邻冀鲁豫边区的清河军区出人意料地给中央发来了一份紧急电报——紧急电报只说了一件事,杀害黄陂等军部领导的真正主谋是邢仁福。

晴天霹雳!

接到信息的总部领导惊呆了。电报上说的是真的吗?发电报的人是谁?电报为什么来自清河军区?

原来,这一切还得从军区某独立团团长冯定平说起。血案发生几天后,邢仁福司令员找冯定平谈话,透露了话里话外的几件事。

一、黄骅排挤干部,已被我杀死;

第二,回去后带部队,准备跟我走;

第三,干部中谁要闹,就先打死!

冯定平是邢仁福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所以邢仁福什么都告诉了他,但邢仁福没想到的是,经过抗日战争的磨砺和军队的政治宣传,冯定平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虽然冯定平听了邢仁福的话,表面上答应下来,但回去后,他把手里的干部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有个好气的营长听了后,当下就要拔枪,去找邢仁福拼命,他们连忙拦住。这时,党的团委书记想出了一个主意:“应该直接向长官揭发,但必须秘密进行。邢仁福掌握了电台和军权,不可小觑。我们应该去清河军区,用他们的电台联系首长。”

他们都同意了,最后团政委悄悄赶往清河军区,其余人暗中监视邢仁福的亲信,冯定平及时“汇报”情况,稳住邢仁福。这就是领导收到惊天动地电报的原因。

突然,罗荣桓、肖华等领导虽然惊呆了,但也迅速做出了安排。他们命令清河军区政治部主任带着电台秘密到独立团驻地,先稳定战士们躁动的情绪,再稳定邢仁福,配合陆机边区党委做好抓捕准备。

就在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原来冯定平得知邢仁福决心向日本人投诚,不久,日寇就会派船来接他。看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军区首长当即取消了原定的“等待时机行动”的计划,要求抓捕行动立即展开。

清河军区政治部主任赶到独立团。来不及休息,他立即召集全团以上干部开会,宣布了邢仁福叛逃、杀害战友的全部事情。最后,他给所有人安排了抓捕任务。

先做好保密工作,切记不要走漏风声,让邢仁福发现。另外,岛上的退路都要照顾,不能让汉奸跑了...就在抓捕行动秘密展开的同时,一名秘密女特派员也悄然出发。

这个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第三,逮捕行动

记得我之前说的吗?邢仁福毕竟是陆机边区的司令员。一旦他做到了,他就完全有可能蛊惑人心,让士兵自相残杀。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双管齐下”。他一方面要安排独立团行动,另一方面要派特派员去通知陆机边区党委,邢仁福已经叛变。

本特派记者要穿越日伪的层层封锁和邢仁福控制的地区,可以说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本特派记者必须立场坚定。在所有的候选人都被拒绝之后,最后一个任务落到了正在党校学习的陆机边区干部处处长朱宁身上。接到任务后,朱宁毫不犹豫地出发了,她成功地传递了信息。

几经波折,陆机边区党委的领导们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他们非常惊讶。他们把朱宁带来的信看了几遍,最后确定他们的指挥官邢仁福真的叛变了。许多人怒不可遏,高呼捉拿叛徒,陆机边区党委书记也召集领导小组讨论如何捉拿和惩罚叛徒。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邢仁福不仅是陆军司令,还是陆机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一旦开始抓捕,恐怕会引起混乱和恐慌。而且大部分禁军都是和邢仁福一起作战的,一时间恐怕也接受不了邢仁福兵变的消息。于是,领导们思来想去,决定调动外面三个师的部队,配合清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率领的独立团执行这一任务。

就在这时,传来消息,王耔岛上的邢仁福邀请党委领导上岛,说要商量以后的工作安排。边区党委的领导自然知道他要干什么,但他们商量,直接按计划行事,并利用这个机会一举逮捕了他...大家先找理由把集合地点从岛上改到陆地上的一个村子,然后马上调动部队。

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邢仁福把约定的时间提前了。恐怕三师的部队和独立团的部队不能及时到达。如果耽误了时间,邢仁福甚至会有所察觉。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决定利用现有的兵力直接抓捕。

计划是这样的:

一个连的禁卫军直接包围了村子,然后发动县兵封锁了周围的道路,防止汉奸逃跑。邢仁福一进村,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先把邢仁福里的警卫分开,然后党委成员把警卫带进去,放下武器,再把邢仁福叛变,杀了黄华等人的事告诉警卫。

另外,邢仁福一进会议室,就等着身边的手枪队立刻把他围住,封锁房间,不准任何人进出,任何闯入者直接格杀勿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他们平复了情绪,偷偷等待邢仁福的到来。到了晚上,邢仁福如约而至,幸好没带多少警卫,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计划会如期进行的时候,中间却发生了意外。

邢仁福的警卫刚进村口,抓捕部队中有人突然带头开枪,导致两军交火。邢仁福一听到枪声,马上就知道出事了,在自己警卫的掩护下慌忙逃出村子。

起初,邢仁福保安部队的一些士兵以为是日本人,后来发现追他们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战友,于是停下来,准备往回走。邢仁福面目狰狞打倒一个后,一个人跑了出去…

邢仁福知道事情败露了,就拼命往海边跑。到了一个路口,他从一个不了解情况的士兵那里骗了一头驴。天快黑的时候,他骑着驴一路狂奔,真的逃了出来。

部队搜查时见邢仁福已走远,立即向边区党委报告。边区党委立即作出了如下安排:

首先,让人带着部队和亲笔信赶到王耔岛,向那里的部队宣布事情的真相,然后把那里的部队撤回来。二是地方军委、地委以边区所有领导人的名义通缉邢仁福,宣布邢仁福叛变;最后一条是警告所有边区军民提高警惕。任何调动部队的命令都需要军区政委和党委书记签字。

消息一出,无疑在陆机边区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片哗然。幸运的是,陆机边区的领导人及时处理了一切,很快陆机边区恢复了原有的稳定。

但这还没有结束。副司令员黄华和陆机边区许多领导人被害,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已经找到了主谋,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俗话说,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必然灭亡。

四。定局

首先是冯冠逵,他犯了一个大满贯。那天他在会上开枪打黄花逃走后,一直躲在海边。邢仁福最初告诉他,一旦成功,就给他钱,让他做大官。但冯冠魁被曝光后,邢仁福直接无视质疑,亲自签发逮捕令“杀驴”。

冯冠奎知道后,激动不已,直接宣传是邢仁福让他做的。在消息传开之前,邢仁福就得到了信息。他把冯冠逵直接弄到岛上,然后直接送给日本人,给了他一大笔钱。所以冯冠奎一直在日本人的庇佑下,这才没有被八路军战士抓住。

但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循环,“反骨”出身的冯冠逵多次叛逃后触怒了日伪军。那些人直接抓住他,给他下毒酒...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邢仁福呢?

逃离邢仁福村后,他想回到他的“家”王耔岛。然而,当他到了岛上,联系到他的心腹时,他才知道边区党委已经先到了,并把他的罪行公之于众。邢仁福不死心,派人四处造谣,希望能扭转局势,但注定要失望。

眼看无法挽回,邢仁福想直接乘日寇的船逃走,却不曾想,日本人拒绝了,因为他之前跟日本人谈条件的时候,说可以带走4000人,可是日本人看到他现在的处境,岛上只有几百人。日本人立即要求他在送走他之前把所有的数字都提高。

邢仁福大怒,无奈靠关系转投国民党一方。他带着几个心腹和妻子,半夜偷偷离开小岛去了天津。他准备先和国民党安定下来,然后回到岛上,把他的兄弟都带走。

但当邢仁福拿着“挺进第一纵队司令”的委托书兴冲冲地赶到岛上时,却发现“人去楼空空”,所有人都回到了边区。邢仁福没办法,只能一个人当这个纵队的指挥官。

投敌的邢仁福开始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之间周旋,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他给出了所谓的剿共剿匪计划,得到了“剿共司令”的称号。然而,他越是这样做,就越接近死亡的终点。和邢仁福一起叛逃的人被捕后,邢仁福最终没能逃脱制裁。

1949年天津解放,逃亡多年的邢仁福终于被解放军抓获,送去万人审判会。一声枪响后,邢仁福倒在血泊中,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结束。

温:改变了世界

编辑排版:小袁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