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阅读
二年级的温温已经迷上了Tik Tok。父母多次劝解无效后,只能带她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了解到,温温主要发布了一些“字体特效制作”的视频。她说,“如果一套字体卖100块钱,就能保证日常开销,何必去上学?”
“医生,如果你能让我妈妈每天给我时间玩Tik Tok,我就接受治疗。”杭州市第七医院学术压力门诊主治医师徐鸥没想到,这个安静内向的小姑娘竟然语出惊人,跟自己说起了病情。
从去年二月初二开始,温温就迷上了Tik Tok,每天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父母尝试了各种劝解,结果都是雪上加霜。今年5月,我只能带温温去看医生进行心理咨询。这是这次谈话的开始。
数据显示,目前Tik Tok的主要用户是35岁以下的人群,占比90%,尤其是一些“00后”已经成为Tik Tok的“重度围观者”甚至用户。
“一套字体我可以卖100块。
有人想向我学习。"
眯着眼睛,反应迟钝,不善交际,这是徐鸥对温温的第一印象。徐鸥告诉记者:
“每次我跟她聊起Tik Tok,她都会很开心,开始聊起侃侃。但是,一提到爸爸妈妈,她就三缄其口。”
与大多数人不同,温温在Tik Tok上发布的视频主要关注字体的特殊效果。她想,“我在展示我的才华。”当视频逐渐被更多人关注,赞和留言接踵而至,尤其是有人私信她要买字体,甚至拜她为师,温温很有成就感。
就这样,雯雯花在Tik Tok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据悉,刚开始的时候,除了睡觉,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拿着手机刷Tik Tok。渐渐地,温温的生活只剩下Tik Tok了。
在磋商过程中,温温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想法:
“我的字模套装能卖100块钱,现在每个月能保证日常开销。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上学?”
她会骄傲地向徐鸥炫耀:
“我做的字体,即使有些是非法文字,在Tik Tok的背景里也找不到。”
除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温温一直保持着危机感和竞争力。她告诉徐鸥:
“我们的圈子里有竞争。如果我的帖子的频率和新鲜度降低了,看视频的人就少了。”
因此,温温认为她必须一直保持在Tik Tok的高频曝光率,让更多人关注和认可她的才华。
虽然温温在Tik Tok上卖字体,收徒弟,和人说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甚至有些自卑。温温的母亲也表示,她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信,不会主动与人交流。然而,一旦拿到手机,我就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交流很活跃,话也很多。”
“Tik Tok是故意让人上瘾的,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中没有成就感、自制力差的青少年来说。”徐鸥告诉记者:
“现在的温温心智还不成熟,但她对自己的认知都是来自Tik Tok陌生人的评价。她经常忘记自己处于什么时代。她总觉得同学很幼稚,其实很危险。”
徐鸥说:
“在网络里,一夜之间大家都把你当公主,那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你感觉自己真的变成了公主。这样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年轻人往往更难接受,所以会选择继续沉迷其中。”
任何一种心理现象
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如今,Tik Tok在许多方面不断地纵容人们,被称为游戏之后的另一种精神鸦片。但徐鸥认为,任何一个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造成的。
据报道,在二年级上学期的一次数学课上,一位老师在全班面前批评了文汶。从那以后,温温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厌恶,她认为当她看着她的同学时,每个人都在嘲笑她。因此,学校成绩下降,厌学越来越严重。
今年寒假过后,她觉得不愿意去上学了。巧合的是,QQ群里有人向她推荐了Tik Tok。此后,上学的欲望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发酵,最终辍学。
通常,温温的父亲会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出差。我妈妈全职在家,她必须同时监督温温和她的妹妹。自从温温辍学并爱上Tik Tok后,她的母亲很焦虑。她的学科几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想到事与愿违。爸爸每三天就和温温理论一次,有一次他气得把手机摔了。
这些强制禁欲的行为,反而引起了温温更多的反抗。她禁食锁门,和父母吵了几十次架。最终,温温越来越沉迷于Tik Tok创造的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
对此,徐鸥说: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如果反复说教和吵架都没有效果,说明义务教育失败了。父母的高压关注反而会让孩子感到痛苦。这时候家长首先要承认现实,坦然面对,让孩子慢慢走出成瘾状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
实际上,Tik Tok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类似于物质成瘾的生理机制。两者都是刺激大脑同一区域出现的结果。
在徐鸥看来,Tik Tok既有正强化,也有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行为的后果具有明显的正奖励效应,使行为受益,从而导致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Tik Tok通过表扬、挣钱等奖励,给了温温认知和情感层面的短期正面体验,满足了她的自尊和自信。
负强化是指行为的后果可以避免和减轻某种痛苦和不快。当行为成瘾时,实际适应功能明显受损。父母的责备和批评使温温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摆脱这种局面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是返回Tik Tok。Tik Tok带来的刺激和成功体验,让温温在现实中的苦恼、无助、失控和无价值感一扫而空。
因此,解决青少年Tik Tok成瘾现象,还需要家庭、学校、平台、相关部门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幸运的是,经过五次咨询和治疗,目前,温温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已经逐渐变得顺畅。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功能恢复了。“和父母协商后,她的抵触心理也减少了很多。”徐鸥说:“现在温温已经答应九月份去新的学校继续学习,她也答应在学习和生活上继续前进。她还和父母约定每周玩Tik Tok。”
记者手记
采访完徐鸥博士后,我打开Tik Tok看了看。不知不觉又过了半个小时。如今,许多成年人仍然沉迷于它,更不用说自制力很差的温温,在它身上获得了很多好评,刚刚读了二年级。
数据显示,Tik Tok约有22%的用户每天使用app的时间超过1小时,Tik Tok的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之比已经达到0.45,这意味着平均一个人一个月会使用app 13.5天。那些沉浸感高的游戏,比例通常是0.3-0.6。这表明,现在Tik Tok已经成为一个类似游戏和上瘾的应用程序。
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令人担忧。温温习惯了在Tik Tok得到满足,所以她不想再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她处于认知的舒适区,却忘记了世界的多元和广阔。
另外,最近武汉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抖音平台上,或模仿视频中夸张的动作,或浓妆扭扭捏捏,或加了几十个广告群、兼职群等。,喜欢每天和各种人打交道,做起了“小生意”。上周,Tik Tok在平台上被曝出“我妈死了,能不能给我点个赞”的直播视频,被几个未成年的孩子模仿。
虽然Tik Tok已将相关影片下架,但沉迷、内容低俗、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儿童认知等“四宗罪”又被摆上了台面。青少年Tik Tok成瘾的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快速“养肥”资本和市场的过程中,Tik Tok必然会以用户流量的快速提升为首要目标。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群体,如何满足这一群体的社会需求也是研发的重点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我们的社会责任。
今年4月初,Tik Tok宣布推出防沉迷系统,包括时间提示功能和时间锁定功能,成为国内首款在线防沉迷系统的短视频产品。7月26日,Tik Tok正式宣布启动“向日葵计划”,将从审核、产品、内容等方面推出10项措施,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显著。记者发现,即使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中设置了时间锁,两小时后需要输入密码,只要卸载并重装软件,仍然可以刷视频。一些炫富、苦情剧、恶搞动作等视频在抖音平台上依然可以看到。
防沉迷不是产品监管的避风港。无论是自我驱动还是形势所迫,既然防沉迷系统已经出台,就应该落实到位,做好平台产品和内容的审核。言行一致尽职尽责,不仅能赢得好口碑,对整个互联网行业未来的产品生态发展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当然,青少年沉迷Tik Tok不能只怪平台。未成年人无法准确识别网络上的暴力、诱惑等信息。除了Tik Tok自身的防控,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共同努力,适当关注孩子的动态信息,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来源:浙江新闻、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沈,综合:共青团中央,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胡洪江、沈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