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一生中最长的四个小时,我恨不得从车上跳下去”
我的小表弟平时在公司喜欢说话,但前提是不能见领导,因为见了领导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最近表哥被派到总公司学习,正好领导要去总公司开会,所以表哥就被“顺路”坐了大领导的车。
在主管面前不敢多说话的表哥,遇到大领导瞬间变得沉默寡言。在车上的四个小时里,除了司机偶尔和领导聊聊天,我表哥挤不出一句话。
听了表哥的描述,我的脚趾头都不好意思了,但还是忍不住笑了。
在职场中,我们都深有体会与领导相处的尴尬。比如两个人一起坐电梯,在茶水间甚至领导办公室见面,细微的气压都会让员工连呼吸都小心翼翼,更别说和领导愉快交流了。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必然会给对方留下木讷、情商低的印象,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今天,范晓将帮助你打破尴尬的僵局,让你和你的领导轻松相处,有效沟通:
第一,和领导相处会让你紧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可以想想你是否有过以下情况:
在公司见到领导,本来打个招呼就可以了,但是一见到领导就想绕道走;
和领导相处的时候,心里很不踏实,想题目,但是一个字都崩不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与领导沟通时,都不敢直视对方;
即使工作上没有问题,领导叫你名字也会紧张;
如果你被以上几点困扰,怀疑自己,就要注意了。这种紧张情绪正在影响你。
因为层级关系,员工和领导相处有压迫感是很正常的。正常的紧张可以让我们对工作保持警觉,对工作有益。
如果过于紧张,显然会对工作产生影响。最直观的,如果你不能和领导正常沟通,必然会影响你在职场上的利益。有些人甚至会在工作中感到痛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
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找出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点追根溯源:出身家庭、回避型人格、过往经历留下的心理创伤:
1.出身家庭的影响
一位曾经的实习生告诉我,她小时候特别怕老师和家长,进入社会也怕领导,这让她一见到领导就不敢呼吸。后来我认真想了想,这和她的出身家庭密切相关。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她一样。她生长在一个标准的中国家庭,就是打骂的教育。被骂是常事,但她家更厉害。如果她犯了错,往往没有解释的机会,只有父母的咆哮。久而久之,她慢慢失去了沟通能力,在责骂中也越来越自卑。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害怕我的父母。长大后,我很容易影射我的领导,我怕我工作不好会被他们骂。不敢直视领导的眼睛等等。
2.回避型人格障碍
有的人性格开朗,有的人性格内向。当然,不同的性格各有特点,没有好坏之分。
有些内向的人,因为不善于沟通,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情绪传达给对方,然后就会怀疑甚至否定自己。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他会越来越抗拒与人交流,不会主动去接触新鲜事物。即使他被迫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入。
在职场上,这种人面对领导会感到很紧张。如果他的工作有新的变化,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灾难。即使是升职也会让她感到不安。
回避I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无能、敏感、多疑。哪怕只是工作上的一个小问题,也会让他觉得“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是不是应该辞职?”
3.曾经遇到一个“臭”领导,留下心理阴影。
职场领导对员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好的领导能让员工快速成长,坏的领导无疑是职业生涯的灾难2。
比如,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职场中有一个脾气不好的领导时,我们一开始会有心理压力,即使我们还没有遇到这个。
大多数坏领导往往抓住员工的心理,故意制造紧张气氛,以显示自己的“权威”。
另外,领导和员工之间存在认知差异,所以他们利用这种差异来降低员工的维度。即使员工犯了一点小错误,他也会抓住不放,骂一顿。他的目的不是帮助员工成长,而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大多数员工只能选择默默忍受这种领导。他每天都提心吊胆,想着下一任领导会怎么为难自己,遇到领导就更紧张了。
而另一些员工,即使选择了离职,在面对下一份工作时也会感到紧张,不自觉地将现任领导与前任“臭”领导进行比较,面对新领导时也会不自觉地感到紧张。
二、如何打破僵局,让自己不再紧张,能和领导顺畅沟通?
1.给自己设置心理暗示。
除了工作上的失误,我们发现面对领导时的紧张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原因,也就是说这种紧张只是心理上的,所以坚持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改善紧张。
比如领导跟你说“下午来我办公室”,谁听到这些话都会紧张。这时候你可能会开始想:领导找我干什么?我在工作中做错了什么吗?
这些想法都很正常,但是你想想:领导是不是要辞退我了?我知道我不适合这份工作。如果你有这样激进的想法,那就要警惕了。
这时候你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干得不错,目前没什么事。领导给我打电话,指的是日常工作的一些事情。没什么好担心的。
比如你一看到领导就紧张,你可以暗示领导不是禽兽,他和我一样是正常人,我们可以相处交流。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通过这样的暗示,你和领导见面的紧张感会逐渐降低。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主动和领导打招呼。
2.不要急于否定自己。找到自信可以让沟通更顺畅。
很多时候,当领导说要找哪位同事谈话时,会引起一阵恐慌,大部分人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出现了失误,引起了领导的不满。
其实在职场上领导主动和你沟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领导对你的认可。即使他指责你的工作,其实也是领导对你信任的体现。他相信你能改正,能做得更好,否则没必要和你沟通。
所以,你看,即使领导认可你,更重要的是正确看待你的能力,因为我们对你能力的否定也反映了我们对领导的不信任。
除此之外,自信也代表了表达的欲望。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与领导沟通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是自信的体现,而不是对诺诺的被动和回避。
3.告别危言耸听的心态,让自己在领导面前表现得更加自然。
对于一个专业人士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琢磨领导甚至同事的“画外音”,让自己疲惫不堪,影响日常工作。
我们在职场上经常会遇到这种人。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想下次如何避免。我们反而怀疑领导会不会对我有意见。同事会不会因为这个看不起我?这就导致了你和领导或者同事相处时的紧张。
一般有这种想法的人,多半是因为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给的定义。但是,没有足够的钱,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其过分在意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如大方承认并改进。
面对领导和同事,猜疑解决不了问题,更多的只是庸人自扰,让你失去理智。职场不是言情小说。你真的不用揣测领导的每一个微表情,领导也真的没心情对你有意见。
4.深耕细作,完善格局。
不可否认,职场上还是有“臭味”的领导。他们总是通过贬低员工,否定员工的能力和自信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在我们的认知中,遇到这样的领导只有两种方式:要么被他制服,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么辞职走人,我惹不起。
其实在我看来,还有第三条出路,就是不对抗。“臭”领导之所以能抓到你的错误,是因为层级不对等。他能看到你的缺点,但你没有意识到,而且他确信他的员工没有能力走出等级制度。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和他对抗,而是提升自己,打破等级制度,让自己和他在一个层次上思考。当你和你能理解他的思维,你就能明白双方的差距,然后你和他相处就会变得坦然自在。
这个时候他也会明白,自己的手段已经影响不到你了,自然也不会为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