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互联网观察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行业和企业的研究。
Tik Tok本地寿险业务经受住了第二季度疫情爆发带来的严峻考验,继续加速发展。
36Kr数据显示,第二季度Tik Tok本地生活服务GMV在110亿-120亿元之间,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第一季度。这一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Tik Tok本地生活服务在第二季度的表现有目共睹,表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
对于广大商户,尤其是街边商户来说,他们乐见Tik Tok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崛起,因为这给了他们比美团、阿里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Tik Tok本地生活业务的崛起也让阿里和美团保持清醒。正是因为多年的行业第一的地位,美团可能第一次被撼动。之前阿里多次攻击美团,美团并没有特别重视。与Tik Tok不同,Tik Tok有三大杀手锏:短视频+直播+算法,这是美团不得不重视的。阿里是因为行业第二的位置将不保,未来有可能以“行业第三”的尴尬标签展现在大众面前。
从上个月开始,Tik Tok取消了“零佣金”,并提高了不同类别的佣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佣金的提高并没有引发商家的大规模外逃,核心商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Tik Tok的本地生活服务是否会崛起,烧钱发展的模式能否持续,未来的行业格局是一家独大还是三界鼎立,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前几天我接受了红星新闻,中国经营报等媒体的采访。我谈了我对Tik Tok本地生活服务发展和行业结构变化的一些看法,今天分享一下。
第一,好的平台能给商家更多的获得感。
无论是美团、阿里,甚至是Tik Tok,都是商业团体,不是公益组织。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各方受益的平台,任何一方利益受损的模式都无法持续。
前期是以培育市场为目的让利给商家,补贴消费者。后期只有平台本身盈利,才能找到各方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而且这些平台赚钱了,才能投入技术研发、模式升级、系统完善,让商家有更多的获得感。
回到Tik Tok,合理的佣金是商业逻辑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想维持正常运转,首先是要赚钱。如果调整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对于市场来说还是会正向循环的。如果说以前这是纯粹的投资,那么现在这意味着Tik Tok必须推进平衡投资和回报的进程。总的来说就像早期受精培育。现在桃子熟了,该摘了。
对于商家来说,他们怕的不是高佣金,而是不能带来订单的低佣金。佣金高一点没关系。只要效果好,商家会计算综合成本和效率。算完之后,他们会用脚投票决定自己的选择。Tik Tok提高了佣金,商人没有出逃,或者说没有大规模出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Tik Tok的价值。
同样,当年美团也有过佣金转移风波。商家“说不真诚”,依然选择与美团合作,也证明了美团的高佣金就是高价值。
第二,只有战略亏损才能战略盈利。
Tik Tok本地生活的布局,最终带来的是更多的流动性,还是无尽的“债”和“洞”
这个话题和背后的内在逻辑,老师们几十年前就讲清楚了:只有通过前期的战略投入,或者说战略亏损,才能获得未来的战略盈利。不经历战略亏损,就不可能获得战略利润。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的很多商业模式中。纵观互联网行业20多年的发展历史,几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包括BAT、JD.COM、美团。
Tik Tok的本地生活服务也明白这个道理。反正母公司有钱,前期要做战略投资。通过战略亏损,它会花钱买时间和市场份额,为未来的盈利做准备。当然,美团如山的存在延缓了Tik Tok战略盈利的步伐。
第三,各家都有杀手锏。美团综合竞争力最强。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阿里、Tik Tok中,美团的综合竞争力最强。不考虑政策因素,短期内不会受到任何企业的攻击。
从团购到外卖,本地生活服务是美团的根本,也是美团的根本。对于阿里和Tik Tok来说,本地生活服务只是他们无数面孔中的一张,其中一张付出的资源相对有限。怎么可能为美团全力以赴?
Tik Tok虽然后起之秀,但爆发力最强。Tik Tok的竞争优势之一就在于此。其本地生活服务可以与短视频甚至直播联动,这是美团、阿里等对手所缺乏的。另外,更重要的优势是Tik Tok有算法优势,Tik Tok的算法已经进入全球顶尖阵营。如果Tik Tok将其算法能力下沉到本地生活服务业务中,将能够相对精准地将商品/服务与用户进行匹配。
再来说说阿里。阿里虽然产品很多,但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各大互联网公司中,阿里的商业化能力最强,但阿里的本地服务业务一直做得不好。2018年开始,阿里再次将重心放在本地生活服务上。先是斥资近百亿收购饿了么,再是整合口碑成立本地生活服务集团,再是“攻击美团很好玩”。
合并鸡蛋!在过去的几年里,阿里巴巴越重视本地服务,这项业务就变得越糟糕。你做得越差,你就越关注它。反复,陷入无解的死循环。
阿里执着于本地生活服务。2021年3月,阿里再次加强对本地生活服务板块的流量扶持,表示全面开放支付宝、淘宝、天猫、高德等流量入口。阿里还表示,未来一年,阿里本地生活将为100万商家升级“数字智能中心”,帮助他们实现运营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除了更多流量的开放,尤其会帮助商家提升运营能力,包括小程序建设能力、千人店运营、数字会员运营等。
一年多过去了,还是没有大的起色。在成都等地逛的时候,和一些街边小店主聊过。他们对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认知度甚至还没有花啦这样的小公司高。我开玩笑说,阿里作为本地生活服务,与其买饿了么,祝福口碑,不如接手花啦这样的公司,可能更有价值。
我还有一个建议。阿里在服务本地生活时应该充分发挥高德的价值,让高德与阿里以外的合作伙伴合作,甚至是腾讯的微信,效果可能会更好。
结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Tik Tok来势汹汹地入侵阿里、美团腹地的同时,一只看得见的“黄雀”也隐隐出现在Tik Tok身后。
首先,小红书。如果说Tik Tok的“视频+算法”是一大杀手锏,小红书的“种草”更是绝无仅有。这种模式最容易侵入用户心智,影响用户决策。理论上,美团和Tik Tok做过的事情,完全可以由小红书重做,成本会更低。如果小红书想更进一步,涉足本地生活服务,和广大内容生产者形成联动体系,那就很厉害了。
其次是微信,具体来说就是微信小程序。近年来,一些商家直接绕过美团、Tik Tok、支付宝等任何平台,并借助有赞、魏梦等服务商,直接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业务。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因为分散不容易统计交易金额,规模应该是惊人的,Tik Tok等人也没办法。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已在蜻蜓FM开通“谈丁道师”频道。欢迎大家点击原文链接,收听音频版。
丁道师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体人”的概念,后简称“自媒体”,影响至今。
2011年,丁道师加入速途网,先后担任速途专栏主编、速途执行主编、速途研究院院长。
2014年,丁道师作为自媒体代表,牵头起草了中国自媒体自律规范,并在网信办论坛上分享,引起广泛关注。
现为企鹅、一点资讯、百家、今日头条、艾瑞专栏、雪球财经等主流科技媒体和新闻客户端专栏作家。
本文首发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丁道师。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Hexun.com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