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姑娘在中国

核心提示5月25日,塔季扬娜·丘平娜在店内为顾客摆放餐具。新华社记者王君宝摄新华社哈尔滨7月28日电“这个串还有3分钟就可以吃了。”刚到中午饭点,塔季扬娜·丘平娜就在店里忙了起来:接待客人、摆盘、上菜……她还不时走到餐桌旁,用中文提醒顾客及时享用美

5月25日,tatyana Chupinna在店内为顾客摆放餐具。新华社记者王均宝摄

新华社哈尔滨7月28日电“这串3分钟就能吃完。”午饭刚过,塔季扬娜·楚平娜就在店里忙碌起来:接待客人、摆盘子、上菜……她还不时走到餐桌前,用中文提醒顾客及时享用美食。

32岁的邱平娜来自俄罗斯克拉斯诺卡曼斯克,距离中国边境城市满洲里仅100多公里。自2012年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她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0年。

2000年,邱平娜第一次来到满洲里。那时候,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但此后每隔一两年,她都会来这里购物、用餐,往返之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好感。

在俄罗斯读大学的时候,邱平娜以国际关系和中文为专业,先后去烟台、长春、哈尔滨等地学习中文。

2017年完成博士学业后,邱萍娜在哈尔滨的一家签证公司工作,并经朋友介绍来到朱昱。朱雨溪,哈尔滨人,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在当地经营一家烧烤店。2018年,他们组建了家庭,邱平娜加入了丈夫的事业。

“那年夏天,俄罗斯举办了世界杯。店里生意很好,人手不够。下班后我会帮忙的。”身着俄罗斯传统民族服装的邱平娜成为店里的一道“风景”,顾客们亲切地称她为“俄罗斯老板娘”。

邱平娜坦言,以前觉得做餐饮很轻松。直到她从事这个行业,才真正体会到“每一个细节”是什么意思。

“看似普通的餐具也是有学问的。”她说,“比如盘子太小,装的食物太少;尺寸太大,陈列不美观,可能会掉下来,影响顾客用餐心情。"

5月25日,tatyana Chupinna在店内为顾客服务。新华社记者王均宝摄

邱平娜说,关注细节是因为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类似的餐厅越来越多,顾客对卫生、服务、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吸引他们消费,就要在各方面做得比其他店好。"

在邱平娜看来,不仅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中国在其他很多方面都与往年大不相同。

“以前为了买回国的礼物,冬天要跑很多地方。现在网络发达了,手机购物都可以了。”她说。

中国交通的快速发展也让邱平娜印象深刻。“十几年前买火车卧铺票的时候,要提前在售票窗口排队。现在我可以随时在网上买票了。”她说,现在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普遍选择,火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闲暇时,邱平娜经常去户外。“这几年哈尔滨空的燃气质量好了很多。”她说,“现在的公园比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多了很多。”

2020年7月,朱雨溪在哈尔滨开了第二家烧烤店,新冠肺炎疫情对店铺经营造成了诸多影响。为了改善经营状况,他和妻子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制作短视频进行宣传。

早在2017年,邱平娜就在短视频平台开通了个人账号。“起初,这只是为了好玩。后来想到用这种方式推广店面。2020年3月我们开通了店铺的账号,做了视频和直播。”她说。

“邱平娜的网上宣传起了很大作用。很多人是通过短视频知道我们店的,外卖订单也大大增加了。”朱筠说:“在疫情期间,我们还通过加强员工培训、研究新菜品和组织促销活动来改进我们的运营。2021年,尽管有疫情,我们还是盈利了。”

最近邱萍娜在忙着做一个自编自演的网剧,在短视频平台定期更新。

邱平娜说,“中国发达的互联网给了每个人‘发光’的机会。即使在偏远的农村,通过网络也能看到你的才华。”

邱平娜烧烤店的墙上,有一句广告语很醒目——美在当下。“我希望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食物,还可以享受放松和美丽。”邱平娜对未来在中国的生活充满信心。“美在当下。我享受今天,并为更好的明天做好准备。”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