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忽视的4P营销
所谓4P,指的是产品、定价、渠道、推广【也有人翻译成“推广”,但“推广”更好理解】。
4P模式可以说是营销中几乎不可能出错的模式。
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营销界的4P。
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现代商业制度分工明确。在企业里,做产品的只做产品,做推广的只做推广。这就导致了业内一个巨大的误区:营销是推广层面的广告传播,忘记了营销是由四个完整的要素组成的。
分工明确的另一个结果是,个人被塑造成相反的方向。我们习惯于只看到树,看不到森林。做产品的只能做产品,做广告创意的只能做广告创意。大家只知道自己手上有什么,很少从更高的层面思考业务问题,很少从系统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被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这个工具的价值和力量。
4P不是一个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理论。它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工具模型。然而,作为一个营销组合系统,它的内部和外部关系,以及它为什么是4P,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
为什么4P模式有巨大的价值?马松老师在营销笔记中总结了三点:
一、穷尽性:4P框架将营销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完全穷尽,让你可以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自己企业的营销问题,也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竞争对手或者其他企业的营销框架。
二、关联性:四个看似独立的P,内部联系紧密,相互配合。一个P往往会影响到其他三个P的设计,而不同的品类和品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三是恒常性:营销世界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未走出4P的框架。20年前,商品的主要渠道是超市货架,现在是电商和直播间,但并没有改变4P的基本结构。
浅谈一些运用4P模式的企业案例:
1/西贝:购物中心奖金改善经营
我们来想想西贝的案例,最初的定位是油面村,后来改成了西北菜和羊烹饪的专家,最后又回到了西贝油面村。
然而,西贝的成功与这些认知范畴的定义关系不大。西贝的成功是4P渠道的成功,赶上了购物中心的红利,然后围绕这个渠道的特点改变产品结构、定价和品牌形象。
比如店面从3000平米到300平米,菜单从130菜到33菜。本着“零食、小饮料、小贵”的原则提价,形象走向西北,成为大众化、简约化、国际化的形象。
2/ MG文具:线下渠道构筑护城河。
文具行业门槛比较低,品牌效应在头部企业不明显,渠道很重要。
陈光文具的渠道选择策略非常清晰。在中小学的校门口开小文具店也不是什么厉害的策略。真正厉害的是,截至2019年底,陈光系零售终端超过85000台。管理这么大的销售网络并不容易。陈光奉行“天下伙伴”战略,强调双赢,与终端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极大地激励了经销商集团。
当然,这只是渠道管理的一个角落。企业对渠道组织表现出一种领导力。只有有了领导,才能贯彻企业的意志,推动企业营销活动和政策的实施。
3/ Srian:稳定品类领导地位的定价策略。
思廉是80年代中国叶酸类的开拓者和主要推动者。但在2013年前后,思恋受到了对手的打压和市场的侵蚀。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Srian的价格在目标人群中被认为是低的。最初价格是25元,对手价格是100多。Srian没有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安全需求。要知道怀孕自古以来就是家庭的头等大事,这么重要的药当然应该是最好的。围绕价格特点的变化,斯莱特林升级了产品和品牌形象的推广,稳固了斯莱特林的品类领先地位。
4/苹果:基于需求洞察的品类变化
苹果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型企业。乔布斯常说,“顾客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放在他们面前。”
但是,如果你把这句话理解为你不需要知道客户的需求,只需要依靠团队去创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乔布斯的产品创新能力来源于他对客户需求本质的理解。
当所有传统手机厂商都在想尽办法改变键盘的外观、材质或者位置等等的时候。,苹果抓住了手机键盘需求的本质——信息输入,创造了今天人们手中的触屏智能手机。
5/妙可兰朵:在推广中建立品类认知壁垒。
奶酪的开创者和早期的市场领导者不是奇葩,而是Baggies,是同质竞争的市场。但是,百吉富在客户心目中并没有很强的认知。在典型的市场中有类别,但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
这给了妙可兰很大的突围机会,投入了更多的广告资源,成为了芝士棒的代表品牌。
虽然有些优秀的企业每个维度都做得很好,比如苹果。但不同企业的4p侧重点和制胜点不同,这与品类本身的进入壁垒、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核心资源禀赋有关。
02
营销4P的内部和外部关系
如果把4P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之外是什么?系统中各要素的连接关系是怎样的?
1/系统外部关系:战略定位的关键切入点
任何局部优化都需要整体衡量。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营销4P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们既是战略定位的匹配系统,也是寻找品牌战略定位的关键切入点。
无论你做什么花哨的商业创新,都离不开4P的切入点,要么是产品技术的突破,要么是微创新,要么是空的价格;要么是渠道转移,比如网上直销;要么推广,比如大规模投放抢占心智。
比如美国的中国西南航空空采用低价策略,占领潜力巨大的低价市场,避免与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空正面交锋。
低成本战略是从4P的“价格”中找到的战略定位。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他们在产品、渠道和促销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经营活动。
比如产品方面,专注于中短途航班,只提供经济舱,不提供昂贵的餐饮服务,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线上线下登机口都配备了自动售票机,旅客可以使用自己的电脑提前24小时打印出登机牌,有限使用中介旅行社,节省渠道佣金。
在推广方面,西南航空空不仅打出了“告别高价机票”的户外广告口号,同时,西南航空空将自己视为“爱”的航空公司空公司,希望传递其“爱”的品牌形象,价格低廉,但质量上乘。作为企业形象宣传的第一媒体,他们最关注员工的精神面貌,实行全员持股,让客户感受到快乐员工给予的独特而人性化的宣传和服务。
同样的推理逻辑也适用于前面提到的西贝、MG文具、斯利安和苹果的案例。
2/系统内部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4p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你定了一个非常高端的价格,但又配合了接地气的产品、渠道或者推广方式,很容易被吐槽为“刺客”。
“冰淇淋刺客”事件从表面上看,是钟雪在没有明码标价的普通冰柜里高价引发的误会和吐槽。本质上还是4P的错位。
中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品牌。起初以独特的中国风出现,在网上收获了大量年轻粉丝的好感。它迅速成为网络名人中的一个品牌。2020年6月18日,中在天猫冰品类目销量排名第一,初步验证了高端定位的可行性。
关键是在后期从线上到线下的拓展过程中,渠道变了,受众也变了。前期专注的年轻人很快就泛化了。很多夏天去便利店买冰棍的女生,阿姨,老太太,第一次见到钟雪糕。他们不知道你的故事,没有品味到你产品的差异化卖点。如果他们不小心付了钱,他们自然会感到被刺伤。
有人说现在的观众会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买单,俗称“凡勃伦效应”。我觉得这高估了国人的“消费升级”,尤其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消费升级更像是一阵子吹起来的彩虹泡沫。
总结钟雪定位高,4P失衡的主要表现:在渠道上只做了终端布局,没有做好终端管理;产品中没有支撑高价的差异化壁垒,存在产品原料与官方公布不符等一系列负面;推广中没有针对相应渠道的精细化运营。
当定位与4P失衡时,市场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者根本没有反应。
简而言之,4P可以是战略的起点——切入点,也可以是战略的终点——用一个恰当的名字。当结合品类和自身的分析,发现4P的某个要素是“关键竞争要素”时,它就会具有战略性,成为系统中的杠杆点,并与另一个3P连接起来,带动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创造客户。
03
为什么是4P?
观察这个现象后,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为什么4P是,而6P和8P总是站不住脚?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上一次听吴军老师讲的课,叫科技史60讲,很有启发。他说,“回顾整个科技史,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最终的答案是能源和信息。”
同样适用于科技主导的商业发展史中的能源信息。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需要创造能源来解决实际需求。比如做衣服可以获得抵御寒冷的能量,做食物可以获得抵御饥饿的能量。商业文明出现后,这些都成了可以交换价值的商品。
在商业活动中,“能源”意味着“产品”和“价格”,代表着企业低成本创造能源的能力。我们在工厂生产一个手机配件,一个火锅调料,都是在搞能源创造,最终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
但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如何调动和组织这些能量?这是科技发展的第二条线——信息。
历史上无论是大规模战争还是商战,传递信息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商业活动中,“信息”是商品价值传递的“通道”和“促进物”,代表着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递越顺畅,营销效率越高。像腾讯、今日头条、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公司,本质上都是信息公司。
在商业世界中,连接需求和用户的是“能量创造”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当维持生命的“能量”可以轻易获得时,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导致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行业的“内卷化”现象。这个时候,信息渠道和推广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看到的下沉市场的红利,Tik Tok小红书的红利,都是信息红利。
我们组建团队,提高管理能力,设计激励机制,寻找合作资源。各种商业活动都在为“能量创造”和“信息传递”这两件事赋能,最终一一呈现在营销4P中,体现在“一个企业的唯一目的——创造顾客”的成果中。
将4P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似乎有点痴迷于单一模型,但奥卡姆剃刀法则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添加实体。如果能得到同样好的结论,条件越少越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商业实践中不使用其他好的模式。只是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要让事物越来越接近本质,而不是越来越远离真实。
作者:柠檬负熵品牌咨询创始人,从品类和商业角度分享品牌观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