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身体的财富。
结婚12年,第一次和婆婆住在一起。
就是通过这一天一夜,我才知道婆婆是一个习惯自我否定的人。
总是怀疑自己的人,其实都是害怕被别人拒绝的人,尤其是内心拒绝自己的人。
比如我婆婆总说她不识字,像个傻子;她喜欢说自己没用,不会自己取钱,不会自己坐火车;她经常说不想麻烦别人,担心被拒绝等等。事实上,她在拒绝自己。
像我婆婆这样不自信的人很多。他们缺乏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总是担心自己做不了这个做不了那个,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这些不喜欢自己的人,生活在巨大的自卑和焦虑中,自然无法与人相处。
那么,这样的人如何走出自我否定的怪圈呢?
在我看来,试着从敢于“麻烦”别人开始。
今天的文章,就来说说吧。
1.我害怕被拒绝,其实是在拒绝自己。
今年年初,公公因病去世,留下婆婆一个人在老家。我们不放心,就在10月11日期间把她从辽宁接到上海和我们一起住。
婆婆不想和我们在一起。一方面,她觉得城市里多一个人住,每天会花很多钱。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和我们相处不好,担心我们会抛弃她。
其实后者的担心在我看来是主要的。
有一次洗澡,水温降低,婆婆洗完澡说“水有点凉”。我们很生气,说“你怎么不早说?”她居然回答“我怕麻烦。”还有,她平时看手机里的视频,卡了也很少直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经常问她:“你怎么不看手机?”她也没说手机坏了,然后继续按。她又一次害怕“麻烦”我们。
在她看来,总是“打扰”别人是不好的,也是不应该的,所以她选择把问题暂时搁置,不去解决,或者自己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就像洗澡一样,她宁愿自己用冷水,冒着感冒的风险,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需求。
在食物方面尤其如此。有时候,我们会故意买她没吃过或者很少吃的东西,比如虾、鱼等食物。她第一句话肯定是,花这么多钱,不划算。她自己吃不吃都是次要的。在她看来,似乎她不配拥有美食。
一个人总认为“好”的东西不应该属于自己,自己不配享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习惯性的自我否定,过于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被别人排斥,尤其是近亲,比如夫妻,孩子等。就是在内心深处拒绝自己。
2.不喜欢自己的人,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
不喜欢自己的人,大多生活在自我怀疑和焦虑中。
像我婆婆,在提要求的时候,她想的都是自己觉得羞耻,害怕被拒绝,觉得自己无能,老是打扰别人,会让她不舒服,而这些经历都和她过去的生活经历有关系。
她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穷,爷爷去世早。我奶奶被土匪绑架了,精神失常。作为家里的老大,她和弟弟妹妹们住在一起,她已经习惯了村民们的冷漠。况且她没读过书,从心底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因为她没有很好的被回应和被接纳的体验,她更多的是感觉被拒绝或者被忽视,所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更担心被拒绝。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最初的自我认知是基于他人的反应,尤其是父母的反应。
我婆婆的成长经历,不仅仅是缺乏父母的关注,更是缺乏他人足够的肯定。很难对自己有强烈的自我认同。
缺乏自我认同的人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这也是自卑的来源。
3.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往往是一个喜欢逞强的人。
不喜欢自己的人,往往是一个除了自卑之外,还喜欢逞强的人。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他们觉得很可怕,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试着勇敢去保护自己的脆弱。
婆婆洗澡的时候,宁愿感冒也不愿意求助。事实上,她是在逞强。
婆婆在老家是出了名的有本事。她能吃苦。秋收的时候,她可以一整天不吃饭的干活,不到万不得已,她是绝对不会求助的。这些“自强自立”的背后,也有逞强的意思。
同时,人又是自恋的,想要被肯定和认可,所以很多人用自立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当然,人是需要独立的,但我们也要明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可以离开这个世界独自生活。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联系,甚至互相帮助才能生活得好。
正如心理学所强调的,关系就是一切。
我们的感情都是从关系中经历的;我们的爱也需要在关系中呈现;我们的性格也是在关系中逐渐形成的。总之,在关系中,我们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4.走出自我否定,从敢于“麻烦”别人开始。
对于习惯了不喜欢自己,否定自己的人,如何建立自信?
尽量“麻烦”别人。
第一,敢于“麻烦”别人是自信的表现。
敢于“麻烦”别人,我们会有一种重要的感觉,“我值得关注和重视”,这其实是在说“我值得被爱”。这是自信的来源。
第二,只有敢于“麻烦”别人,才能建立深厚的感情。
去“麻烦”别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不会这样”,敢于暴露弱点,敢于示弱,也就是认为对方值得信任可靠,不会自嘲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亲近的人。
当我们把对方当成亲近的人时,对方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把我们当成亲近的人。
适当地获得帮助,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
第三,敢于“麻烦”别人,意味着你可以活得很舒服。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自信,觉得自己值得被关注,值得被爱的时候,我们才会敢于去“麻烦”别人。这时候对方会因为我们的信任而愿意帮助我们。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亲密,而且让我们过得很舒服。
就像我婆婆一样,如果她能意识到“她是好的”,就会适时提出自己的需求。作为孩子,我们也愿意主动提供帮助,这种相处方式会增进彼此的感情。
当然,给别人“添麻烦”也有个度,不能太害羞,也不能太害羞。
写在最后:
其实,敢于“麻烦”别人,是一种被人讨厌的勇气。
因为这是一个“敢”与“不敢”的问题,考验的是勇气。
也就是说,不喜欢自己的人,如果能用另一种方式解释或理解自己过去的不幸,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理解,而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
正如《不被喜欢的勇气》这本书所强调的:“你的不幸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选择需要勇气,但你也见证了自己的存在。
我们应该敢于做决定。
完成这篇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