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我普通的家庭背景,我被称为“职场PUA”。
刚毕业,有幸在大公司工作。没多久我就发现我们组的人都是“非富即贵”。好像我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独生女。我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还总是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是“一块砖”,永远是“你需要移动的地方”。但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来说,似乎还能接受。我只是乖乖的“拧”着,一边想着这是新人必备的训练。快一年了,几乎没有好的机会找上我,我渐渐麻木了,不满足了,但是领导告诉我,“我现在之所以让你做这么多,是为了锻炼你的能力。”从那以后,我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我的能力应该做这样的工作吗?
后来由于组里人员变动,住的人少了,那些“非富即贵”的家庭和领导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果然,不出意外,领导们把组里差不多80%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一个人去做。当时我都快崩溃了,感觉压力很大。同时领导单独找我谈话,反复强调我家庭背景一般,不比组里其他人强。目前需要这份工作,疫情下就业形势不好,能力一般...所以,我所有的压力都变成了焦虑。
此外,领导还有意暗示我以后可能会有破格提拔的好机会,并明确告诉我以后拿到这个位置的大概率是我,并以此说服我最好捂好现在的工作,努力“做出好成绩”。
现在一个人在公司加班,一边工作一边觉得很痛苦。我发现我已经完全陷入了这种情绪,觉得自己很自卑,因为家境普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还要服从领导的各种命令。我想辞职,但是我觉得我做不到,而且我怕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有人说,在职场中,让你感觉不舒服的上下级关系就是职场中的PUA。这也是一种本能反应。我想我应该只是“职场中的PUA”。
PUA原本是用于异性交往的专用词,但通过洗脑、欺骗、威胁、心理暗示等一系列操作,逐渐发展成为控制人们心灵的手段。职场PUA是指领导者对员工的自信心进行精准打击,例如通过精神攻击、心理摧毁、价值否定等一系列操作,从而在精神上控制员工,使其迷失自我,最终实现员工的“顺从”
“职场PUA”的常用手段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否定和攻击对方的某些特质,从而在精神上对其进行压制。最常见的就是不断否定他们的工作能力,摧毁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受PUA的摆布。
比如告诉你,“多承担一点,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等等,其实就是美化压榨,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很可怕,逐渐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其实,对于PUA来说,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不会给你“正面反馈”。
2.不断拿你和别人比较,会让你产生心理落差。比如说,说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如其他同事,让自己不断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承担更多;比如你家庭背景一般,就要比别人多干活,这会让你从心底里没有安全感,从而陷入这种自我怀疑。
3.给你一些不合理的工作内容或者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你误以为他在关注你。比如我总是让你做类似“打杂”的事情,经常对你说“加班是因为你的工作方法不对,效率太低。”我之所以给你这些工作是因为我相信你的能力。其实都是表象。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精神上控制你,最大程度的帮助他完成工作。
4.不停的画饼给你虚幻的希望。“你再努力一点,就会好很多”,“你再多上一点班,把这个项目做好,就有可能获得晋升机会”。看似给了你很多承诺,但兑现却总是显得很遥远,甚至是一种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奢望。
5.总是给你制造精神压力和焦虑。“以你的能力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工作,尤其是在疫情大背景下。”“你家庭背景一般,目前应该更需要这份工作。”让你认为离开这里就没有出路,甚至威胁你做不到,你可能会被辞退,造成你心理恐慌,被迫屈服于糟糕的现状。
这些常见的“职场PUA”方法,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新人来说非常有效,往往让人深受其害。忍无可忍的人甚至自杀。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64%的中国工人在工作场所遇到过PUA。事实上,工作场所的许多不舒服的感觉可能隐藏着PUA。可怕的是,你已经陷入了这种“职场PUA”的关系中,却完全没有意识到!
02
是什么让我成为被选中的倒霉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职场PUA”关系的形成背后有其内在逻辑。
通常是因为经济压力、职场压力、上下级关系等。,我们大多数人都“愿意”在职场中保持沉默,下属服从上级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职业素养。这看起来是一件很有道理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所谓的“讨好型人格”,内心不自信的人来说,就不太友好了。很容易被“抓住”,从而陷入“控制与被控制”的境地。
严格来说,心理学上没有“讨人喜欢的性格”这个概念,但是自从“讨人喜欢的性格”在网上流行起来之后,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我是属于彻头彻尾的“讨人喜欢的性格”这个卦的。
总是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感觉自己处于弱势,一旦说出心里话就会被孤立,担心不被别人接受,更害怕被别人攻击;总是喜欢主动道歉。
一旦工作上出现问题,他永远是那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他非常害怕冲突,希望一句道歉能迅速结束冲突;总是迎合别人。我内心胆怯,总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会降低自己。总是担心别人会不开心,却忘了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知道怎么拒绝。
因为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评价,害怕被拒绝,被拒绝后会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拒绝是假装维持良好的关系,但无形中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你活得很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一味的讨好别人,在这种相处模式下,是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的。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隐藏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敢展现自己的实力,直接导致没有机会拥有;永远不要轻易说“不”,从而承受更多的压力。这也无形中显示了他们对“职场PUA”的致命弱点。
对于每一个“职场PUA”,他们往往有一个非常明确的PUA动机。
有权力动机的领导如果想在下属面前树立权威以显示自己的权力感,往往会“摘软柿子”以示优越感。如果不懂得反抗,只是逆来顺受,只会让他更难受。
如果一个有利益动机的领导担心你的能力比他强,把他换掉,他会想尽办法打击你,否定你,让你任他摆布。你稍有反抗,他就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让大家孤立你,甚至逼你离开。让你觉得如果不想办法换部门或者让上级看到你的能力,你就不能再待下去了。
比如,有发泄情绪动机的领导,因为工作不顺心,生活压力大,往往会向下属发泄一些负面情绪。如果你不能跟随他,或者在实践中帮助他,你可能会遭受无辜的心理创伤,这往往会打击人们的信心。
我承认平凡的家庭背景给我带来了很多自信,再加上性格上“讨人喜欢”的特点,我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存在一个黑洞。所以,当别人放大我身上的这个弱点时,我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我觉得我不应该这么任性,应该分享这个职位,牢牢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于是,“职场PUA”开始了。
03
拒绝“职场PUA”从纠正自我认知缺陷开始。
“职场PUA”往往很隐蔽,你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潜意识已经在你心里形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如果你在职场上总是被领导否定和批评,先观察对方是在否定你的缺点,还是在否定你的全部。如果领导对你要求严格,往往会同时给你具体的意见和晋升方向,因为他的动力是基于你的成长和把事情做好,他希望你做出成绩,达到目标。
然而,PUA在工作场所本质上是精神压抑。它通过不断否认和制造焦虑来控制你的思想,而不是解决问题。
只有纠正自我认知缺陷,才能真正走出“职场PUA”的怪圈。
通常“讨好型人格”是从小养成的。年轻的时候,你努力让父母满意。长大了就想让别人满意,让自己得到一点安全感。同时,别人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自己的价值变得越来越模糊。其实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缺陷。如果您想纠正它,您可以尝试执行以下操作:
先学会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明白自我价值不是由别人的评价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的评价决定的。你的上级不是评判你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没有权利和资格否定你的一生。所以,被上级批评指责,要理性分析,千万不要全盘否定自己,更不要逆来顺受,给自己少一点压力。
其次,要敢于说“不”,树立边界意识。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代表自私。你必须忠于你的原则。当你对PUA的不认同越坚定,自我认同越坚定,别人对你实施PUA就越困难。
另外,平时可以多关注外部环境,打通信息渠道。比如扩大自己的职场交际圈,多读书或者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如果你正处于一段不舒服的职场关系中,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搞清楚这是不是“职场PUA”。
当你有了稳定的自我认知,别人的评论就不容易影响你。
04
要知道你永远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最值得取悦的是你自己。
在“工作场所的PUA”关系中,受PUA影响的一方经常利用其最深的恐惧、最迫切的担忧以及对被理解和欣赏的深切渴望。当一个我们信任和尊重的人用一种非常自信的方式说话,特别是当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或者触动了我们的一些欲望的时候,你很难不相信他。
同时,在职场上,PUA人可能真的相信他说的一切,真心认为他是在拯救你,但本质上他的动力来自于个人需求。同时,如果你把他理想化了,你就极其渴望得到他的认同,虽然你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然而,如果你有一点点“我自己肯定不够好。”想法和“你需要对方的肯定,这样你才能重拾自信。”感觉,你会很容易遇到“职场PUA”。因为他会利用你的脆弱,让你一次次怀疑自己。这样,“职场PUA”将会继续下去。
每当你学会爱自己的时候,你就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保持自信就会更受别人喜欢。
作者:易云
编辑: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