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如何提高心理韧性,打造自己的“抗压金钟罩”

核心提示面对挫折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产生负面情绪。但为什么有的人会被负面情绪击垮,而有的人却能迎难而上?在《麦肯锡情绪管理课》一书中,作者高杉尚孝给出了一个很别致的答案:“因为前者产生了坏的负面情绪,而后者产生了好的负面情绪”。1、负面情绪也分好

面对挫折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但为什么有的人会被负面情绪击垮,有的人却能克服困难?

在麦肯锡的情绪管理课程中,作者高山尚笑给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答案:“因为前者产生不好的负面情绪,而后者产生好的负面情绪”。

1.负面情绪也有好坏之分。

我们都知道有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根据“常识”,大多数人认为积极情绪是好的,而消极情绪是坏的。

但其实负面情绪也有好坏之分!

不良负面情绪是指那些会导致我们做出不良行为的情绪。比如,“不安”可以引导我们“逃离”这种不良行为;“愤怒”会引导我们“攻击”这种不良行为;“感到沮丧”会导致我们自我孤立;“内疚”会让我们自我否定。

好的负面情绪是指那些引导我们做出好行为的情绪。比如“担心”会引导我们“提前准备”;“不开心”会导致我们做出“谈判”行为;“悲伤”会推动我们去分享;“自责”会促使我们反思。

此时,你可能会疑惑:“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他有好的负面情绪,我们却有不好的负面情绪?”

2.思维方式决定心情。

情绪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认为,决定人们不同类型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的思维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发现自己不好的思维方式,努力拥抱好的思维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是好的,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是坏的呢?

3.变“绝对思维”为“欲望思维”

在麦肯锡的情绪管理课程中,作者高山尚笑认为“绝对思维”是不好的,而“欲望思维”是好的。

有“绝对思维”的人,总是用“必须”、“必须”、“绝对必须”等词语来定义自己和他人。例如:

我今年必须成功晋升;

领导一定要站在我的立场上理解我的难处;

我的同事不应该公开批评我。

持“愿望思维”的人,总是把目标定位在“愿望”上。例如:

希望今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晋级;

希望领导能站在我的立场理解我的难处;

我希望我的同事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我。

当你保持“绝对思维”时,你无法理解和接受挫折发生的事实,因为在你大脑的预设中,这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而如果不能接受事实,就容易陷入不好的负面情绪,无法理性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相反,当你拥抱“愿望思维”时,你不仅可以肯定你目标的重要性,还可以接受你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当“愿望”无法实现时,虽然你的情绪是负面的,但你仍然可以理性地接受它,理性地梳理自己的处境,从而做出好的行动。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