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苹果的故事中妻子是被谁杀死的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航通社,作者|书航每次苹果升级 iOS / macOS 都会让一两个,以至更多第三方开发者直接“中枪”。这次 WWDC 2019,苹果又“杀死”了哪家第三方开发者?相比以往,这次苹果的打击面更为广泛,不仅直接命中了前苹

来源@视觉中国

文|航空通信社,作者|图书导航

苹果每次升级iOS/macOS,都会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被直接“枪毙”。这个WWDC 2019,苹果“干掉”了哪个第三方开发者?

与以往相比,这一次苹果打击的范围更广,不仅直接打击了前苹果工程师的成名作Duet Display,还影响了Wacom等第三方数字画板与Mac电脑的销售。

即使他们的主要功能一夜之间被苹果“偷走”,一些iOS/macOS辅助工具的著名开发者也没有反应过度。他们还是想尽办法总结了自己相对于系统自身功能的优势,抹了把眼泪,继续前行。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在历史上,当iOS与Android或Windows相比较时,总有许多不便之处让用户抓狂。从早期的“越狱”开始,一些开发者就自己动手制作插件,将一些很多用户呼吁已久的功能带到iOS上,或者干脆创造一些新的交互方式。

但是,苹果公司有时会利用系统更新来融入一些第三方软件的功能,使得这些软件——其中一些是付费软件,同时也是软件作者的生计——变得毫无用处。

比如早期“越狱”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模仿安卓手机的全局下拉通知栏。苹果在2011年的iOS 5中引入了通知中心,使得“越狱”中无需安装通知栏。

“越狱”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安装iFile [1]。这样,类似Windows或Android的文件管理器改变了iOS以应用为单位,不显示真实文件系统,无法进行文件剪切、复制、粘贴等基本操作的局面。

苹果在iOS 11中引入了“文件”应用,并对WWDC此次发布的iOS 13中的文件应用进行了重要更新,允许其直接读取u盘内容。虽然离真正的文件系统还有一段距离,但苹果无疑正在逐步模拟人们基于文件的操作习惯,同时兼顾安全性。

“越狱”在中国用户中的另一个流行用法是骚扰电话拦截。2016年,iOS 10推出了“来电拦截识别”系统功能,允许360、触宝、腾讯等第三方开发者将其积累的骚扰电话数据库与iOS系统层面的拦截相结合。[2]

越狱消失后,这类原本需要魔变系统的功能不得不服从系统分配给第三方应用的能力,不得不退居二线。尽管如此,仍然有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可以“连锁跳舞”,并引入一些系统级的功能调整。

2016年iOS和2017年macOS加入的“守夜”功能与F.lux的功能完全重合,f . lux是一个自动调节显示器色温以保护眼睛的特殊小工具[3]。这款产品从2009年开始已经正常更新了很多年,赢得了全世界的粉丝。当时F.lux刚准备开发iOS版本,要越狱才能用。

苹果自己的“守夜人”的改动也让F.lux的iOS版停留在0.9986,因为不需要开发正式版。后来Windows 10还加入了按时间调整为黄光的“夜灯”功能,这使得F.lux只有在Linux平台上才不可替代。

Mac的文件管理器Finder多年来一直缺少多标签功能。TotalFinder这个小工具,可以给Finder窗口带来类似谷歌Chrome的标签样式。[4]

但苹果在OS X 10.9小牛中引入了官方Finder多标签功能,同时也给TotalFinder带来了不兼容的问题。

前苹果工程师VS苹果

6月3日深夜,苹果举行了WWDC 2019,并宣布了单独的iPad OS,新的iOS和macOS。当Sidecar的功能公布的时候,我和TechCrunch [5]的编辑以及其他很多人一样,立刻想到了同样可怜的产品:Duet Display。

《Duet Display》的作者拉胡尔·万德是苹果公司的前工程师。他是最早进入使用iPad作为Mac辅助屏幕显示器领域的开发者之一。他在苹果锻炼出来的专业技能,使得Duet Display率先实现了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显示Mac屏幕的图像或扩展的操作模式,同时通过手指触摸模拟鼠标点击。

此后,Astropad进一步支持iPad作为Mac的主屏幕,而不是副屏幕,这使得你可以用Mac Mini来使用iPad。[6]

硬件产品Luna Display允许计算机将iPad识别为物理显示器,而不是使用模拟镜面技术来避免延迟。

几款产品互相追逐,功能不断升级。2018年12月,Duet Display宣布将使用Mac [7]的硬件加速功能,并声称连接速度比Luna Display更快,而且是在纯软件中,成本仅为购买Luna Display硬件的1/10。

在WWDC之前,已经有媒体曝光了苹果官方支持iPad作为配件显示器的传闻;随着macOS 10.15 Catalina的Sidecar功能从传闻变为现实,原本留给Duet、Luna、Astropad等厂商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已经破灭。

图形平板已经成为一条受到影响的“池鱼”。

iPad和Apple Pencil的结合可以说是完美的——如果你严格局限于iOS应用生态的话。

在Pencil出现之前,我曾经买过一个第三方的iOS手写笔,是著名绘图应用Paper开发者FiftyThree推出的。它的名字也叫铅笔。Apple Pencil第一次上市,我试用了一下,结果并不意外:“53还是最大输家”。[8]

“如果不看价格,可以说Apple Pencil和Surface Pro手写笔并列第一,远远超过了使用53 Pencil的体验……我觉得Apple Pencil是铅笔,而Surface Pro手写笔更像是中性笔或者钢笔,53 Pencil就像是马克笔或者蘸了墨水的画笔。”

虽然原版Apple Pencil插入iPad充电口的配对方式极其搞笑,但这依然无法阻止Apple Pencil成为业界公认的iPad上性能最好的手写笔产品,而53 Pencil则成为了上文提到的“同人官杀”的又一受害者。

有了Apple Pencil,你就可以在iOS内置备忘录,以及GoodNotes、OneNote等第三方笔记软件上画出精彩的作品。软件会帮你动态调整你的笔可能存在的一些瑕疵,让你在屏幕上书写的效果甚至比用真正的纸和笔书写的效果还要好。

然而,iPad上的应用程序与Mac上的应用程序是“生殖隔离”的,而绘制矢量图像则严重依赖于Adobe Illustrator和CorelDRAW等Mac应用程序。Apple Pencil的优点不能直接移植过去。

直到今天,如果你想在电脑桌面上直接描摹背景,而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那么像Wacom这样的第三方图形平板厂商仍然是唯一的选择。

Sidecar不仅是Duet Display等工具的官方替代品,也是Apple Pencil在所有类似功能中精确定位的唯一官方支持。这意味着,这款完全有能力与Wacom等高端笔竞争的笔,从此可以和Wacom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图形平板中的高价,更是超出了不是做绘画生意的普通人的想象。现在用同样甚至更少的钱,可以买到同样精度的板和笔,而且这个板还可以当iPad用。它突出吗?

苹果“借鉴”第三方理念有尽头吗?

苹果很早就把iPad Pro定义为生产力工具,但真正适合大多数人的生产力工具几乎必须具备鼠标键盘、支持多窗口、并行多任务、拥有高度开放的文件系统等等。

也就是说,人们心目中“生产力工具”的定义已经被PC和Mac的思维定势深深束缚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强迫人们转用iPad,用新的方式重塑生产流程,比如触摸,需要繁琐的培训,也没有必要。这深深地限制了iPad向苹果所期望的“生产力”方向进化。

很多人呼吁iPad直接用macOS,或者MacBook支持屏幕触控——隔壁的Windows 10已经通过Surface这样的二合一平板证明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然而,在很多方面,苹果从来都不想让步。

一方面,苹果设备和服务最大的竞争力是生态、安全和隐私。在传统的“生产力”设备中,用户对机器的操作权限过大,很多“生产力”的实现都是通过权限的深度破解来实现的,比如修改主机,用终端运行python等命令行程序,在浏览器中用F12调用开发者工具。如果完全平移macOS的架构,将会对iPad产品线积累的安全技术、操作习惯以及已经建立的App Store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面子”的问题。2006年WWDC,苹果公开取笑微软的旗舰新系统Windows Vista,该系统大量借鉴和模仿了Mac OS X的累积更新功能,如Spotlight、Safari RSS阅读器、独立邮件和日历应用等[9]

万一macOS和iOS之间的触控“副墙”真的打通了,这一直是Windows 10和Surface的终极“致敬”,其程度可以远远超过苹果当时谴责的对象。

所以用Sidecar把Mac屏幕投射到iPad上,已经是苹果在“生产力”定义上让步的极限了。

目前还有一些针对iOS和macOS的小工具,本质上是在iOS中复制一些只有Mac或PC才有的功能,或者一些跨平台的应用需要单独开发一个iOS版本。但苹果暂时不愿意完全开放iOS和macOS的应用系统,这还是给剩下的这类工具留下了喘息的机会。这也可能是苹果“逼死”第三方应用所能达到的结局。

被苹果“借”了怎么办?

对于F.lux,TotalFinder,Duel Display等先烈来说,当他们和其他人一样追完WWDC之后,马上面临一个问题:我以后该怎么办?

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拓展他们除了主要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打磨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利用跨平台的优势,构建跨操作系统、多终端同步的护城河。

TotalFinder之前以Finder多标签而闻名。这个功能正式推出后,它需要想一些别的办法来留住付费用户,吸引新用户。

比如它可以把文件和文件夹整体用彩色标注,比系统自带的圆点更醒目;你可以在一个固定的顶部显示一个标签的文件夹,总是在最前面;可以在一个窗口中并排打开两个对称的文件夹,方便在文件夹之间拖动文件,等等。

苹果官方查封业务并没有打消TotalFinder的斗志。它变得越挫越勇,开箱玩Finder,让一部分有余力又有兴趣折腾优化系统的忠实用户继续跟进。

在Sidecar宣布之后,同样显示iPad副屏的Luna Display发布了一个功能对比表[10],建议付费用户:“我们并不适合所有人。但如果你是专业人士,我们会满足你的需求。”

指出与苹果Sidecar相比,Luna Display的独特优势包括:自然适配所有Mac应用,而不是仅仅适配Adobe等少数产品;兼容Mac Mini;因为是硬件信号放大器,10米外就能联动;颜色可以修正;获得优先技术支持。

这些列出来的好处是否足以让人为苹果免费提供的一项功能买单还值得怀疑,但看到这种溢出屏幕的“求生欲”还是值得人们欣赏的。

对于更多的产品,苹果选择了最不可能“复制”的路径:将服务扩展到Android和Windows。

苹果曾考虑将自己的服务扩展到Windows。iTunes、Safari和iCloud控制面板都有Windows版本。然而近年来,这些Windows版本相继停止了技术支持。除了Apple Music推出了Android客户端,Apple TV延伸到了一些第三方厂商的电视机,苹果的整体策略是将生态收缩到自己的设备和系统中,让自己的服务成为苹果用户的特权。

对于一些“果粉”来说,苹果的生态建设是成功的。他们从手机、平板、电脑到手表,都选择苹果的产品,都能获得最好的体验。但与所有数码设备用户相比,他们只是极少数。

这种策略还允许一些产品以在线服务的形式存在,而不仅仅是销售软件的一个副本,并可以将触角延伸到Windows、Android等平台,为同时购买不同厂商多种设备的用户提供服务。

虽然每个操作系统厂商都有自己的iCloud、Google Drive、OneDrive的云硬盘解决方案,但这依然不妨碍Dropbox取得长足的进步。

是LastPass、1Password等第三方密码管理工具。虽然iOS 12的“钥匙扣”升级后功能有所更换,但是如果你想在Windows电脑和iPhone,或者MAC和Android手机之间共享密码库,还是非他们莫属。

想必在未来,Duet Display这样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开发类似的功能如将iPad用作Windows 10电脑的副屏,在苹果“借鉴”之后获得机会。

[1]http://cydia.saurik.com/package/eu.heinelt.ifile/

[2]https://www.ithome.com/html/iphone/257791.htm

[3]https://justgetflux.com/news/2016/01/14/apple.html

[4]https://www.lizhi.io/review/81767732

[5]https://TechCrunch . com/2019/06/03/apple-new-sidecar-feature-is-great-for-users-but-third-take-a-hit/

[6]https://www.macx.cn/archiver/tid-2218538.html

[7]https://TechCrunch . com/2018/12/05/duet-display-2-uses-hardware-acceleration-to-catch-up-with-luna-display/

[8]file/tupian/20220801/ v = N-2c 2g b 6 ws 8

[10]https://lunadisplay.com/pages/luna-vs-apple-sidecar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