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北京链家房地产公司22名股东撤资。其中包括天津融创茂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22家股东均撤出。刘肖、包凡、张明贵、孙宏斌四位董事也退出链家。
与此同时,北京链家的注册资本由2054.0213万元变更为1355.817万元,缩水33.99%,企业类型变更为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对此链家方面回应,这次减资的目的在于能够让公司后期更好的发展,本次通过协议镜像,将原股东在链家持有的股份平移到贝壳找房上。
一直以来链家作为房地产经纪公司,贝壳找房是属于链家旗下的子公司,在2018年4月,开始正式运作。在贝壳找房还没有开始之前,链家一直在追加公司的资金。例如在2017年1月,为了给C轮融资,获得了融创26亿元的投资;三个月后,又获得了万科投资的30亿元;11月,川商也加码投资了链家。因此对于今天,链家突然资金大缩水,这让大家都非常的震惊,在外人看来确实是悲观的信号。那为什么链家要将资金聚集到贝壳找房?
那要从2018年说起,去年链家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就不是很顺利。9月份链家向投资者进行融资20亿美元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问题。当时链家对自己的估值超过130亿美元。美国华平公司认为链家的估值过高,担心存在泡沫问题,因此,华平公司决定不参与链家的这次融资计划。
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已经步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这也使得二手房的交易市场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像万科这样的房地产巨头都仅仅只能保守发展。这让仅依靠租赁和二手房交易的链家如何生存。面对融资的受阻,以及现在市场形势。索性让投资者从链家撤资,直接参与发展较好的贝壳找房。
贝壳自从去年4月份上线以后,一路高歌猛进,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覆盖了全国90个以上的城市,门店数也达到了1.4万家以上,而作为母体的链家,从起步开始到现在实现的8000多家门店,用了17年的时间。贝壳找房只用了半年就超越了链家。在贝壳找房势头正猛的时候选择追加贝壳的投资,这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链家除了把公司的资金转移到贝壳,并且也把高管人才,核心的数据库等重要的资源,也已经转移到了贝壳,看来链家未来的发展形势将是紧紧围绕着贝壳找房为重点的。因此这次将原股东的股份由链家转移到贝壳,只是链家从之前的垂直经营转向贝壳平台运营。
其实这次链家转移资金的背后,还有着其它的因素。在2016年链家在B轮融资的时候,链家当时就跟投资方签订了协议,链家承诺该公司在5年内要完成IPO,如若未完成,那么投资人有权在任何时间要求回购。回购价格为基本投资价格+每年8%的回报。
如今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距离最后的期限还有两年的时间,处于压力的原因,所以才要在具有互联网优势的贝壳身上押注。但是在目前整个行业不利的情况下,链家是会再次翻身,还是没落。这些都是不可知的。
那链家如何在现阶段生存下去?3月25日,贝壳找房已经启动了D轮的融资。这次腾讯投资了8亿美元。同时,3月20日,链家发生了注册资本、投资层和管理人员的变化,看来链家这次做的一系列的举动是为了能够在海外上市。在如今互联网的大潮之下,链家虽然是传统房地产中介的佼佼者,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仅仅只占到10%。目前的房地产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如若现在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那么链家将在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中无法生存。
目前大力投资拥有互联网优势的贝壳找房就是希望紧跟时代的潮流。在大力发展互联网二手房中介的同时,联合链家线下的雄厚实力。做一次线上与线下的强强联合,希望能够在这次的碰撞中,为链家摸索一条新的方向。
现在看来链家将大量的资金转移到贝壳找房平台上,是想要借助互联网的大潮让链家更上一层楼。但是房地产中介的发展离不开线下的服务,毕竟大量资金的线上流转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未来链家的发展不会只在互联网上大力投资,现在可能只是为了借这个浪潮顺利上市,以后必然也不会放弃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