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法制化、规范化改革
提报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创新背景:我市结合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流程,实行并联审批,推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法制化、规范化改革。
亮点成效:我市创造性制定全国首部地方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立法《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全国人大以《山东滨州立法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改革助推优化营商环境》为题在全国推介。率先发布实施全省首部并联审批地方标准《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规范》,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报在全省推介相关做法。制发《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清单》,将涉及68个事项的15组并联审批事项纳入实时清单动态管理。并联审批工作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将项目单位原来必经的12个环节压缩为4个环节即可完成,将原有83个审批事项申请表单压缩为4个,表单信息要素由2114个压缩为1213个,压减率约42.6%,申报材料由564个压减为186个,同时在审批时限上做了精简。目前,全市并联办件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限时办结率全省第二。
成果名称:创新推动“中心+公司”体制机制改革
提报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创新背景:按照省关于鼓励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探索“事业单位+公司制”的导向,为打通对外合作路径、开展市场化设备共享等体制限制,在全省首个创新推动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中心+公司”体制机制改革。
亮点成效:立足打造滨智享科创服务品牌,探索党委领导下的“中心+公司”改革,成立滨智享有限公司,搭建滨智享NQI“一站式”服务平台,已提供设备共享服务85次,孵化创新型企业5个,为11家企业提供整体质量方案;知识产权窗口完成各类业务143件;“滨智享”科创团队被评为“滨州最美科技创新团队”。
成果名称:创新建立科技支行
提报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创新背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就难在处于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的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又得不到价值认可,通过建立科技支行出台有关政策,着力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亮点成效:研究出台《关于设立科技支行工作的意见》,通过设立科技支行政策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基准利率贷款,担保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担保优惠,政府则给予贷款贴息等政策,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品质更高、科创品质更强。目前,已有8家银行机构申请设立科技支行政策合作银行,实现了区域全覆盖。
成果名称:创建“无证明城市”
提报单位:市大数据局
创新背景:落实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的“无证明之省”部署要求,加强数据共享,深化数据赋能,创新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升级。
亮点成效:对标学习先进试点城市工作经验,制定《滨州市创建“无证明城市”2022年行动方案》,推动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明、事业单位法人证、残疾人证等电子证照多场景应用,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截至目前,归集数据578万余条,累计提供服务1349万余次。按照“只增不减”原则,制定第一批证明事项梳理要点和规范,梳理完成540个事项,涉及1050项证明材料、90类电子证照证明。
成果名称:创新开展“阳光听证”模式
提报单位:市信访局
创新背景: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围绕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探索形成了“政府搭台、三方评判、群众获益”的信访“阳光听证”模式。
亮点成效:“阳光听证”模式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听证,将信访听证“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以群众好接受、能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纠纷,实现了信访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听证会3190次,化解信访案件2853件,矛盾化解质效显著提升。成功打造“老高调解室”“枣乡情驿站”等矛盾调解品牌。
成果名称: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
提报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创新背景:多渠道挖掘利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错时停车位,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社会公共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城区车位少、群众停车难问题。
亮点成效:制定《滨州市主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免费错时开放实施方案》,在市主城区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目前,全市共18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免费错时开放,可提供停车位13404个。同时,结合智慧城管平台升级,研发推广“惠眼滨州”微信小程序,将全市所有错时开放停车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点位信息、开放车位数量和管理措施规定等一并纳入小程序管理,并与导航联网,引导市民按图索骥,实现实时快速查询城区公共停车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成果名称:加快抗逆耐盐碱杂交小麦种质创新
提报单位: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创新背景:滨州有11余万公顷盐碱地,相当一部分中低产田为盐碱地,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依靠科技创新挖掘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粮食生产潜能,加快耐盐碱高产优质种质资源创新尤为重要。
亮点成效:2022年,园区试验种植各杂交小麦品种均获得丰收,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京麦189品种,取样0.915亩共实收613.8公斤,折合亩产647.5公斤。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共2160个杂交小麦组合及4000余个杂交种试验播种。与此同时,在阳信县开展杂交小麦品种种植示范推广达到5000余亩,与常规小麦相对比,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用种量减少30%以上。现已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建“山东杂交小麦渤海创新研究院”,并引进落户“环渤海滨海盐碱地国家杂交小麦区域试验站”,着力提升杂交小麦种质创新推广能力。
成果名称:打造民营经济服务平台
提报单位: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创新背景:为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解放思想引领工作创新,搭建政企互动平台载体,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营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发展环境。整合涉企服务资源,聚焦企业高频共性需求,综合设置服务模块,打造民营经济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集成服务、精准服务,让企业在一个平台办事更便捷、高效。
亮点成效:按照“精简分类、查找简单、一键直达”的原则,平台设有政策通、诉求通、服务通等核心模块,优化服务功能、重塑办理流程,实现电脑、微信、应用端的互联互通,打造渠道多元,便捷高效的应用环境。今年以来,先后指导700余家企业完成奖补类政策申报,涉及金额1300余万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用工、物流等问题130余项,避免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联合部门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为720家企业,6000余名求职者提供了广阔交流平台,达成就业意向2100余人次。相关做法被山东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刊发,被《大众日报》等省级媒体多次报道。
成果名称: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新高地
提报单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创新背景:为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拓展立体多元的人才集聚渠道,建设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完善激励人才创造的制度体系,塑造人才发展优越生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制度创新推动工作发展,为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亮点成效: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实施意见》,贯穿“引、育、用、留、评”工作链条,与以往相比,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突破性更大、操作性更强,主要创新点表现为“全优新”。突出“全”,对2016年以来多个现行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整合,实现“一文”涵盖现行重点人才政策;突出“优”,调动人才和单位双重积极性,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等重点人才群体的支持力度,共有10项补助性政策列全省前3位;突出“新”,创新特色机制办法,设立海外引才专项资金,实施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实施“校园引才”专项行动,设立1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等,构建了普惠性、个性化、特殊化相结合的政策体系。5年内引进培育1000名科技领军人才、8万名本科以上大学生、10万名职业技能人才,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新高地。
【来源:滨州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