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自2022年4月6日起
南京4个中风险地区调整为
低风险地区
至此,南京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低风险”是否意味着
防控措施执行可以放松了?
对此,疾控专家提醒
“低风险”并不等于风险等级降低
防控仍容不得一丝大意!
实现“全域低风险”是一线抗疫人员和所有南京市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胜利。
市疾控中心专家强调:
新冠肺炎疫情的起伏反复一再表明,人类对这个不断变异的病毒还缺乏想象力,我们对它的认知还处在不断深化过程中,疫情防控这场战斗还在持续。本轮疫情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快、隐匿性高,其发展很难预测。特别是近期周边地区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南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面临巨大压力,稍有不慎,稍有松懈,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就会前功尽弃。
本轮疫情中,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让城市慢下来、静下来
包括设置封控区、管控区等
事实证明
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
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丁松宁表示,这个时候,如果一看到“低风险”就放松防控,让社会面流动在短期内全面加速,病毒传播风险还有可能重新上升,甚至引起疫情的反复。他提醒“实现‘全域低风险’和区域解封后,我们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坚决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牢牢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广大市民也要继续坚持,尽量减少流动,做好个人防护,支持配合防控大局,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我们该如何配合防控
做好个人防护?
疾控专家强调, 要继续坚持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主动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及早做好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符合条件的市民及时接种第三剂加强针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不麻痹 不厌战
不侥幸 不松劲
自我防护要加强!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