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的了,你创业的时候是你去和别人竞争,努力想的是超过别人;
守业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的品牌,你需要在稳定中不断创新,不然别人会把你挤下去。
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这个问题在千前唐太宗李世民曾与魏征讨论过。
“贞观年间,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一天,他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 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魏征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歼灭敌人,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创业并不太难;得到天下后, 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
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 ,而失之于安逸。’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魏 征与朕共定天下,深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故知守业之难。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过,眼下守业的困难,正是诸公必须谨慎对待的!’”房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到这个道理,是天下的福气啊。”
创业与守业哪个艰难?
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和守业都要注意这几点,才能避免功亏一篑
很多人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或者是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后的辉煌,也会萌发自己创业的想法。创业的路子很多,但目前最难的恐怕是实体创业模式。这其中尤为最难还是关于订单业务的增长的拓展,还有资金方面的问题。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文章和书籍都有论述,但那些理论上的方法和大道理,总给人一种隔搔庠,,鞭长莫及之感。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就这些问题,以一个普通人,人人能及的方式和经验,分享一些方法给大家。
不过,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的思想和方法主要是引导为主,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经验也不同,能力也不是一样高。所以大家不要生搬硬套。只有启发的作用,没有复制的可能。每个人看过之后,需要有自已的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去判断,毕竟别人的方法是没有万能锁匙功能的,但里面的内容和观点确实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和经验。
一做任何事首先要有能吃苦的思想准备
这话也许大家平时经常都听到也想过,但真正做起来,的确是有些难的。比如我吧,现在是晚上一点多了,工人也下班回家休息了,可我一个人却要留在办公室,用Adobe PhotShop设计和修改客人的图稿,然后发给客人确认。再用Adobe IIIustrator软件来分色,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还要制订明天的日常工作计划。同时不时地满足平台上读者的要求,来回复你们的提问。别人会问,你都是这样分心工作的吗?确实,我往往都一心二用,我除了做这些,我心里却已在构思这篇文章的大纲了。这个习惯也是多年强迫自已锻炼出来的。人这一生,其实时间是很有限的,什么都可以浪费,唯有这时间不能够,因为光阴流走了,再也不会回头。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做出更多的事情,相信会有回报的。
二普通人创业投资的问题
在前篇文章中谈到普通人创业。创业初期是需要投资的,也有人说我不用投资,我可以利用别人的业务来帮我赚钱,那你就不叫投资,那是投机。关于投机赚钱,我也有一些方法,但今天这篇文章先不讲,免得太乱,以后再单独分享,这里只讲普通人创业投资的问题。
人内心深处,都是有功利性的。那个人都想钱赚得多一点,人们之所以急着想赚钱?其实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让妻儿父母老小一家人生活得好一些,反倒宁愿自已吃苦受累,可能连死都不怕。都是把家人放在首位,而把自已放在极其次要的位置上。所以普通人创业投资就要考虑到这一点,不可盲目。
正因为投资需慎重,所以关于投资的这一段文字就会长一些。俗话说吃饭摸米桶,家里有多少米,才知道用多少米下锅。看中一个项目,就不要孤注一掷地投进去,风险意识是要的,首先要考虑到万一失败,家人的生活质量会不会因为你而受牵连。
如果确实已经发现一个好项目,想投资怎么办呢?
有二个思路可以提供给大家:
1如果手头上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试投三分之一,如果资金回笼快,可以迅速再投三分之一,然后就不要再投,更不可把手头资金全投进去。因为一个项目先期赚钱快,市场信息流通如此之快的时代,跟风而上的人就多,随之风险就来了。留有三分之一的资金可以保证家人生活不会出现大问题。投资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里人支持。听听他们相反的意见,参考一下,如果你投资赚钱的思路连家里人都说服不了,估计十有五六是不成功的。
2如果手头资金不足,就找别人合伙投资。现在市场缺的是没有好项目,反而不缺投资钱。要坦诚的跟合伙人讲明白利害关系,并制订好合约条款,主要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分工明确,财务管理要公开公平。这是长期合作的问题,不可藏有私心,很多合伙人失败的原因就在这上面。各人打各人的小算盘,导致双方意见不合,投资失败。
创业投资有风险,但不投资就没有机会。这是经济市场决定的。投资之前要做市场分析和调查,估算一下投资回报时间,并做好回报之前,这段时间的准备条件。
三创业先期怎么发展客户
可以说,客户是加工厂的衣食父母。有了客户,才有订单,才有收入,才能保证自已生存下去。刚入行业的小加工厂怎么发展客户呢?
我当初入行的时候,发现整个行业就是一张密不透风的关系网,每个客户都有自已的供应商,每家的关系看上去牢不可破,想要掺入进去,看似不可能。于是我自已给自已一个口号“扑上去,撕开它,征服它!”
那么我怎么用这个霸道的口号,让我撕开行业的这张网,成功挤身进去的呢?
首先是认清自已的优势。普通人需要一面审视自已的镜子,创业的人更需要这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分析自已的优势和劣势。
一般刚创业的人,都是人手不多,凭自已的技术优势来谋生存的。其实你这样的优势正是客户们最需要的物美价廉的模式。任何行业,要想挤入进去,就凭二个方法,一是人脉关系,二是价格战。人脉关系是联络出来的,是依托自已技术为后盾然后才能持续下去。仅凭人脉关系,没有技术实力,是不会长久,毕竟你的客户面对是百般挑剔的市场客户。关于价格战,只可先期头一个阶段使用,因为价格战是在损耗自已的利润,没有利润的维持,创业是无法保证后期的客户的维护和企业的发展的。
其实,微型加工业,靠的是平台的依托,等着翻身的机会。开始的时候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坚持才是最关键的法宝。
发展客户,必须要有一个平台,啥都没有,让客户怎么信服你?空口说白话,有人信你才怪,不把你当骗子抓起来就不错了。所以说创业是先要投资的。没有平台,人家凭什么把东西给到你去做呢?不是先有客户再有平台,而是先有平台再有客户。
说实话,刚进入一个行业,你要拿出你的优势出来,然后,别人就会找你。我先期的客户只有一二家是我发展的,再后来的客户都是别人找上门来,或者朋友介绍的。一个行业圈子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你的口碑,技术能力,信任度,服务能力,跟客户的配合程度都决定你的客户是否增长或是消失。做过的朋友可以细思,自已在那个环节不足。
四关于创业中期拓展业务的问题
创业容易守业难。怎么守住当初辛苦打下的江山,是考验个人综合能力的问题。
脸皮薄和自尊心过分强的人,是做不了生意人的。说白了,先期你就是"孙子",店大欺客的道理懂吧。你面对一个个财大气粗的客户,要想把他们口袋的钱掏出来,装进你的口袋,受委屈是免不了的。你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满足客户的最大需求,让他们无话可说。让人家每一次付款给你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那种。那就说明你已经征服他了。等你真正强大的时候,就会反转客大欺店了。是别人上门来求你,而不是你求别人。不过,人不能没有感恩之心,尤其是商人更要有这种心态。不能因为自已强大,而忘了当初扶你强大的那双手。口碑是最好的业务网。只有别人对你心生好感才会向其他人推荐你,并免费为你推广。
这个时候的你一定要发挥自已的优势,维持好服务。这样才会让客户满意。才能由利益互利的关系而生成“铁”的关系。等到你的业务能力上升到行业的上层水平时,你还要担心自已的业务嘛?技术是优势,服务能水平一定要跟上。客户满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便你只有一二个人的小厂,你也要做这份调查表。为什么很多客户会中途换人,就因为客户对供应商的满意度下降,达不到他的要求。这样的机会就是你成功晋身的机会。
行业的动态一定要关注,否则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要每天沉浸在自嗨中,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五小型加工厂资金回笼的问题
很多人都问我,加工款难收。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创业先期的小加工厂,客户少,订单不足,选择一些不良客户生产,抱着一分做一分是一分的心态。殊知,这样的思维是让自已自寻死路。
有的人碍于人情,对客户的推三阻四的拖着不付款也不敢说话,害怕影响后面的业务。其实,作为老板或者直接业务员不要出面,货款应由专门的财务人员收款,这样的催收方式即便有不好影响,公司的负责人也有回旋的余地,但负责人绝不以此做人情而放纵客户拖欠货款。
没有资金回笼,是加工业风险最高,倒闭最快的一环。其实这种现象,不能怪别人,而是你当初的心态和作风,让不良的客户有了近身的机会。
上面关于客户的满意度调查,就已经让你了解和分析客户的机会。你对一个客户的动态不清楚,如何预防客户的风险?客户的风险也就预示着你的风险。对加工业务付款时间和财务人员的言行,就能知道客户的资金链信息。做一个方方面面的有心人是必要的。
加工业对客户必须也要有选择性。对自已的客户进行分类分级,按ABC这样级别排列,付款及时,客户口碑好优先A级排单生产,这样下来,低劣的客户自然就会被你淘汰。
六对小加工厂扩大化再生产的忠告需慎思谨行
很多小加工厂,业务能力提高,订单充足,就开始寻思盲目扩大,增投资买设备。把之前赚的一点钱全部投入进去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式。
扩大再生产是生产环节一个重要环节。有其必要性,但要对资金的运作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知识。对技术出身的经营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如何有效运作企业的资金需要专门的学习,必要地参加一些培训提升自已的能力。
一时的订单量猛增,个人建议经营主首先不是考虑扩产的问题,而是考虑与同行展开合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客户的订单完成,另外避免后续市场行情不好,赚到的只是一堆废铁。
小型加工厂主在赚到启动的资金,不应该再考虑先期创业的底层模式,而是考虑升级和转型,往行业的上层生态方向发展。不要固陷入初期创业的行业路子,如果认为自已在底层加工中还能够赚到钱,就不要投资,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创业有风险,有风险才有收益。创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最重要的坚守的信心和坚持的恒心。创业之初切忌不可贪图暴利,要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就像李嘉诚先生所说,我明知自已能拿七分,但我只会拿三分。另外对成功的概念,我个人认为一定要务实的思想,不可贪功冒进,对未来的发展也要有一定的规划。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者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学识和能务都要跟上。以上的经验和方法的分享,希望能够对有目标,有理想,有事业心的朋友提供帮助和启发。
为什么守业更比创业难
创业与守成
原文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③,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③及此言:说到这个道理。
译文:
“贞观年间,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一天,他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 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魏征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君主 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歼灭敌人,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创业并不太难;得到天下后, 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 ,而失之于安逸。’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魏 征与朕共定天下,深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故知守业之难。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 过,眼下守业的困难,正是诸公必须谨慎对待的!’”
什么是创业的危机与守业的危机?
守业持续的时间长得太多,而且在守业的过程当中要面临更多的诱惑挑战。人很难抵御成功后带来的诱惑,容易奢侈懒惰或贪图享乐。而创业的时候一无所有,有上进的动力,会去努力,同时由于开始创业没什么名气,别人不会特别注意,也就没什么竞争对手。
守业,释义为尽力于自己的职守和职分,不旁骛。保持祖先遗留下来的事业,保持已有的事业,专心于所学之业。
在事业的前进途中,危机时时相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一时的成功带来的可能只是更大的失败。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人们在自己的成功面前总是容易沾沾自喜,失去了应有的警醒。在自以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的时候,离惨败可能也就不远了。乐极生悲,福祸互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暂时的成功往往似乱花迷人眼,看不到失败这个达摩克利斯剑正悬在自己的头上。人生就是如此,最繁华处往往会最凄凉。
曾经有一家电脑公司闻名于世界,在80年代中期,其分公司遍及103个国家,有员工3万人,总营业额达23.5亿美元。可是,到了1990年8月18日,这个名叫王安的公司却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宣告了它的崩溃。王安公司的兴衰成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王安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在同年赴美深造。194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他把自己发明的“磁性记忆圈”专利权卖了,换来一笔数额不菲的资金。这是他经商的财力基础,从那以后,他用自己多项劳动所得逐步在波七顿南郊开设实验室,开始制造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设备。这一思路正应对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里,这家刚起步的小公司就获利15000美元,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55年,他创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他以不急不躁的态度,适度发展的原则,顶住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公司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到60年代中期,王安电脑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万元大关,在电脑行业,它由山野中一文不名的无名小卒逐步登上大雅之堂。王安力求稳扎稳打,在站件脚跟的同时稳步发展。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绝不保守,他敢于不断推出新产品,第一部电脑排版机、第一台电子计分器、第一架可写方程式的计算器、无线电打字计算机的频频问世,使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他敢于向当时的电脑霸主IBM公司挑战,用自己设计的优质的照相排版机、各类文字机和文字处理设备,与IBM争夺市场。1971年,由于新兴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即将问世,造成计算器价格暴跌,而且有迹象表明还将继续下跌。而这时,计算器的销售额占到王安公司的70%。无疑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管怎么做,都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因为一旦失手,就意味着灭顶之灾。怎么办?是淘汰旧产品,寻找新市场,还是依然故我,蛮干下去?在这关键时刻,王安认清形势,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公司渡过了危机。与此同时,老竞争对手IBM公司,却不肯更新换代,固守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地。结果很悲惨:在这次市场冲击中,IBM赔了70个亿,另一家大公司则沦为破产户。骄人的战绩令人振奋,但王安并没有自满。在突破百万大关之后,王安又采取了两项大措施:建立遍及全美的销售网;把私营独资经营改为公开发行股票。这两项决策使王氏家族很快成为拥有5000万美元的巨富。紧接着,他又在世界各国设立经营销售部,增加对外投资,设立新厂,还把亚洲区业务总部迁到香港,开拓亚洲市场,这样,他的公司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脑王国。王安性格中的胆略、果断在商海的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印证。1984年,王安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作为亚裔人群中的一员,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美国与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人齐名名。
可是,在前进的道路上,王安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命运。随着事业的发展,他的发掘意识、创新意识逐渐钝化,开始变得故步自封、判断迟钝起来。80年代中后期,当IBM等把握时代潮流,开始致力于开发更廉价和具有更多功能的个人电脑时,王安还坚守着自己以中型电脑为主攻方向的思路与产业发展的重点,致使企业财源堵塞。在新的形势下,好多电脑公司为适应客户的要求,纷纷推出与IBM产品相容的个人电脑,从而大大方便了广大客户。面对这一崭新的领域,王安却固执己见,长期坚持生产与IBM公司产品不相容的电脑。公司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人与人交往中一种情绪化的夙怨,这单在公司形象上就引起了客户的反感,致使公司客源大大减少。此时的王安还违背了自己当初创建的管理模式,不顾他人劝告,任命经营素质低下而又刚愎自用的儿子王菲德为公司总裁,让一系列附属性的家族企业急剧膨胀……诸如此类不得人心的措施的出台与纷至沓来的失败使得他众叛亲离。一时间,公司内矛盾四起,人才大量流失,勉强留下的人的创新热情也日渐冷却,破产的命运实难逃避。
王安电脑公司产生、发展、壮大、衰退和覆灭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创业与守业的辩证关系。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保持着一种昂扬的斗志和极为谨慎的工作作风。正是在事业***这种精神的作用下,对于企业运行中的风雨,他们往往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但是在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后,很多人的警惕性就明显放松了,他们开始追求奢华和个人的享受,并不如以前那样把企业作为自己对事业的追求,而是把它视为自己辉煌过去的见证。这样下去,事业岂有不走下坡路之理!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应该一如既往,永不知足才行。
而且,在某些极端的时候,由于人生的某种追求与目标得到了一定的实现,因此,有些人没有了更高的理想,不注意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渐渐滋生出享乐主义的倾向。自我思想的免疫系统失灵,往往会使人贪图享受和奢靡,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从而导致严重的事业挫折,这时所出现的场面将是最大的人生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