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到底有多难养?为何说历代王朝对它又爱又恨?

核心提示非常难养,但是因为古时候战马是古人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用来代替脚力的必需品,所以又不得不养,因此,历朝历代对于战马是又爱又恨。但是,即使是再怎么又爱又恨,他们也不能放弃养殖战马,而且还要好好伺候它们,不能让它们生病、死亡。因为古时候,战马对于

非常难养,但是因为古时候战马是古人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用来代替脚力的必需品,所以又不得不养,因此,历朝历代对于战马是又爱又恨。但是,即使是再怎么又爱又恨,他们也不能放弃养殖战马,而且还要好好伺候它们,不能让它们生病、死亡。因为古时候,战马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重要,宋朝的战斗力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支好的骑兵。

一、战马的重要性

在古时候,兵种分为步兵、骑兵等各种各样的,而骑兵不管是在机动性上还是在战力上,都比靠着双脚走路的步兵要好上很多。而且,因为骑兵具有高机动性的特点,所以他们就经常仗着这一点对步兵进行骚扰。就算是不进行骚扰,在战场上面对面强攻,步兵也打不过骑兵。

比如说宋朝,宋朝因为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就没有养殖战马的马场。最初的时候,宋朝有一支优良的骑兵,这支骑兵也算是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但是因为优良马场的缺失,再加上打仗对于战马的消耗,到了后期,这支骑兵也明显不行了。所以说,要是当初宋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像唐朝一样建立起了优良的马场,说不定最后的结局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

二、养殖战马的困难性

有人觉得,养马有什么困难的,就随随便便给它吃草,然后保证不生病不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战马养来是要上战场的,所以饲养战马的难度要比饲养其他的,比如说家养的马或者是拉货的马又或者是拉车的马的难度要大很多。首先我们从饲料上面来看,战马吃的饲料要比普通的马精细很多。

在那个经常大旱、大涝,又或者是连年战争的时代,人吃的东西说不定都没有马吃的精细,因为战马的饲料有黑豆和苜蓿等粮食作物。不仅平时吃得好,而且,因为马的胃对于粮食的消化吸收能力、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马在半夜还得加餐,也就是所谓的“宵夜”。毕竟“马无夜草不肥”嘛,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人用血和汗得来的。

其次,因为养马的利润不高,所以老百姓并不想养马,更别说替官府养马了。所以说,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中,有一项保马法,就因为老百姓不愿意替官府养马,而强制性让百姓养马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太过于沉重,因为怕事态恶劣化、严重化,所以这项举措不得不取消掉。

不同于其他的被养殖的动物,战马是不能自行繁殖生育的。因为马要上战场,少不了兵戎相见,大家害怕兵戈相交的声音惊到马,然后伤害到自己这边的士兵,所以所有的战马都是被阉过的。不能自行繁殖,那么战马就是死一匹,少一匹。因此战马尤其宝贵,特别是那些血统纯正的、品种优良的战马,就更为宝贵了。如此宝贵的战马,在伺候它们的时候必定要小心翼翼,除了战争损耗外,没有其他损耗那才是极好的。

所以说,有战马的朝代对它又爱又恨,因为作战价值高,但是又不好养殖,而且为了养殖战马,每年朝廷都要搭进去大笔的银两。没有战马的朝代,对战马更是十分渴求,毕竟战马作战的优势大家都有目共睹的,谁不希望自己拥有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横的部队呢。

今天有战斗机,古代也有,那就是骑兵。

没错,这就是对于古代骑兵的定位。

现代战争若是没有战斗机参战,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肯定还没开始就输了,同样的道理,古代战争若是没有骑兵,那你就只有挨打的份,还手之力都没有。

在古代,衡量一个国家军队的战略投送能力,看它的骑兵就行了,骑兵强则军队强,军队强则国强。

而作为骑兵的组成部分,战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人类两条腿中的一条,缺之不可。

然而,能够胜任军马的,以高寒地区出产的马为佳,因为高寒之地才能养出好马。

条件如此“苛刻”,意味着能养出合格战马的地方少之又少。

在古代,能够养出合格战马的“天然牧场”,一是今天的热察一带,一是甘凉河套一带,这些“天然牧场”一旦失去,中原地区只好求其次,自己养马,差是差了点,但有比无好。

而自己养马,意味着从人类口中夺食,因为养马的代价,大得不可想象,根据古人测算,养一匹马所需土地,如果用来种粮,可以养活二十五个人。

这样养马太不合算,最好的办法是占领天然牧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用自己的特产比如丝绸等等,与北方游牧民族换马。

这意味着你的军队战力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你得和他搞好关系,否则他一旦翻脸,你只有干瞪眼,而这种友好关系,并非铁板一块,游牧民族翻起脸来,比翻书还快。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