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又称鳝鱼,营养价值高,可作上等佳肴,且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昂贵。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池进行人工饲养。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池。在向阳并有一定水源和土质较坚实的地方建养殖池。养殖池有泥土地、水泥地和泥结构四周砌砖等三种类型。如面积较大的养殖场,则以水泥池最佳。面积可10—15平方米,深08—1米。池壁设置小洞穴,池塘铺塘泥30厘米,以利鳝鱼钻洞休息。蓄水10—15厘米。水面处设置进出水口,用聚乙烯细网防逃。池面用一半面积种植慈菇或养殖浮萍、水葫芦水生植物,作为鳝鱼遮荫潜伏栖息防暑之用。黄鳝养殖池池壁至少高出水面30厘米,以免黄鳝在雨水冲刷时逃逸。
二、放养。每年4—8月是鳝鱼产卵季节,5—6月是盛期。鳝产卵期间,到鳝鱼生活的地方寻找鱼卵,用纱布捞取受精卵或幼苗,然后将鱼卵放入小池或瓦缸中孵化、育苗。幼苗投喂鸡蛋黄、碎肉、麸饼粉等。当年或翌年长至尾重20克,即可放入大池中养殖成鱼。另外,还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幼鱼投入池中这样周转更快。鳝鱼投放的时期,以早春为宜,养到10月份,大鳝可超过150克,小的亦在100克左右。鳝鱼规格大小以放养每公斤30—40条为好,切忌大小鳝鱼混养,避免相互残杀或吞食。每平方米可养1—25公斤。鳝鱼具有较强的自行交配繁殖能力,一般第一次放养后不必再投入鱼苗,但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
三、喂料。黄鳝喜欢吃活食,也非常贪吃。人工饲养黄鳝,蚯蚓、蚌肉等均是好饲料,还可用灯诱杀飞虫入池,或用猪血引苍蝇产卵生蛆作饲料。以蚯蚓最佳,每7—8条蚯蚓可增加鳝肉1克。黄鳝对食料的选择性严格,长期投喂一种食料后,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其食性。因而在改变投喂饲料品种时,须在前2—3天内不投饵,以使其因饥饿而不择食,食用新的饵料。黄鳝习惯昼伏夜出,因此,初放养时给饵的时间,宜在每日下午4—5时,或在傍晚天黑以前,然后逐日提早喂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驯饵,即可每日上午9时或下午2时给食。亦可采用隔日投饵法,以增加其摄食量。饵料可投在木框或聚乙烯网布做成的饵料台上,投饵的地点要固定,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7%。投饵后的第二天,应调换新鲜水,保持池内水质新鲜,溶氧量多。
四、管理。黄鳝生长很慢,适宜的水温是15—28℃,水温低于15℃时影响黄鳝摄食,10℃以下完全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水温超过28℃时,黄鳝的摄食量也会降低,这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温。黄鳝从春后到入冬前,是生长的旺季,要加强管理,喂足喂好,定时定量,使鳝鱼能加速生长。对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清除。在入冬前一定要喂足饲料。入冬后必须将池水放干,并用稻草覆盖,厚度以不使黄鳝窒息死亡为度,以保护池室,不致使黄鳝因低温而冻死。春后再适时复水。
五、病害。天敌防治。在黄鳝生长期,尤其是刚放养的鱼苗和黄鳝繁殖季节,绝不能让鸭子进池捕食。夏天,有时因气温太高,黄鳝会出现中暑昏迷现象,此时应换清凉水或遮荫降温,再喂新鲜的蚌肉。黄鳝主要的病害,是梅花斑状病,症状是在黄鳝的背部出现黄豆粒大小、**圆形病斑。治疗方法:可在池中经常放养一些蟾蜍(癞蛤蟆),由于蟾蜍身上的蟾酥有防治和治病作用,可减少发病。如发现已经发病,可用剥去皮的癞蛤蟆的头部,用绳子系好在池内来回拖几次,1—2天内可除病。
栖息环境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生活于水体底层,主要栖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甚至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皆可见其踪迹。喜钻洞穴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
生活习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乾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公尺,数尾鱼共栖。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繁殖方式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卵大,卵径约2-4毫米,金**,富弹性。产卵时成鱼吐泡沫,在洞口积聚成团,卵量较少,不产于泡沫中,产在巢里,约7-8天可孵出幼鱼。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具有性逆转现象,体长在200毫米以下的个体其生殖腺全为卵巢;体长220毫米左右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几相等;360毫米以下的,多数为卵巢;380毫米以上的个体多数为精巢;成长至53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精巢。黄鳝自胚胎期到成熟都是雌性,只能产卵;在产卵以后,卵巢渐转为精巢,以后就产生精子。怀卵量少,体长500毫米的雌体,怀卵500-1,000粒,分批产出。刚孵出的幼鱼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经常不停地扇动,成为幼鱼的呼吸器官,稍长即行退化。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0毫米以内,2冬龄鱼才达性成熟,体长约340毫米。
黄鳝养殖最新技术
1、选地建池
黄鳝的饲养池要有一定的抗风性、充足的光照、优质的水源。根据养殖数量控制好饲养池的大小,然后要铺设好排灌措施,在进出水口要设立铁丝网防止黄鳝出逃。建立好饲养池后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首先要将池塘注满水,看是否有漏水现象。然后将其浸泡3天,浸泡4次左右。浸泡后在池底放入泥土与农家肥,再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既能够调控池塘的温度,又可以让黄鳝休息,其水位保持在15厘米左右。
2、放养鱼苗
在放养鱼苗前一周左右的时候,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工作,全池均匀的泼洒生石灰。消毒后向池塘注水,池水的温度不可与放养前鱼苗生活的水温相差过大。要保证黄鳝苗的优质,有着较强的生长能力,能够尽快适应养殖环境,所有的黄鳝苗要保证大小差异不大,否则容易出现大吃小的现象。然后要根据养殖数量及养殖条件等控制好养殖密度。最好是与少量的泥鳅进行混养,这样可有效的提高水体溶氧量。
3、养殖管理
黄鳝的饲料要求会随着它生长阶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们为了保证满足黄鳝的营养需求,要合理调整饲料。例如在一周内的黄鳝苗主要饲料以浮游生物为主,所以我们要提高水体的肥力,培养浮游生物。黄鳝有着晚上进食的习惯,所以我们在养殖前期的时候每天傍晚需要适当投喂饲料。然后随着黄鳝的生长年龄增加,可适当提早饲喂时间。两周左右后每天投喂三次左右,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供黄鳝的生长。
4、水质调节
水质是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我们着重注意的一点。由于天气原因、饵料投喂及黄鳝粪便等会污染水质,因此我们要定期调节好水质。每次投喂完饲料之后要注意及时捞出黄鳝未吃完的饵料。既要防止污染水质,又要避免饵料变质导致黄鳝误食。我们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好换水频率,例如春季大约一周换一次水,夏季则需要4天左右换一次水。并且要经常注入新水,随时保证水质。
养鳝鱼的正确方法 如何养殖鳝鱼
黄鳝养殖新技术要选择正确的场地、消毒、管理等。
1、场地:黄鳝饲养池,需选在向阳、背风、有良好水源的地方,饲养池的大小需根据饲养数量而定。
2、消毒:饲养前需将水池用生石灰消毒,并且还需要将水池晾7~10天。
3、管理:养殖黄鳝时,需根据黄鳝的大小分开饲养,可以喂养适量的熟蛋黄、豆浆等。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水温开至15℃以上,开始正常捕食;当水温超过30℃时,钻入洞穴度夏。
买黄鳝的注意事项
1、最好选颜色灰黄、摸起来较柔软的黄鳝,如果黄鳝闻着有些臭味,不要购买,这样的黄鱼善一般生活在水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或者将近死去。
2、黄鳝常见病变注意查看: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为腐皮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凡带有这类疾病的鳝,挑选时应予剔除。
3、尽量挑选表皮无伤的,头部皮肤无擦伤、腹部皮肤无磨伤、身体无针叉眼等。
4、健康黄鳝,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康黄鳝。
1、黄鳝网箱养殖。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进行黄鳝养殖现在还处在技术发展阶段。网箱养殖适合在大的水体中进行,主要优点是水流通过网孔,使箱体内形成一个活水环境,因而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可实行高密度精养。
2、主要养殖技术如下:网箱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佳,网长5m、宽4m、高1m,其水上部分为40cm,水下部分为60cm。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黄鳝逃跑。网箱设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的网箱放入水中应过35天待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消失后才可放养鳝种。
3、鳝种放养前几天应适当培育水质,使水色偏浓,透明度为15cm左右,这样可控制或减少池塘中的蚂螨对黄鳝的侵害。网箱可并排设置在池塘中,两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网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90-95%,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