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死学有关的**推荐?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老无所依》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奖项,估计应该符合你提问的风格!
《老无所依》根据普利策奖得主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1980年美国、墨西哥边境一处荒凉、野蛮的村庄,那里毒品、暴力肆虐。一次毒品交易,巨额金钱,有人席卷不义之财溜之大吉,黑道众人喋血追杀。原着用德州方言写就,描绘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美国西部画卷。这片土地上的新兴暴力力量让他们19世纪黑道前辈的传说相形见绌。确实,相比起以往的“淘金年代西部片”,这部影片将西部描绘得更加蛮荒和可怖,其中的暴力场面可以用血流成河、尸骨遍野来形容。
然而,本来沉郁苍重的小说竟然能被改编得处处闪现天才机智和黑色幽默的光芒,而原着体现的深切人文关怀却一点都没被牺牲。
影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警长——被时代变革定格的卫道士、杀手——精神极度变态;越南兽医——拣到一个装满不义之财的包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扮演这名兽医的是刚出演了昆汀·塔伦蒂诺的《刑房》的乔什·布罗林;奥斯卡奖得主汤米·李·琼斯扮演警长;而扮演杀手的是出演过《深海长眠》的西班牙男星贾维尔·巴尔登!
————那必然是《生死朗读》了。
真的是超越生死的爱恋,把生和死看的透彻而又通达。
对于少年与中年女性的爱情,甚至有点畸形的夏日恋情,我的感动多于偏见。
汉娜一次雨中无心地施以援手,让十五岁的荷尔蒙唤起了米夏对爱的懵懂,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可这时汉娜选择了不告而别。或是命运弄人。多年后,在法庭上,当年十五岁的米夏已经成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作为旁听参加了一场对于纳粹的审判。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被告居然是她,曾经他魂牵梦萦的她。
在得知了汉娜曾做过集中营的看守,也回忆起之前发现汉娜并不识字,他想为她辩解,可是在当时社会思潮的洪流里注定不可以成为对立面,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
而汉娜为了不让众人知道自己是文盲,为了自己所谓的尊严,当别人指认她是主谋被迫向法庭认罪,她用后半生的自由守住了自己的秘密。
米夏没有去帮汉娜洗脱罪名,没有在汉娜最需要她的时候伸出他的手,或是对于汉娜的愧疚和自责,在以后的二十年里,他不断地录制磁带寄往汉娜的监狱,为她朗读。
当汉娜再次听到那样的声音,她对着录音欣喜而颤抖,她勇敢的迈进图书馆借书,一笔一划的勾出书中的文字,她以为这是她无可留恋人生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这些录音带在日后看来都是涂满了蜜糖的砒霜。
汉娜在监狱中学会了阅读与写字,她也终于明白汉娜在监狱中学会了阅读与写字,她也终于明白了自己曾经的行为和犯下的罪刑,这份因朗读者米夏带来的知识的光亮让汉娜的生命变得开阔,也带来了无尽的羞愧,让垂垂老矣的她选择在出狱的前夜踩着那一摞他读过的书自杀。
那一刻,我特别心疼汉娜。
她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但偏偏要被文盲所带来的羞耻感折磨一生;她亲手搬开了挡在她与米夏之间的拦路石,但最后得到的却是爱的凌迟。那米夏呢?他真的不爱汉娜吗?我觉得并不。只是之前的他始终都不愿与少年的自己和解,都不愿承认自己深爱的女人是个纳粹。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无法逾越的道德舆论,而米夏没有选择。
他以为拾起了尊严与道德就放下了爱,但是,在汉娜死去后,看着汉娜生前在狱中的一切,他哭了。在为她完成遗愿时才意识到虽与汉娜分离,但是从来都没有真正忘记。
他爱她,爱她饱经风霜的脸庞,爱她因为爱自己而去努力做到的一切。
无处告白的爱永远是心头之刺,会随着自己一起走进坟墓,米夏对于汉娜的爱也已无处诉说,汉娜对于米夏或许在那最后一句“保重,孩子”就已经在暗示结束。
无论爱与不爱,斯人已去,不必纠结于过去。
故事结束,寥寥散场,我忘不掉的还是汉娜,最心疼的也是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