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 饲养 山羊和绵羊。羊又称为绵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不过怎么养羊长得快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选择生长速度快的肉羊品种。
怎样养羊长的快,品种是非常关键的。国内羊品种繁多,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快的一月可以生殖二十多斤,慢的只生长几斤。北方地区想要羊长的快,可以选择小尾寒羊,湖羊,做母本,杜泊羊,澳洲白羊等做父本进行杂交,繁殖的小羊进行育肥,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南方地区可以选择波尔山羊进行养殖,在饲养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一只生长期的波尔山羊每天可以增重半斤以上。
第二,发展圈养羊。
圈养羊生长速度要明显高于放养羊。圈养羊活动量小,从而减少了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些能量用于生长上面,所以圈养羊的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放养羊。
第三,科学配料,科学喂养。
怎样养羊长的快,配料喂养有讲究。羊虽然是草食动物,但是草的营养价值低,能量少,是不利于羊只的快速生长。所以一定要给羊补充充足的营养,并且营养一定要均衡全面,这样才有利于羊只的生长。精饲料配方为,玉米06份,豆粕02份,麦麸015份,羊预混料005份,喂的时候40%的精饲料混合60%的粗饲料进行饲喂。精饲料一定不要高于40%因为高于40%,羊就容易消化不良;最低不要低于30%,低于30%就会造成营养不足,降低羊只的生长速度,从而影响养羊的利润。
第四,合理添加饲料添加剂。
怎样养羊长的快,添加剂少不了。添加剂能更好的促进肉羊的采食量、消化和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羊的生长数度,提高养羊的利润。但是大家选择添加剂的时候,不要因盲目追求怎样养羊长的快,而选择国家命令禁止的添加剂。大家选择添加剂一定要选择,饲料中允许使用,对羊只的健康,以及屠宰后羊肉的安全没有影响的添加剂。
羊要怎么分娩分娩征兆
母羊在分娩前,机体的某些器官在组织学上发生显著的变化,母羊的全身行为也与平时不同,这些变化是以适应胎儿产出和新生羔羊哺乳的需要而做的生理准备。对这些变化的全面观察,往往可以大致预测分娩时间,以便做好助产准备。
1乳房的变化:乳房在分娩前迅速发育,腺体充实,临近分娩时可以从乳头中挤出少量清亮胶状液体,或少量初乳,乳头增大变粗。
2外阴部的变化:临近分娩时,阴唇逐渐柔软,肿胀、增大,阴唇皮肤上的皱壁展开,皮肤稍变红。阴道粘膜潮红,粘液由浓厚粘稠变为稀薄滑润,排尿频繁。
3骨盆的变化:骨盆的耻骨联合,荐髂关节以及骨盆两侧的韧带活动性增强,在尾根及两侧松软,肷窝明显凹陷。用手握住尾根作上下活动,感到荐骨向上活动的幅度增大。
4行为变化:母羊精神不安,食欲减退,回顾腹部,时起时卧,不断努责和呜叫,腹部明显下陷是临产的典型征兆,应立即送入产房。
正常接产
母羊产羔时,最好让其自行产出。接产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分娩情况和护理初产羔羊。正常接产时首先剪净临产母羊乳房周围和后肢内侧的羊毛,然后用温水洗净乳房;挤出几滴初乳,再将母羊的尾根、外阴部、肛门洗净,用1%来苏儿消毒。一般情况下,经产比初产母羊产羔快,羊膜破裂数分钟至30分钟左右,羊羔便能顺利产出。正常羔羊一般是两前肢先出,头部附于两前肢之上,随着母羊的努责,羔羊可自然产出。产双羔时,约间隔10~20分钟,个别间隔较长。当母羊产出第一只羔羊后,仍有努责、阵痛表现,是产双羔的征候,此时接产人员要仔细观察和认真检查。羔羊出生后,先将羔羊口、鼻和耳骨粘液淘出擦净,以免误吞羊水,引起窒息或异物性肺炎。羔羊身上粘液,在接产人员擦试同时,还要让母羊舔干,既可促进新生羔羊的血液循环,又有助于母羊认羔。
羔羊出生后,一般都自己扯断脐带,这时可用5%碘酊在扯断处消毒。如羔羊不能自己扯断脐带时,先把脐带内的血向羔羊脐部顺捋几次,在离羔羊腹部3~4厘米的适当部位人工扯断,进行消毒处理。母羊分娩后1小时左右,胎盘即会自然排出,应及时取走胎衣,防止被母羊吞食养成恶习。若产后2~3小时母羊胎衣仍未排出,应及时采取 措施 。
难产的助产和处理
1难产母羊的助产:母羊骨盆狭窄,阴道过小,胎儿过大或母羊身体虚弱,子宫收缩无力或胎位不正等均会造成难产。
羊膜破水30分钟,如母羊努责无力,羔羊仍未产出时,应立即助产。助产人员应将手指甲剪短,磨光,消毒手臂,涂上润滑油,根椐难产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 方法 。如胎位不正,先将胎儿露出部分送回阴道,将母羊后躯抬高,手入产道校正胎位,然后才能随母羊有节奏的努责,将胎儿拉出;如胎儿过大,可将羔羊两前肢后复数次拉出和送入,然后一手拉前肢,一手扶头,随母羊努责缓慢向下方拉出。切忌用力过猛,或不根据努责节奏硬拉,以免拉伤阴道。
2假死羔羊的处理:羔羊产出后,如不呼吸,但发育正常,心脏仍跳动,称为假死。原因是羔羊吸入羊水,或分娩时间较长、子宫内缺氧等。处理方法:一是提起羔羊两后肢,悬空并不时拍击背和胸部;二是让羔羊平卧,用两手有节律地推压胸部两侧,经过这些处理,短时假死的羔羊多能复苏。
产后处理
1产后母羊的处理:产后母羊应注意保暖,防潮、避风、预防感冒,保持安静休息。产后头几天内应给予质量好、容易消化的饲料,量不宜太多,经三天后饲料即可转变为正常。
2初生羔羊的处理:羔羊出生后,应使羔羊尽快吃上初乳。瘦弱的羔羊或初产母羊,以及保姆性差的母羊,需要人工辅助哺乳。如因母羊有病或一胎多羔奶不足时,应找保姆羊代乳。有的母羊由于遗传、免疫、营养、环境等因素,以及产出时顺利与否等原因,常有新生羔羊出生后不久,便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因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做好配种时公母羊的选择,加强母羊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注意畜舍的环境卫生及羔羊的个体卫生等,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羔羊的繁殖成活率。
羊的著名品种波尔山羊
波尔山羊: 是一个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该品种原产于南非,作为种用,已被非洲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自1995年我国首批从德国引进波尔山羊以来,许多地区包括江苏、山东、陕西、山西、四川、广西、广东、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后引进了一些波尔山羊,并通过纯繁扩群逐步向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扩展,显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征、广泛的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显著的杂交优势。
波尔山羊毛色为白色,头颈为红褐色,并在颈部 存有一条红色毛带。 波尔山羊耳宽下垂,被毛短而稀。腿短,四肢强健, 后躯丰满,肌肉多。性成熟早,四季发情。繁殖力强,一般两年可产三胎。羔羊生长发育快,有良好的生长率和高产肉能力,采食力强,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肉用山羊品种。
1波尔山羊是肉用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繁殖力强,产羔多;屠宰率高,产肉多;肉质细嫩,适口性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2外貌特征
21头部
头部粗壮,眼大、棕色;口颚结构良好;额部突出,曲线与鼻和角的弯曲相应,鼻呈鹰钩状;角坚实,长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后、向外弯曲,母羊角细而直立;有鬃;耳长而大,宽阔下垂。
22颈部
颈粗壮,长度适中,且与体长相称;肩宽肉厚,体躯甲相称,甲宽阔不尖突,胸深而宽,颈胸结合良好。
23体躯与腹部
前躯发达,肌肉丰满;体躯深而宽阔,呈圆筒形;肋骨开张与腰部相称,背部宽阔而平直;腹部紧凑;尻部
金文
宽而长,臀部和腿部肌肉丰满;尾平直,尾根粗、上翘。
24四肢
四肢端正,短而粗壮,系部关节坚韧,蹄壳坚实,呈黑色;前肢长度适中、匀称。
25皮肤与被毛
全身皮肤松软,颈部和胸部有明显的皱褶,尤以公羊为甚。眼睑和无毛部分有色斑。全身毛细而短,有光泽,有少量绒毛。头颈部和耳为棕红色。头、颈和前躯为棕红色,允许有棕色,额端到唇端有一条白带。体躯、胸部、腹部与前肤为白色,允许有棕红色斑。尾部为棕红色,允许延伸到臀部。
26性器官
母羊有一对结构良好的乳房。公羊有一个下垂的阴囊,有两个大小均匀、结构良好而较大的睾丸。
平均体重是65~75公斤和90~150公斤。羊肉脂肪含量适中,胴体品质好。体重平均41公斤的羊,屠宰率为524%,羔羊胴体平均 重为156公斤。
小尾寒羊
中国的国宝小尾寒羊是我国绵羊品种中最优秀的品种。被国内外养羊专家评为“万能型”、誉为“中华国宝”。其低廉的价格,丰厚的回报,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央扶贫工程科技兴农的首选项目。
小尾寒羊属于肉裘兼用型的地方优良品种。性成熟早,四季发情,多胎高产,一年两产或三年五产,每胎3~5羔,多的可达8只;生长快,个体高大,周岁公羊一米以上,体重达180公斤以上,周岁母羊身高80公分以上,体重120公斤以上,适应性强,耐粗饲,好饲养;放养,圈养都适应;免疫能力特强。饲养一只适产母羊年获利1000元以上,产区群众深有体会地说:“养好一只小尾寒羊,胜种一亩粮。”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 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 ,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40千克,周岁时可达88千克,成年羊可达100~12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 人类的是"美味"和"美丽",送给养殖户的是"金子"和"银子"。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 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
高腿小尾寒羊
具有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以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等优点,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品种。[2]
外貌特征:个体高大,体型结构匀称,毛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过飞节;胸 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 头小颈长,多数有角,后躯发达。
品种特性: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
甲骨文
稳定等特性。
生产性能:一年两产或三年五产,每胎3~5羔,多的可达8只;其体重平均周岁公羊为85千克,母羊为62千克;成年公羊为98千克,母羊为70千克。剪毛量平均公羊35千克,母羊2千克性成熟早5~6个月就发情当年可产羔产羔率260~270%。
适应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主要用途:该品种是我国发展肉羊生产或引用肉羊品种杂交培育肉羊品种的优良母本素材,发展羔羊肉生产。
种公羊辨别方式:雄性大的羊善于斗,就是两只羊用头相互碰撞,同龄羊斗赢的一只身体就比较健康,
如何选种:个体高大,体型结构匀称,毛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过飞节;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头小颈长,多数有角,后躯发达
撰文: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发洋财养殖专业合作社
杜泊羊
杜泊羊是来自南非的肉羊品种,具有早熟、生长发育快、采食能力强、适应性强、肉用特征明显等特征。杜泊羊是由由角陶赛特羊和波斯黑头羊杂交育成,最初在南非较干旱的地区进行繁殖和饲养,因其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发育快、胴体质量好而闻名。杜泊羊分为白头和黑头两种。
一、外貌特征:杜泊羊体躯呈独特的桶形,无角,头上有短、暗、黑或白色的毛,体躯有短而稀的浅色毛(主要在前半部),腹部有明显的干死毛。
二、品种特性:杜泊羊适应性极强,对南非不同的气候和放牧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采食性广、不挑食,能
萨能奶山羊
产地:原产于瑞士,是奶山羊品种的代表,分布最广,除气候十分炎热或非常寒冷的地区外,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半数以上的奶山羊品种都有它的血缘。
显著特点:具有典型的乳用家畜体型特征,后躯发达。被毛白色,偶有毛尖呈淡**,有四长的外形特点,即头长、颈长、躯干长、四肢长,后躯发达,乳房发育良好。公、母羊均有须,大多无角。
品种概况:原产于瑞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奶山羊品种之一,是奶山羊的代表型。现有的奶山羊品种几乎半数以上都程度不同的含有萨能奶山羊的血缘。
外貌特征:具有典型的乳用家畜体型特征,后躯发达。被毛白色,偶有毛尖呈淡**,有四长的外形特点,即头长、颈长、躯干长、四肢长。公、母羊均有须,大多无角。
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75~1000公斤,最高1200公斤,母羊5
山羊
0~650公斤,最高900公斤,母羊泌乳性能良好,泌乳期8~10个月,可产奶600~12000公斤,各国条件不同其产奶量差异较大。最高个体产奶记录3430公斤。母羊产羔率一般170~1800%,高者可达200~2200%。
白山羊: 白山羊全身都是宝。白山羊肉味美,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是人类重要的肉食品之一;山羊奶的脂肪含量比牛奶低,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山羊肉、奶是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 儿童 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古人将其列为珍贵补品。山羊皮是高档皮制品的重要原料。
繁殖和饲养管理 山羊的性成熟比绵羊早﹐初配年龄因品种和地区而异﹐一般早熟品种为8~12个月龄﹐晚熟品种18月龄左右﹐初配的小母羊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 70%以上。母山羊有鸣叫﹑摆尾等明显的发情征状。发情持续1~2天﹐发情周期18~20天。大多数品种在
山羊
秋﹑冬发情配种。但有些品种﹐特别是分布在低纬度地区的能常年发情﹐两年三产或一年两产。妊娠期146~150天。产羔率一般在150%以上﹐初产母羊多单羔﹐第2胎后则常产双羔或三羔。
以放牧饲养为主。在牧区和山区终年放牧﹐仅在 大雪 封地和母羊产羔前后补饲﹔在农区则多为农户分散饲养﹐利用河畔﹑路旁和 其它 隙地进行季节性放牧或系牧。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地方有的终年舍饲。青草季节每羊每日饲给3~5千克刈草﹔枯草季节每日饲给1~15千克干草。种公羊﹑妊娠后期和哺乳的母羊酌量补饲精料。耐热﹐但畏贼风和冷雨﹐故须注意防寒避雨。剪毛后两周进行药浴。不作种用的公羔生后半个月左右去势。
灵州黑山羊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老幼皆宜。羊喜欢采食树叶,如槐树叶、榆树叶、紫穗槐、白杨叶、枸树叶、合欢叶、桑树叶、柞树叶等。这些树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按干物质计算都在20%左右,无毒,营养丰富,是羊抓膘和冬季保膘的物质来源。所以每当寒冬腊月羊群不能远牧时可将羊赶至树林、河滩、道路两旁采食这些树叶。有些树叶含有单宁,有涩味,羊不爱吃。夹竹桃叶、蓖麻叶、漆树叶有毒,要严禁饲喂。
南江黄羊(亚洲黄羊)
原产四川南江县,经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应用现代家畜遗传育种学原理,采用多品种复杂杂交方法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山羊新品种。1995年和1996年先后通过农业部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现场鉴定、复审,认定:南江黄羊是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并由农业部正式命名,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南江黄羊(亚洲黄羊)原产四川南江县,经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应用现代家畜遗传育种学原理,采用多品种复杂杂交方法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山羊新品种。1995年和1996年先后通过农业部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现场鉴定、复审,认定:南江黄羊是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并由农业部正式命名,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
蚯蚓怎样养殖,怎样养殖蚯蚓,蚯蚓如何养殖
热带鱼有着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特点,所以在众多鱼类养殖中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可以想要养好热带鱼也不是加水、喂食就可以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下面就随我一起来看看 热带鱼养殖 技巧吧。
热带鱼养殖技巧1、了解热带鱼存活的条件
在养殖热带鱼之前要先了解好热带鱼的生长习性、生活环境等等,包括水质、水温及氧气等需求,只有熟悉了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将热带鱼养好。
热带鱼养殖技巧2、挑选一个适合的鱼缸
对于热带鱼来说,活动空间要大一些才行,也就是在养殖前先要买好一个大浴缸,当然也要根据家居环境老选择合适大小才行,鱼缸还必须配备过滤系统才行,而且过滤槽要求越大越好。
热带鱼养殖技巧3、选择自己适合的热带鱼
热带鱼的漂亮吸引了众多养殖爱好者,可是并不是所有热带鱼都适合自己养殖的,鱼缸的容量决定了放养的密度,不合适的话是养不活的,而且不同习性的鱼千万不能养在一起。
热带鱼养殖技巧4、放鱼进缸前先养水
养殖热带鱼对水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养鱼前先养水,自来水经过消毒都含有氯气,不适合娇贵的热带鱼生存,鱼缸的水泵要开三到五天,才能将水活起来,这时候才可以放鱼。
热带鱼养殖技巧5、放鱼进缸前先建立生态系统
一个好的鱼缸,都有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这样更适合鱼生存。特别是放置一些海棉,不仅可以过滤水中大的杂质,还可以繁殖硝化细菌来净化水质。
热带鱼养殖技巧6、放鱼进缸前先适应水温
热带鱼买回来不能直接就放进鱼缸中,可以将整个装鱼的袋子漂在鱼缸中,这样可以让热带鱼更好的适应鱼缸水温。
热带鱼养殖技巧7、控制好水温
热带鱼适合生活在24℃-28℃的水温中,所以养鱼的水温需要控制在25℃才行,可以在水中放置一个加热棒和个温度计,来随时监控水温,夏天还可以加个冷水设备。
热带鱼养殖技巧8、定时开灯
鱼是没有眼皮的,可以说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可以给鱼缸增设一个照明系统来控制鱼的作息,因为在黑暗环境下热带鱼是比较文静的。
热带鱼养殖技巧9、换水要勤换少换
换水是很重要的,不能直接将水全部换掉,否则会改变生活环境导致水土不服一样,只能换掉四分之一 左右 。而且水需要先放置几天消除氯气,最好是一星期换一次水就行。
热带鱼养殖技巧10、喂食宁饿勿饱
热带鱼的喂食也是需要注意的,要宁饿勿饱的方法,鱼是饿不死的可是会撑死,而且鱼食残留在鱼缸会影响其水质,一天喂一两次就行。
编辑小结:也是就是关于 热带鱼养殖 十大技巧的介绍,希望我分享的内容能让大家更懂得怎么去养好热带鱼,在养殖过程中切忌不能关掉过滤系统,因为过滤系统可以让水循环,给鱼提供氧气,一旦关掉了不仅水质会变坏,热带鱼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
怎样养殖蚯蚓
蚯蚓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丰富,是林蛙的理想活饲料。
小规模养殖可使用盆、箱、筐等容器。生产性养殖可以在房屋、大棚、山洞、窑洞内用养殖箱分层进行立体式养殖,在室外开沟或堆肥进行养殖。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及饲料的需要量,确定使用哪种养殖方式及养殖规模。
无论使用哪种养殖方式,都不能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其产量远远不如使用混合的基料和饲料。
蚯蚓一般栖息在地表下10~20厘米深的土壤中。养殖时将基料放在料床上。室内养殖时可使用养殖箱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4000~9000条。养殖箱做成60厘米×40厘米×25厘米的敞口箱,箱底和侧面应留有直径1厘米左右的排水、通气孔。箱内基料的厚度15厘米左右,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温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室外养殖时,可以在地面上做80~100厘米宽的畦,两畦之间挖20厘米宽、15厘米深的沟。在畦上洒一层腐熟好的基料,厚度10厘米左右。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0000~15000条。
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基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可在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或草帘,并经常喷水。
成蚯蚓每个月投喂2次饲料。一般在上次投喂的饲料被消化75%左右时,添加新料。每次添料的厚度为15厘米左右。
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当小蚯蚓多的时候,老蚯蚓就会搬家外逃。应及时采收蚯蚓。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
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
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
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
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
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
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
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
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
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
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