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金鼓鱼养几条好

核心提示15条。鱼缸能养多少鱼不能只看长度,还要看宽度和高度,计算一下整体的容积,一米的鱼缸适合养15条中型鱼左右,小鱼的话养的更多,确保鱼儿能够在缸内活动开,空间狭窄的话,鱼儿会长不大,也不利于存活,混养多种鱼的话,还要确保其体形接近,相差太大的

15条。鱼缸能养多少鱼不能只看长度,还要看宽度和高度,计算一下整体的容积,一米的鱼缸适合养15条中型鱼左右,小鱼的话养的更多,确保鱼儿能够在缸内活动开,空间狭窄的话,鱼儿会长不大,也不利于存活,混养多种鱼的话,还要确保其体形接近,相差太大的话,大鱼很有会把小鱼吃掉。

金鼓鱼是如何食养的。

 银鼓鱼。饲养水温22~26℃,喜弱碱性的硬水。喜食活饵。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银鼓鱼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银鼓鱼饲养方法

 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体扁圆形。体长20-30厘米。体银白色,体表两侧腹部有稀疏的数十个黑色圆斑,似金钱状。体表两侧背部有数条黑色横带。背鳍前端低矮,背鳍后端与臀鳍上下对称。尾鳍宽大,鳍条挺括。背鳍前的硬棘条有毒,捕捉时小心。饲养水温22-26℃,喜弱碱性的硬水。喜食活饵。由于它来自近海的河口水域,饲水中应定期加些海盐。银金鼓鱼可同时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投喂颗粒饲料、小虾、小鱼、红虫。由于银鼓鱼来自近海的河口水域,饲水中应定期加些海盐。银鼓鱼可同时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人工饲养应在缸内放些硼砂或珊瑚砂使水质条件满足其需要。该鱼成长迅速,比较皮实,如果在水里加适量的海盐对其成长更好。可与地图鱼、血鹦鹉、十间鱼混合饲养。有时爱咬鱼(大型鱼反而容易遭到它的追击)。

银鼓鱼饲养要点

 金鼓鱼、银鼓鱼这两种鱼从外形上看基本一样,是热带鱼中比较常见的两种鱼,游动速度快,可以群养。可以看作是一种无鳞鱼,对药物比较敏感,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是一种比较难养的鱼类。

 金鼓鱼银鼓鱼的形态特征的共同点:体扁圆形,体银白色;体表两侧腹部有稀疏的数十个黑色圆斑,似金钱状,体表两侧背部有数条黑色横带;背鳍前端(硬棘条有毒,捕捉时小心)低矮,背鳍后端与臀鳍上下对称;尾鳍宽大,鳍条挺括。

 饲养:投喂颗粒、小虾、小鱼、面包虫。由于它来自近海的河口水域,饲水中应定期加些海盐。银鼓鱼可同时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人工饲养应在缸内放些硼砂或珊瑚砂使水质条件满足其需要,该鱼成长迅速,比较皮实,如果在水里加适量的海盐对其成长更好。可与地图鱼、血鹦鹉、十间鱼混合饲养。有时爱咬鱼(大型鱼反而容易遭到它的追击),据说下点粗盐会避免一些。

 一、金鼓鱼,学名Scatophagus argus,英文名Scat,也有人叫金钱鱼。属汽水鱼科(海淡水洄游),成鱼体长约30厘米,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的江河入海口的咸淡水交融水域,我国南方江河的入海口也常见。

 该鱼体扁呈圆盘形。体长大约20-30厘米。体桔红色。体表满布数十个黑色圆斑,似金钱状。体色常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深或时浅,特别漂亮。金鼓鱼尾鳍宽大,鳍条挺括。金鼓鱼体侧扁,呈圆盘状,背部高耸隆起,头尖口小。鳞片细小。鱼体黄褐色,散布许多黑圆斑,腹部银白。尾鳍截形。金鼓鱼生活于热带海域,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受惊吓会发出「嘓嘓」的叫声。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北部及西部。金鼓鱼属杂食性和底食性鱼,爱吃水草和活饵,喜欢活动在水层的中底层。性情较温和、喜群居、可以和大型汽水鱼科鱼类混养。饲养水温22~26℃,喜弱碱性的硬水,可在水族缸内加入适当的盐。

 二、银鼓鱼,拉丁学名: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属金钱鱼科,繁殖方式:卵生。体长:20-30厘米。饲养水温:22~26℃。适宜水质:弱碱性的硬水(高氧)。形态特征:体扁圆形。体银白色,体表两侧腹部有稀疏的数十个黑色圆斑,似金钱状。银金鼓鱼可同时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与金鼓鱼同种的还有红金鼓鱼,红金鼓鱼体黄红色,布以黑色圆斑,背鳍后部、臀鳍后部和尾鳍均为银白色。红金鼓,拉丁学名Scatophagus ornatus。分布广泛,与金鼓鱼分布区域重叠,目前认为是金鼓鱼的颜色变异体,幼鱼的背部有漂亮的红色,但成鱼颜色变淡,与金鼓鱼很相近。但红金鼓鱼的头部纹路与金鼓鱼是有区别的,而且它们在自然界的繁殖季节也有差别,所以红金鼓应该是一个单独的种。

 

金古鱼是市面上很常见的一种中型热带鱼品种,也是比较好养的品种,养殖用水需要困3-5天就可以使用了,喜欢适宜的水温在26-28度,平时应注意的就是定期注入困好的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鱼会少得病,一般冬季1周换掉1/3或者1/4的水就好了,喂食量可以自己按照鱼体大小自己掌握,一般一天喂食2-3遍,5分钟内吃完为好,如有残饵及时捞出,以免污染水质。平时多观察鱼的活动和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和鱼病及时处理或治疗,以上是给您的建议,希望你的鱼儿能在你的鱼缸里健康的畅游,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