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星伴月歌词的含义?

核心提示1.包含孤星的诗句1、烬火孤星灭 唐 元稹 《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 2、孤星直上相风竿 唐 李商隐 《河内诗二首》 3、余烬淡孤星 元 张弘范 《木兰花慢 征南》 4、唯有孤星入少微 宋 蔡权 《掩扉》

1.包含孤星的诗句

1、烬火孤星灭

元稹

《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

2、孤星直上相风竿

李商隐

《河内诗二首》

3、余烬淡孤星

张弘范

《木兰花慢 征南》

4、唯有孤星入少微

蔡权

《掩扉》

5、残月孤星各一方

陈著

《次韵史猷父来见》

6、强宫缘被孤星主

刘黻

《赠五星术士》

7、老树戴孤星

司马光

《晓思》

8、孤星远迸向人飞

宋太宗

《缘识》

9、孤星探先出

周邦彦

《楚村道中》

10、残突伴孤星

魏了翁

《水调歌头·牛酒享宾客》

2.那首歌曲歌词第一句是孤星伴月

我的妈妈

《我爱我夫我爱子》主题曲

作词:东函

作曲:纪明阳

主唱:李羿慧

编曲:纪明阳

妈妈 妈妈 妈妈

海风冷冷吹

孤星伴寒月

为什么 为什么 鸟儿有巢

为什么 为什么 我却无家可归

妈妈啊 妈妈

你到底是在哪里

我好想你 我真的好想你

在你身旁 是多么温暖

在你身旁 是多么甜蜜

一样的妈妈

为何你总比别人痛

一样的妈妈

为何你总比别人苦

记得你说过

来年的春天

很快很快就会看到我们全家 团圆

海风冷冷吹

孤星伴寒月

为什么 为什么 鸟儿有巢

为什么 为什么 我却无家可归

妈妈啊 妈妈

你到底是在哪里

我好想你 我真的好想你

在你身旁 是多么温暖

在你身旁 是多么甜蜜

一样的妈妈

为何你总比别人痛

一样的妈妈

为何你总比别人苦

记得你说过

来年的春天

很快很快就会看到我们全家 团圆

3.“孤星伴月”是怎样的传说

孤 星 伴 月

我是天上离月亮最近的那颗星星的精灵。我喜欢在宇宙间游荡,自己自在,无所牵挂。

有一天,我就那么遇见了月亮,无意间看到了月亮上的一个影子,一个孤傲、清冷的影子。

蓦地里,我浑身一个激灵。他周身的冰冷和傲气,让我只想远远地逃开。怎么会有“他”的存在呢?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平淡着度过。我和我的星星到处飘荡,我一直在寻找快乐的天堂。偶尔遇见月亮,我淡淡的目光也会不经意地搜寻那个冷冷的影子,心底里希望有一天他会有所不同。可是,他会变得不同吗?

每天,我在茫茫宇宙间悠悠地飘来,又闲闲地荡去。某一天,在某一个角度,我又看到了月亮,和月亮上的他。这一次我们距离如此的近,我几乎看得清他的模样,感受得到他眼中那一抹淡淡的忧郁。他的眼睛原来是蓝色的,深深的幽蓝。

那一刻,突然我想停留,停下我飘荡了许久的脚步,静静地为他守侯,只为他眼中的那一汪幽蓝。我一直都是喜欢蓝色的,幽幽的蓝让我平静。

我安静地围着月亮旋转,一圈又一圈。群星闪烁的夜里,我只在角落里默默追寻那一汪幽蓝;了无星辰的夜空中,我便会使劲让自己闪亮,好让月亮上的他不会觉得寂寞孤单。我就这样绕着圆缺不定的月亮转了一圈又一圈。

他感觉到了!他终于感觉到了我的存在!

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我鼓起所有勇气,和他相视一笑。原来他也会笑的,原来他笑的样子这么迷人。他笑的时候,那一汪幽蓝背后似有一团艳丽的红色的火焰在跳动,在燃烧。不见了冷傲,不见了忧郁。我爱上了他笑笑的样子。

从那一天起,我开始恋爱,开始了我的恋爱。他注意到我,可是他没有爱上我。一见钟情吗?那从来都只是恋人们臆想出来的传说而已。

我和他,没有美丽的邂逅,我们的相遇是我一相情愿为他守侯等来的。当然,我们之后也没有甜蜜的爱情。我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就象最初。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爱他,爱他笑笑的样子,爱他笑得坏坏的样子。我知道他并非那么冰冷,并非那么忧郁,只是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有他的快乐。那么,我何必去打搅他呢?

我只要天天看到他,已经足够。我是个精灵,我根本负担不了一份爱,更不必再强求多一点。

我还是一个精灵,只是再也飞不起来。爱,好重,我背不动了。我不能放弃我的爱,只有选择放弃我自己。我留下我的星星陪着他。

于是,每当月亮出现在天空的时候,总会有一颗星星陪在他近旁,或明或暗。如此“孤星伴月”的美景,怎不让人浮想连翩。

不是凄凉,而是流于心底的温馨的爱。

那一轮皎洁变换的月

这一星微亮恒久的点

人间里有关你那么多的传说

却从不曾涉及我守望的痴念

默默地站在你的旁边

恍惚里已经是多少个千年

这亘古长碧的空

这日月流转的天

于这卑微的一隅

望着你光洁明亮的脸

看着你盈盈如水的眼

夜色增益着你的光彩

却淹没了我无尽的期盼

于这万万英尺以上的空间

于这星群里距你最近的这端

共你一起浏览

沧海桑田.尘世悲欢

以及今夜我莫名的,孤寂的

心酸

4.孤星伴月有什么讲究

月球在正月十二(2月20日)这天到达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月地距离为40.6万公里。到元宵节当天(2月23日),月球稍微靠近地球,但月地距离仍有40万公里左右,因此这天所见到的月亮会显得小了不少。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地球和月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所以当天看到的月亮“缩水”面积约为10%。

另据了解,正月十五晚上月亮位于狮子星座,月亮从狮子星座最亮的恒星“轩辕十四”北边仅3度(角距离)的地方通过,“轩辕十四”的星体是一等星,人们用肉眼可看见,此种天文现象被称为“孤星伴月”。

5.谁知道关于孤星伴月的详细故事

那是金星,就是长庚星。

一个月前(12月1日)是金星和木星的双星伴月(如图 /azmfq/pic/item/a424cd54c77d3748564e00d7.jpg ) 现在木星正在没入西南方低空,金星成为天上最亮的星星,比天狼星最亮时还要亮14倍左右,不过金星在夜晚一般不会超过8点,最近一个月7:40就落下了。 如图 /azmfq/pic/item/de02b7fa1da18e00a8d311e4.jpg?v=1。

6.关于“星,月”的诗

关于星: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鹊桥仙 (秦观•北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阃? 天高气寒,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闹如沸。

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西江月 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满庭芳·夜思 星汉无情,天河有意,东南西北相逢! 放眼关外,哪记旧寮蓬。

儿时山河幼时语,几曾见,友朋西东。 别更久,推杯换盏,醉靥双颊红。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秋夕 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王勃《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沈德潜-《枫江夜泊》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

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曹操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还有同名歌曲《西江月》。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核心用户 五周年 NBA

西江月

百科名片

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还有同名歌曲《西江月》。

目录

词牌简介

词牌别名

词牌来由唐教坊曲名

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西江月》词牌正体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说明

《西江月》别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词牌符号含义说明

西江月 苏轼(其一)原文

赏析

译文

西江月 苏轼(其二)原文

赏析

西江月 苏轼(其三)原文

赏析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其四)原文

赏析

西江月 贺词 (刘过)原文

赏析

西江月 司马光原文

赏析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曹雪芹)原文

说明

注释

赏析

西江月 北宋黄庭坚 (其一)原文

赏析

西江月 黄庭坚(其二)原文

赏析

西江月 宋江

西江月 贺铸原文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原文

赏析

西江月 张孝祥原文

赏析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原文

赏析

西江月 井冈山(毛泽东)原文

赏析

西江月 杨慎

歌曲一基本信息

歌词原文

歌曲二词牌简介

词牌别名

词牌来由 唐教坊曲名

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西江月》词牌正体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说明

《西江月》别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词牌符号含义说明

西江月 苏轼(其一) 原文

赏析

译文

西江月 苏轼(其二) 原文

赏析

西江月 苏轼(其三)

原文 赏析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其四)

原文 赏析西江月 贺词 (刘过)

原文 赏析西江月 司马光

原文 赏析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曹雪芹)

原文 说明 注释 赏析西江月 北宋黄庭坚 (其一)

原文 赏析西江月 黄庭坚(其二)

原文 赏析西江月 宋江西江月 贺铸

原文 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原文 赏析西江月 张孝祥

原文 赏析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

原文 赏析西江月 井冈山(毛泽东)

原文 赏析西江月 杨慎歌曲一

基本信息 歌词原文歌曲二展开 编辑本段词牌简介

70尺寸古装西江月

《西江月》,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1]

编辑本段词牌别名

又名 《白苹香》、 《步虚词》、 《晚香时候》、 《玉炉三涧雪》、 《江月令》, 另有《西江月慢》。

编辑本段词牌来由

唐教坊曲名

西江月

《乐章集》注:中吕宫。欧阳炯词,有“两岸苹香暗起”句,名《白苹香》;程珌词,名《步虚词》;王行词,名《江月令》。

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与西施的故事。

编辑本段《西江月》词牌正体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西江月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韵)。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两竿红日上花梢, 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说明

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1] 此 70尺寸古装西江月

调始于南唐欧阳炯,前后段两起句,俱叶仄韵,自宋苏轼、辛弃疾外,填者绝少,故此词必以柳词为正体。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西江月》第二句平声韵,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仄韵,如平声押“东”字,仄声须押“董、冻”字韵,不可随意押入他韵。其说正与柳词体合。若吴词之两段各韵,欧词之添字,赵词之不叶韵,皆变体也。 前段第四句,晏几道词“晓镜心情更懒”,更字仄声;后段第三句,司马光词“笙歌散后酒微醒”,笙字平声;末句,欧阳炯词“犹占凤楼春色”,凤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余参下词。

编辑本段《西江月》别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苏轼 点 西江月

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今古 仄仄平平仄仄叶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叶 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 按,欧阳韵,以“力、色”叶“衣、眉、期、枝”,盖遵古韵“陌、锡、职”通“寘、未”,以四支无入声也,不若苏词韵之“虞、麌、遇”本部三声者为合法,故采苏词为谱。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 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春风 来结梨花幽梦 平仄仄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香力添熏罗被 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换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换叶 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欧阳炯 西江月

月映长江秋水 分明冷浸星河 浅沙汀上白云多 雪散几丛芦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扁舟倒映寒潭里 烟光远罩轻波 笛声何处响渔歌 两岸苹香暗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寘”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赵以仁 夜半沙痕依约 雨余天气溟蒙 起行微月遍池东 水影浮花 花影动帘栊 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量减难追醉白 恨长莫尽题红 雁声能到画楼中 也要玉人 知道有秋风 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编辑本段词牌符号含义说明

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楷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编辑本段西江月 苏轼(其一)

原文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苏轼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西江月》苏轼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译文

事世恍如一场梦,人生经历了几个新凉的秋天。晚上风吹树叶的声音响彻回廊,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怕少有人陪,就像月亮一样,被云遮住了月光。中秋节里谁能陪我度过孤独的时光,无人回答,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向北方。

编辑本段西江月 苏轼(其二)

原文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赏析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编辑本段西江月 苏轼(其三)

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编辑本段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其四)

原文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扬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编辑本段西江月 贺词 (刘过)

原文

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刘过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赏析

韩侂胄在宁宗嘉泰四年(1204)决定北上伐金,在当时得到了包括辛弃疾在内的许多爱国之士的支持,但同时他们也希望作好充分的准备,以期获得全胜。 刘过在这首词中借贺生日预祝北伐的胜利,语带双关,把韩侂胄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词作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与豪情,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词中运用了许多典故、熟语和口语,读来亲切明快而不失雅致,十分切合为人祝寿的情境。此词语言流利、洒脱,近于辛弃疾的词风,充分体现了刘过作为辛派词人的特点。

编辑本段西江月 司马光

原文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司马光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赏析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 《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