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禁养政策

核心提示导读:2023年起,农村又要“禁养”是真的吗这4类养殖户应早做准备 时间如流水,一转眼2022年就要过完了,2023年就要来了,很多新的农村政策马上也要实施了,因而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农民朋友就特别关注,毕竟这些政策都关系到他们的

导读:2023年起,农村又要“禁养”是真的吗这4类养殖户应早做准备

      时间如流水,一转眼2022年就要过完了,2023年就要来了,很多新的农村政策马上也要实施了,因而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农民朋友就特别关注,毕竟这些政策都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比如前段时间笔者分享的农村养老金等一系列惠农正常,就能农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环境也成了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部分,毕竟农民生活想要好,环境也很重要,脏乱差的环境肯定不适合居住的,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

      为了改善农村的环境,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最近在网上就有消息称,为了保护农村环境,自2023年起,农村又要“禁养”了,谁养拆谁,这是真的吗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消息,给大家分析一下,这4类养殖户应早做准备。

为何要禁养

      其实说禁养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是“规范化养殖”。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兴起于80年代,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些猪、鸡、鸭等家禽家畜,不过那时候都是个人养殖,随着后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猪、鸡、鸭等禽畜肉需求大大增加,个人养殖逐步发展成为了大型养殖场。

      畜牧养殖业繁荣之后,自然给农民们增加了收入,但搞过养殖场的朋友应该知道,养殖场一旦管理不规范,粪便的排污不达标,就很容易对养殖场的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而且这个影响是越集中越污染,因而很多大型养殖场附近经常是臭气熏天,试问这样的环境,如何让人生活

      所以,为了让农村老百姓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规范养殖环境便成了农村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也就有了禁养一说,但不发展养殖畜牧业是不可能的,所以全部禁养也不现实,因此禁养也是有一个范围的,而这个范围便是网上那些消息说的农村又要“禁养”了,谁养拆谁。

      那么究竟是哪些养殖要被禁养呢主要有以下4类,望这4类养殖户早了解早做准备,别到时候被拆了都不知道自己出了啥问题。

哪些养殖户会被禁养

      第一,没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场要被禁养。有关部门会对养殖场所的用途实施管理和监管,做备案工作,同时也会对养殖场所的卫生健康标准做出评估,保证养殖场养出来的禽畜是符合食品安全的。所以一定要有养殖许可证的才是正规的养殖场,而没有养殖许可证的都是违规的,这类养殖场就要被拆掉。

      第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要被禁养。养殖场所是一定会产生粪便、食物残渣等污染物的,若是养殖场所没有相应的处理设备,或者没有相应处理办法,而是到处排放,势必会污染周边环境的,这种没有达到养殖环保要求的养殖场就要被禁养。

      第三,乱用抗生素的养殖场会被禁养。很多养殖户对于禽畜类疾病认识不够,只要自己养殖的禽畜生病,就只会用抗生素,这样会让养殖出来的禽畜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吃了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危害的。

      实际上要懂得预防,科学的使用疫苗,并做好定期消毒,这样才会减少禽畜生病。另外,每种抗生素的效果是不一样,乱用的话也是很危险的。你想想,要是一个人生病了,乱吃药的话,是不是会出问题用在禽畜身上也一样,所以为了保证禽畜符合食品安全,这类乱用抗生素的养殖场也会被禁养。

      第四,使用泔水喂养的养殖场会被禁养。泔水即潲水,一般是人们吃不完饭菜剩下的东西,在以前的时候,农村老百姓在养猪、养鸡鸭的时候,都习惯用潲水来养,因而很多人觉得这样养殖没有啥问题。

      其实不然,潲水并不卫生,其中可能存在化学用品或危险用品,容易引起禽畜中毒、生病等问题。而且潲水若是放置时间太长,也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有害物质,这样禽畜吃了之后,不仅体质会下降,抵抗力差,还有可能会产生传染病,从而影响禽畜的品质。

      总的来说,确实会禁养,但主要是针对那些不规范的养殖场,若是你的养殖场规范,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其实,国家出台的这些“禁养”规定,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畜牧养殖业,从而改善养殖场所的环境,这样不仅可以让养殖户所养殖出来的禽畜品质更高,更能赚钱,也能更好的保护农村的环境,让农村老百姓也能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可谓是一举多得。

农民能随便建养殖场吗?

农村土地可以搞养殖。农用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土地利用分类中的一级分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包括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可调整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晒谷场等)。

可以向当地村委会或乡镇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根据农民的申请,乡镇或村委会经过审核同意后,作出审批并划拨一定面积的集体土地,作为申请人的养殖用地,但通常村委会都是以发放承包的形式,与申请人签订养殖土地承包使用协议书。

做完承包手续后才可以进行养殖项目的实施,在这种经过审批并办理了承包协议手续的养殖专用土地上,可以建设养殖圈舍、饲料贮藏室、饲养人员宿舍等基本设施。承包的是基本良田,那么,只能做传统农作物和非树干类药材等经济作物,在基本良田上面搞养殖并且建圈舍是不允许的,因为国家对农村基本良田有规定,不能改变其使用性质。

扩展资料:

国家对农村养殖业也有一些相应扶持政策,乡政府或村委会通常都有一些发展设施农业的集体土地,这些集体土地中,包括荒山地、不适合种植的荒地、沙化地、碱滩地、旱地等等,这些土地都是不适合种植的村集体土地, 这种土地村委会除了用于给农民划分宅基地以外,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被当做农民养殖用地和村办集体企业用地等等。

人民网—下岗女工承包土地搞养殖 奋斗成酒店老板

人民网—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农村土地可以释放更多红利

2022年农村禁养政策

养殖场不是随便建的,有些农民有误解;

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在2019年9月4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猪养殖用地空间,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

另外,2019年12月17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

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其中,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包括养殖生产及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用地等。

由上可知,一般耕地等农用地用于养殖确实不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但也不是说养殖用地不用审批了,农民可以随便建养殖场了。

二、在农村耕地建养殖场需去哪些部门办哪些手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

(一)在农村耕地上办养殖场需符合下列条件:

1养殖场建设符合乡镇整体规划和畜牧发展规划;

2场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3选址符合防疫条件;

4符合环保要求。

(二)需要办理如下手续:

1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建设地址应符合规划,不得位于畜禽养殖禁养区内。选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否则无法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小区)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3到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

4到生态环境部门申报环评手续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另外,如果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还需要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验收,省农业厅审批发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凭此证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为什么现在农村不允许个人养牛羊猪了?

亲亲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亲2022年农村禁养政策:“十四五”期间,七个部门已经发布了一份和农村农业有关的保护规划,文件全称为《关于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的监管力度,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及排污许可制度。同时,依法严查污染环境的行为。第二条线:养殖场地不符合规范近日发布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原本放宽的养殖用地规定再次缩进,明确养殖项目不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即使是少量和划补也是不允许的。与此同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科学文化教育研究区也都是不允许检车养殖场的。第三条线:养殖饲料不过关除此之外,对于饲料的严格规范,不能和以前一样随便喂东西。养殖中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饲喂点东西,像以前会有人专门收购泔水用来喂猪的,现在不要说是收购了,白送的也不能用来作为饲料喂养。第四条线:违规使用药物自从“无抗”条文下来之后,许多饲料厂家已经做了改变,但是还是有一些养殖户觉得使用抗生素能让猪长得更快,而这些都被命令禁止了。

主要是国家划分的一些区域为禁养区。这些地方就不准养猪。现在养猪也要环保认可。非居住区等等一些要求。

国家禁止农村养猪法律法规

规模养殖需要办理环境评价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散养户需要建立养殖档案,无需办理证件。

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建设规模动物养殖场或者小区,需要按照规定办理环境评价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达到规定要求才可以建设养殖场,并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达不到规模户的标准只是属于散养的话,需要按规定建立养殖档案,无需办理相关证件。

哪些区域会被划为畜禽“禁养区”

1、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2、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4、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为什么要划定禁养区?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恶臭等养殖废弃物产生量也迅速增加,这导致了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同时,畜牧业发展存在另一些问题,如养殖布局不够合理、生态养殖覆盖面和废气物深化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等。

为防治畜禽污染、推进畜牧业生产发展,根据三大新政,各地陆续划出禁养区。在禁养区内不得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