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景区于每年的中秋节期间举行一次月亮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参加游园活动等。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月亮文化节期间门票收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今年的月亮文化节吸引了约1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景区门票收入达到200万元左右。其中,成人门票收入为150万元,学生门票收入为25万元,老年人和军人门票收入分别为10万元和5万元左右。
可以看出,景区门票收入主要来源于成人游客,占据了总收入的75%以上。此外,由于景区推出了多项优惠措施,如早鸟票、团购票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使得门票收入更加丰厚。可以预见,随着景区服务越来越完善,文化节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未来景区的门票收入也将会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景点门票资金基本分两种类型
1、国家级景区,这种门票收入是先上交国家财政然后由国家支配的。
2、地区性景区,这种门票收入是上交地方财政后由地方支配。现在有很多地区以经取消了收取门票费用以提高客源量,带动其它产业收入,比如杭州西湖,去年南京中山陵也取消了门票,和广东青岛等地区的沙滩等。
我国旅游景区目前为何以门票收入为主?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旅游产业结构所限制的,首先国人的旅游消费取向是以游山玩水,休闲度假,放松心情为主,国内大部分的景区也是以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而设。而国外游主要是去进行大都市体验,他们谈不上收不收门票,因为根本没法设立门票机构。而人们去国外旅游,其目的无非是领略异域风情,感受当地特色文化,都市气氛,享受大都市消费热情,如法国巴黎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也是这种运作模式。但是这种消费市场根本满足不了大众的消费导向,因此,作为以山水风光为主体的旅游景区显然有他存在的必然性。反过来说,我们现在针对破坏景区自然景观环境的一些建筑和经营方式也进行了大刀阔斧删减,景区内可进行的营业性项目减少,景区的收入何来,所以也只能以门票收入为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