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桶金
1998年,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2、创立腾讯
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作为一家没有风险资金介入就成立的软件公司,初期的每一笔支出都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伴心惊。
3、困难机遇
初期发展过程中,腾讯经过一个很重要的赔偿官司 :在1999-2000年左右,仿照ICQ开发的OICQ抢了很多ICQ的用户群,尤其是中国大陆用户。
后来ICQ公司通过法律途径,最终判定腾讯败诉,停止使用OICQ这个名称,并归还OICQ域名给ICQ公司,同时赔偿了一定金额的费用,自此腾讯便使用了QQ这个名称。
4、资金困难
创业之初,马化腾率领自己的团队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但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腾讯的产品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
5、柳暗花明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获得了第一笔投资。腾讯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 。
6、榜单排名
2014年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中马化腾以财富1007亿元荣登榜首,相比于2013年,财富增长了540亿元。
2015年02月13日,入选“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活动获奖名单。
—马化腾
人生一个乐事就是创业有成,但创业成功并非易事。看看那些企业家创业的 故事 ,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 方法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关于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希望能够引起您的共鸣。
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一股灾之下他和小伙伴们 用一个模型将150万
变成750万去年的股灾让不少股民损失惨重。然而,他和小伙伴们用一个数学模型运作的资金,却几乎毫发无损,还有正收益,这或许就是量化投资的魅力。而他就是实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凌山,一个敢想敢干的85后创业者。
兴趣是成功最初的开始
2009年,凌山从广东工业大学 毕业 后,进入某大型商业集团从事技术工作。每天监控设备、维护网络的工作,让他觉得难以忍受。
凌山说,自己从小就对数学特别着迷,到了高中接触到微积分、概率等知识后,他更觉得数学是个神奇的东西。“高中时,我也喜欢看 足球 ,但别人看球是享受比赛,我想的却是球赛的胜负中是否有规律可循。”于是,他开始研究这些比赛中比分的内在规律,并有了用智能自动交易方法来实现盈利的想法。
兴趣或许就是成功最初的开始。对数学的喜爱和持续钻研,让他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还让他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北京一家量化研究院的数学专家,教给了他一整套 学习方法 和策略。学习后,他发现这样的方法是可以应用在商品、金融、股票、债券、外汇等多个市场的。凌山惊叹:“这才是数学的主战场啊!”并萌生了借此创业的想法。

熬过“99%”的出租屋死亡时光
2010年中,凌山辞职开始创业。初创期的目标很简单,研发出一套自动交易软件,去资本市场获利。
“我和几个小伙伴跟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凑了150万元,租了个四、五十平米的出租屋,购买了电脑和一些简单设备就开始了。”凌山称,初始有5名创始人,都是同学朋友,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走到了一起。
创业的日子很苦,每天就是编程、修改、测试,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工作,他们终于设计出一套自动交易软件。软件出来了要测试,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艰难地又凑来150万元后,他们利用这个软件将钱全部投向了国际市场,有的套利,有的利用波动赚点差价,同时进行量化对冲,短短几个月就赚到了600万元,150万变成750万,交易系统测试成功!
“可以说,99%的创业者最终都倒在了出租屋时光。那时候,我们也差点熬不住,可我一直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下,当你觉得坚持不住的时候,哪怕再多坚持一分钟,你也可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想做量化投资界的“平安”
赚到了600万元后,凌山和小伙伴们成立了实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量化投资和私募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2013年,将公司总部搬到了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一年三百多万元的租金让他感觉“更有动力”。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想把投资系统推销出去并非易事,更何况是认知度很低的量化投资。电话营销、熟人推广、陌生 拜访 ,种种方法他们都用过,开始很难,但随着在熟人圈推广,做口碑营销和机构营销,局面慢慢打开,管理的私募客户资金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稳定增长到3个多亿,凭借着4%-5%的管理费收入,还清了债务、实现了盈利。
真正的转折来自于2015年新的三位创始人的加盟。他们是著名投资人柯利明和另外两位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海归派人士。新的资源使公司进入快车道,除了做好本业,他们也开始计划涉足影视娱乐界,将量化投资法应用到更多行业。
“如果一定要让我说一个奋斗目标的话,那我的理想就是成为量化投资界的‘平安’,立足本源,拿到金融全牌照,扎扎实实地打造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凌山称。
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二普通人的逆袭:从下岗工到产值上亿的企业家
在中江,只要说起代明生,人们都不陌生,因为他的路灯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大年初八,工人们还没有正式上班,代明生已出现在办公室,忙开了。
从最初在丝绸厂打工到后来下岗,再到白手起家创业,今年48岁的代明生已是德阳中江一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的总经理。他说,当年创业最艰辛时都想放弃了,是一帮老伙计的支持让他挺了过来。直到现在,代明生还是喜欢没事时就泡在生产车间,“这样才能找到感觉,才会有发明创造、创新的冲动。”
1987年,刚满19岁的代明生来到中江县凯江丝绸厂,当上了机修工。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用5年时间,成长为技术科科长。
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丝绸厂破产改制,代明生下岗了。他跟几个同事在外承包安装灯杆,看到了市场商机,于是琢磨着自己搞生产。
没有技术,代明生便到江苏丹阳一家灯杆厂打工,顺便“偷师学艺”。几个月后,他回到中江开始创业。买不起弯曲钢管的专业设备,他就用土办法来试验,最后发现用卷扬机拉弯很实用,且成本只有采用专业设备的十分之一。
有了产品,他们又四处找市场,最终在绵阳安县秀水镇赚到了第一桶金——差不多20万元。从秀水为起点,他们拿下了周边乡镇的灯杆弯臂业务,并由此一步步拓宽市场,走出省外、走向全国。
如今,代明生的企业年产值已上亿,其灯杆产业已发展到第四代。指着窗外的工地,代明生说,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集成式LED模组10万套、一体化LED节能照明产品10万套。
代明生说,自己是踩着黄泥巴长大的农民,已习惯了生产车间的生活,“只要不在办公室,不跑业务,我就到车间和工友们一起烧电焊,琢磨创新的事儿。”

从机修工到下岗工人,再到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家,代明生已实现了“普通人的逆袭”,可他依然喜欢走进生产车间钻研琢磨,如今公司已取得80多项专利,“在西南地区,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他说,只有在生产一线,才能把技术和产品结合起来,摸着电焊机切割机才能找到感觉,才会有发明创造、创新的冲动。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全部的内容,包括:马化腾的创业经历、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