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报警代码故障分析一报警代码21故障原因:编码器与驱动器之间的通讯中断,并激活了通讯中断检测功能。应对措施:按照接线图,正确连接编码器线路。纠正错误接线二报警代码23故障原因:主要是噪声引起了一个错误数据,数据不能够发送到驱动器,即使编码器电缆已连接,但通讯的数据有问题。应对措施:确保编码器电源电压是DC5V+-5%(475-525v)尤其是电缆很长时必须特别注意。如果是电机电缆与编码器电缆捆绑在一起,请分隔开来布线。三报警代码24故障原因:位置偏差脉冲计数器之值大于参数PR70(位置偏差过大水平)的设定值。1电机没有按照指令脉冲正确的运转。2PR70值设得太小。应对措施:按照指令脉冲正确的运转,监测转矩监视器,确保输出转矩不饱和,调整增益。将PR5E和PR5F设为zui大,按照接线图,正确连接编码器线路、2)增大PR70数值。四报警代码25故障原因:由外部反馈监置检测出的负载位置与编码器检测出的电机位置不吻合,超过了参数PR7B(混合控制偏差过大水平)的设定值。五报警代码26故障原因:电机的转速超过了参数PR73(过速水平)设定值避免指令速度过高。检查指令脉冲频率和分倍频比率。对于不恰当的增益引起的过冲。应对措施:请正确的调整增益。按照接线图,正确连接编码器线路六故障代码27故障原因:参数PR48-PR4B(电子齿轮的第一,第二分子,分母)设置不正确。检查PR48-PR4B参数值。设置正确的分倍频比率,应对措施:保证经过电子齿轮后的指令脉冲频率最大不超过2MPPS。以及输入到偏差计数器里的脉冲不超过500KPPS七报警代码28故障原因:外部反馈装置的数据出现通讯异常。主要是因为噪声导致的数据出错。不管连接线路是否正确,都有可能有此报警。确保外部反馈装置的电源电压DC5V+_5%(475-525V)尤其是在采用一个较长的反馈装置时。如果电机电缆与外部反馈装置的连接线捆绑在一起,请分隔开来布线。应对措施:参照接线图,将屏蔽线接到FG上八报警代码29故障原因:位置偏差计数器的数值超出了2z7(13417729)确保电机按照指令脉冲正确运转。监测转矩监视器,确保输出转矩不饱和。调整增益。将PR5E和PR5F设到最大。应对措施:按照接线图,正确连接编码器线路。九报警代码35故障原因:外部反馈装置与驱动器之间的通讯中断,并激活中断检测功能。应对措施:定期检查外部反馈装置的接线,纠正接线错误。
编码器为什么损坏?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一般的光电编码器主要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在伺服系统中,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原理如图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90°的2个通道的光码输出,根据双通道光码的状态变化确定电机的转向。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3种。

慈星电机升降电机编码器故障怎样修
一、编码器损坏的原因
1、编码器本身错误:是指编码器本身元器件出现错误,导致其不克不迭产生和输出精确的波形。这种情况下需更换编码器或维修其内部器件。
2、编码器连接电缆错误:这种错误出现的几率 最高,维修中经常碰着,应是优先考虑的成分。常日为编码器电缆断路、短路或接触不良,这时需更换电缆或评论辩论。还应特别把稳是不是因为电缆坚固不紧,构成松动引起开焊或断路,这时需卡紧电缆。
3、编码器+5V电源低落:是指+5V电源过低, 常日不克不迭低于475V,构成过低的原因原由是供电电源错误或电源传送电缆阻值偏大而引起耗费,这时需查验电源或更换电缆。

1、伺服反应来讲,有些振动是由机电本体的振动惹起的,比方:机电所处的机器布局的振动、机电必要随负载持续活动等等,这类环境是比拟随便纰漏防备和防止的,由于这类振动看上去就比拟直观,也随便纰漏丈量和采用改正步伐,只需可以或许或许或许将机电本体的振动强度节制在其标称的振动品级(加速度和频率)范围内,就基本上可以或许或许防止这类振动对伺服机电和反应带来的危害了。
2、尚有一些情况,振动是在电机运行进程傍边伴随机械轴旋转而引起的,比喻:伺服电机轴输出侧受到过大的轴向力浸染,在运行时发生前后窜动构成编码器机械轴的轴向振动;或者,伺服电机在运行时,其输出轴长期受到过大的径向力浸染,构成电机轴和轴承的磨损,进而使得电机轴在高速旋转时因偏心而发生剧烈振动等等。

广日电梯sincos编码器故障怎么处理
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AL10 欠压
电源电压过低。MR-E-□A:160V 以下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电源电压太低。 →检查电源系统
·控制电源瞬间停电在60ms以上。 →检查电源系统
·由于电源容量过小,导致启动时电源电压下降。 →检查电源系统
·电源切断5秒以内再接通。 →检查电源系统
·伺服放大器内部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12 存储器异常1、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13 时钟异常、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14 看门狗异常、→更换伺服放大器
AL15 存储器异常2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12:RAM ROM异常
AL.13:印刷电路板异常
AL.14:CPU异常
AL.15:EEPROM异常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放大器内部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16 编码器异常1
编码器和伺服放大器之间通讯异常。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接头CN2没有连接好。 →正确接线。
·编码器故障。 →更换伺服电机。
·编码器电缆故障。(断路或短路) →修理或更换电缆。
·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之间配合有误。 →使用正确的配合
AL17 电路板异常2、
AL19 存储器异常3
AL.17:CPU·零部件异常
AL.19:ROM存储器异常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放大器内部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1A 电机配合异常
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之间配合有误。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之间的配合有误。 →使用正确的配合。
·参数No0选择的伺服电机与当前使用的伺服放大器不匹配。 →正确设定参数No0。
AL20 编码器异常2
编码器和伺服放大器之间通讯异常。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编码器接头CN2没有连接好。 →正确接线。
·编码器电缆故障(断路或短路) →修理或更换电缆
·编码器故障。 →更换伺服电机。
AL24 主电路异常
伺服电机输出端(U·V·W相)接地故障。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在主电路端子(TE1)上电源输入和输出接线有断路。 →修理电线。
·伺服电机动力线表面损坏。 →更换电线。
·伺服放大器主电路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制动电流超过内置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的允许值。
再生制动晶体管异常。
内容:制动电流超过内置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的允许值。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参数No0设定错误。 →正确设定参数No0 。
·未连接内置的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 →正确接线。
·电源电压异常(260V以上)。 →检查电源。
·高频度或连续再生制动运行使再生电流超过了内置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的允许值。 →降低制动频度。→更换容量大的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减小负载。
内容:再生制动晶体管异常。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内置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或再生制动选件。
·再生制动晶体管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25 绝对位置数据丢失 电池连接线松动或电压偏低
AL30 再生报警 检查再生能耗电路、减小负载
AL31 超速
转速超出了瞬时允许转速。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指令输入脉冲频率过高。 →正确设定指令脉冲频率。
·加减速时间过小导致超调过大。 →增大加减速时间常数。
·伺服系统不稳定导致超调。 →重新设定增益。不能重新设定增益的场合:①负载转动惯量比设定的小一些。②重新检查加减速时间常数的设定。
·电子齿轮比太大。(参数No3、No4) →正确设定。
·编码器故障。 →更换伺服电机。
参数No3
有标记的参数,设定后需将电源断开,再重新接通电源,参数才会生效。
电子齿轮(指令脉冲倍率分子)
电子齿轮设定错误可能导致错误运行,必须在伺服放大器停止输出的状态下进行设定。
为输入指令脉冲设定对应的倍率。
(注)设定范围是:1/50<CMX/CDV<500。
下式中伺服电机每转输入脉冲数的设定是可以改变。
(例)HC-KFE系列:10000 pulse/rev的场合
如果设定值是0,可根据连接的伺服电机的分辨率自动的设定这个参数。
初始值:1
设定范围:0、1~65535
AL32 过流
伺服放大器的输出电流超过了允许电流。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放大器输出侧U·V·W相存在短路。 →正确接线。
·伺服放大器输出侧U·V·W相接地。 →正确接线。
·由于外来噪声的干扰,过流检测电路出现错误。 →实施抗干扰处理。
·伺服放大器晶体管(IPM)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33 过压
直流母线电压的输入在400V以上。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内置的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的接线断路或接触不良。 →更换电线。→正确接线。
·再生制动晶体管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内置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的接线断路。 →使用内置再生制动电阻时,更换伺服放大器。→使用再生制动选件时,更换再生制动选件。
·内置再生制动电阻或再生制动选件的容量不足。 →使用再生制动选件或更换容量大的再生制动选件。
·电源电压太高。 →检查电源系统
AL35 指令脉冲频率异常
输入的指令脉冲的脉冲频率太高。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指令脉冲频率太高。 →改变指令脉冲频率使其达到合适的值。
·指令脉冲混入了噪声。 →实施抗干扰处理。
·指令装置故障。 →更换指令装置。
AL37 参数异常
参数设定值异常。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由于伺服放大器的故障使参数设定值发生改变。 →更换伺服放大器。
·没有连接参数No0选择的再生制动选件。 →正确设定参数No0 。
参数No0
有标记的参数,设定后需将电源断开,再重新接通电源,参数才会生效。
控制模式·再生制动选件选择:
选择电机容量·电机系列·控制模式·再生制动选件。
□ □ □ □
1 2 3 4
1选择电机容量
0:100W
1:200W
2:400W
3:500W
4:750W
5:1KW
6:15KW
7:2KW
2 选择再生制动选件
0:不用
1:备用(请不要设定)
2:MR-RB032
3:MR-RB12
4:MR-RB32
5:MR-RB30
6:MR-RB50
3选择电机系列
0:KFE
1:SFE
4 选择控制模式
0:位置
1:位置和速度
2:速度
初始值:0000(MR-E-10A), 1000(MR-E-20A), 2000(MR-E-40A), 4000(MR-E-70A), 5010(MR-E-100A), 6010(MR-E-200A),
设定范围:0000h~7912h
主电路器件异常过热。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放大器异常。 →更换伺服放大器。
·过载状态下反复通过“ON-OFF”来继续运行。 →检查运行方法。
·伺服放大器冷却风扇停止运行。 →修理伺服放大器的冷却风扇。
AL42 反馈报警 编码器信号丢失→更换伺服电机
AL45 主线路过热 检查冷却系统、驱动方法检查、更换伺服放大器
AL46 伺服电机过热
伺服电机温度上升热保护动作。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电机环境温度超过40度。 →使伺服电机工作工作环境温度在0~40度之间。
·伺服电机过载。 →减小负载。→检查运行模式。→更换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
·编码器中的热保护器件故障。伺服电机冷却风扇异常 →更换伺服电机。
AL50 过载1
超过了伺服放大器的承载能力。
负载率300%:25s以上
负载率200%:100s以上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放大器用于负载大于其连续输出能力的场合。 →减小负载。→检查运行模式。→更换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
·伺服系统不稳定,发生振动。 →进行几次加减速来完成自动增益调整。→修改自动增益调整设定的响应速度。→停止自动增益调整。该用手动方式进行增益调整。
·机械故障。 →检查运行模式。→安装限位开关。
·伺服电机接线错误。伺服放大器的输出U·V·W和伺服电机的输入U·V·W相位没有接对。 →正确接线。
·编码器故障。 →更换伺服电机。
编码器故障: 使伺服马达停止输出,缓慢旋转伺服马达的轴,这时反馈的脉冲累积的数值
应和转动的角度成比例关系,可判断编码器有故障。
AL51 过载2 检查操作参数、正确连接、调整加减速时间、更换伺服放大器、更换伺服电机
AL52 误差过大
偏差计数器中的滞留脉冲超出了编码器分辨率能力×10(pulse)。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加减速时间常数太小。 →增大加减速时间常数。
·转矩限制值(参数No28)太小。 →增大转矩限制值。
·由于电源电压下降,致使转矩不足,伺服电机不能启动。 →检查电源的容量。→更换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
·位置控制增益1(参数No6)的值太小。 →将设定值调整到伺服系统能正确运行的范围。
·由于外力,伺服电机的轴发生旋转。 →达到转矩限制的场合,增大转矩限制值。→减小负载。→选择功率更大的伺服电机。
·机械冲突。 →检查运行模式。→安装限位开关。
·编码器故障。 →更换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接线错误。伺服放大器的输出U·V·W和伺服电机的输入U·V·W相位没有接对。 →正确接线。
参数No28
有标记的参数,设定后需将电源断开,再重新接通电源,参数才会生效。
内部转矩限制1:
设定最大转矩=100%。
用以限制伺服电机的最大输出转矩。
如果设定为0,那么不输出转矩。
初始值:100 %
设定范围:0~100 %
用于设定位置环1的增益。
如果增益变大,对位置指令的跟踪能力也增强。
自动调整时,这个参数将被自动设为自动调整的结果。
初始值:35 rad/s
设定范围:4~2000 rad/s
AL73 辅助脉冲频率报警 脉冲输入要达到600KPPS
AL74 选卡存储器异常 →更换选卡板
AL75 选卡存储器异常2→更换选卡板
AL8A 串行通讯超时
RS-232C或RS-422通讯中断的时间超过了参数No56的设定值。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通讯电缆断路。 →修理或更换通讯电缆。
·通讯周期长于参数No56 的设定值。 →正确设定参数。
·通讯协议错误。 →修改通讯协议。
参数No56
有标记的参数,设定后需将电源断开,再重新接通电源,参数才会生效。
串行通讯超时选择:
用于设定通讯超时的时间[S]。
如果设定为0,那么不做超时检查。
初始值:0
设定范围:0、1~60 s
AL8E 串行通讯异常
伺服放大器和通讯设备(计算机等)之间出现通讯出错。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通讯电缆故障。(断路或短路) →修理或更换电缆。
·通讯设备(计算机等)故障。 →更换通讯设备(计算机等)。
88888 看门狗
CPU·部件异常。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伺服放大器内部故障。 →更换伺服放大器。
AL90 零点设定错误 零点复位、重新确认零点位置
AL96 零点设定错误 减少干扰的影响
AL9A 数字开关报警 正确设定参数
AL9F 电池报警 电池电压过低、更换新品完好电池36V
编码器35赫兹故障怎么解决
断开所有输出口;封锁变频器输出;保存当前故障状态。
1、检查复核变频器的设定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在轿厢内将检修开关置于检修状态。然后轿厢内不要留人,而上机房控制屏上操作。
3、此时pc机输入点x7亮,x10灭可用轿内检修方式试运行。
4、轿内检修上行可用11l14高层站的内指令输入点短接。
电梯编码器是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编码器干扰故障的解决方法
编码器故障一般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需要尽快解决。如果编码器的频率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电缆连接不良、电源问题或设备老化引起的。可以尝试检查连接是否松动,并检查电缆是否有磨损或损坏,需要更换电缆及部件。如果编码器的频率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电源问题引起的。可以检查供电电源是否稳定,并确保输入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则需要更换整个编码器。最好联系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一步:隔离措施:隔离是破坏干扰途径、切断耦合通道,从而达到抑制干扰的一种技术措施。编码器工作电源如果选择 DC/DC 隔离电源,主要使用在供电电源系统有很多同时在工作的器件,现场出现较为严重干扰的情况。增量信号接收的光电耦合器隔离,应用于增量脉冲信号的接收单元电路中。光电耦合器是一种电光电耦合器件,它的输入量是电流,输出量也是电流,但是输入、输出之间从电气上看却是绝缘的。保证了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电气隔离。
第二步:编码器安装的绝缘隔离:在有大型电机和变频器的场合下,如果碰到有干扰问题,那很有可能是遇见电机外壳“交流漏电”了。电动机本身同时也是一个发电机,在启动的瞬间,电机动力与“发电”反电动势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使电机产生加速运动,但这种不平衡也有可能会在电机外壳上产生瞬间的交流漏电,我们在检查电机外壳的接地只是静态测得的电阻量,无法确定在电机启动的瞬间能够有很好的交流导通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编码器外壳(包括编码器的转轴)要与电机外壳绝缘隔离。
第三步:编码器电源:选择具有宽工作电源与信号短路保护的编码器,很多的编码器干扰来自于其供电电源的波动,和电源 0V 基准的破坏。要避免此类干扰情况的出现,现场的编码器应由特定的工作电源独立供电,并且在输出功率选择上需做到足够大(编码器标示功耗的2倍以上);同时,选择的编码器应具有宽工作电压,例如 9~30Vdc 甚至 5~30Vdc 的工作电压,这表明编码器内部电路对工作电源的设计,已经考虑了输入电源的降压稳压滤波,有较好的电源抗波动性干扰的性能;另外,在选择编码器时,需考虑信号对电源的短路保护(信号线对电源的正负极短接不会“烧”坏编码器),就是说编码器设计中已经对信号的 0V 基准波动有了过滤或截断设计。
第四步:信号电缆选择,选择专业的编码器专用双绞屏蔽电缆,不仅仅是编码器内部电路的保护,编码器自带的用于输出信号的信号传输电缆,以及外接的加长信号电缆,都应选用编码器信号专用的双绞屏蔽电缆,并且电缆需要有超细的高密度高导通性的金属细线编织成的屏蔽保护层,可以吸收外部辐射的高频电磁场变化,从而起到屏蔽保护的作用。
第五步:反向通道:反向通道是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额外地输出 A、B 和 Z 通道的反相信号。这种传送标准特性符合 RS422 接口,并且推挽式输出也可以自选反相输出。
第六步:增量编码器的信号选择,应选择具有反相通道的输出信号(HTL-G6),一方面,具备 9~30V 的宽电源与极性、短路保护功能的编码器不易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干扰源对于编码器正反相的信号的干扰作用相当,干扰在编码器接收设备中可抵消,此类增量编码器信号传递可达到无干扰传输,传递也更远专用电缆可达到 200米,依据电缆、现场情况与信号频率。
第七步:电磁屏蔽,电磁屏蔽也是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罩、屏蔽盒等不同的外形,将被保护的电路包围在其中。它屏蔽的干扰对象不是电场,而是高频( 40KHz 以上)磁场。干扰源产生的高频磁场遇到导电良好的电磁屏蔽层时,就在其外表面感应出同频率的电涡流,从而消耗了高频干扰的能量,使电磁屏蔽层内部的电路免受高频干扰磁场的影响。
第八步:静电屏蔽,静电屏蔽就是用铜或铝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为材料制作成封闭的金属外壳,并与地线连接,把需要屏蔽的编码器电路置于其中,使外部干扰电场的电力场不影响其内部的电路。反过来,编码器内部电路产生的电信号也无法外逸去影响外部电路。静电屏蔽不但能够防止静电干扰,也一样能防止交变电场的干扰,所以许多仪器的外壳用导电材料制作并且接地。
以上就是关于伺服电机编码器故障代码全部的内容,包括:伺服电机编码器故障代码、光电编码器故障原因、编码器为什么损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