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产2~4t级直升机的动力装置,中国于1980年向法国711 公司购买了ArrieL1C、1C1涡轮轴发动机生产许可权,引进了该型发动机全套设计图纸、工艺、冶金、检测和装配、试车等技术资料。1981年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法国透博梅卡公司(TM)签订了阿赫耶系列发动机生产专利转让合同,由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按阿赫耶系列发动机全套设计、工艺、冶金和检测资料生产WZ8系列涡轴发动机。此后,中、法双方于1992年、1996年两次延长技术合同,先后引进了阿赫耶1D、1D1、1M、1M(1型发动机的技术专利,成功研制了涡轴8A、涡轴8D、涡轴8E、涡轴8F系列发动机 。
阿赫耶涡轴发动机系70年代研制的产品,它采用了许多新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为了逐步掌握这些新技术,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对WZ8系列发动机的研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法国材料生产。先将TM公司生产的各单元体、排气段、连接件和法国产附件装配成整机,在经过法方检验合格的试车台上试车后交付出厂。然后,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用法国材料生产M01(附件传动单元体)、M04(自由涡轮单元体)和M05(减速器单元体)3个单元体以及排气段、连接件和部分附件,与TM公司生产的M02(轴流压气机单元体)和M03(燃气发生器单元体)以及法国产附件组装成整机,经试车后交付。最后,用法国材料生产所有5个单元体、排气段、连接件和部分附件,与法国产其余附件组装成整机,并经150小时持久试车后交付。第二阶段为国产化阶段。除了极少数零件之外,所有原材料、毛坯和成、附件均立足于国内来生产。在国产化过程中,新研制的24种金属材料、64种非金属材料及60种锻、铸毛坯均通过了国家级或其他级别的评审鉴定,绝大多数国产化成、附件已通过鉴定或设计定型,整机国产化率已达91%。
国产化WZ8A发动机按法方提出的考核大纲进行了2000个典型飞行循环的试车(1000小时)及7000次低周疲劳试车;两台国产化发动机首飞100小时后于1992年11月通过了由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局和航空航天工业部主持的鉴定,投入小批量生产。
在国产化WZ8A发动机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根据TM公司提供的全套资料,按国产化的原则又研制了WZ8E及WZ8D两种型别的涡轴发动机,分别于1994年7月及9月通过了法方规定的150小时持久试车考核,同时又在试验器上进行了有关的鉴定试验。1994年9月,该两型发动机通过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持、分别有海军及总参陆航局参加的阶段性鉴定,于1994年年底装机首飞。多用于直9系列直升机,中国军用直升机大都配置了此型发动机。

中国有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吗
1893年,德国的鲁道夫·狄塞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机。蒸汽机发明以后,鲁道夫·狄塞尔在慕尼黑技术大学上学时就对“蒸汽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1892年,年仅34岁的鲁道夫·狄塞尔就取得了将空气压进容器并且和煤粉充分混合直至被压燃而提供动力的机械装置的发明专利。次年,位于德国奥古斯堡的MAN公司根据这一专利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的原型机,并将它命名为“狄塞尔”发动机。
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狄塞尔发动机从诞生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幸的是,狄塞尔在他55岁那年逝世了,他没能亲眼见到他发明的发动机装在汽车上。10年之后,MAN公司终于在柏林的汽车展览会上推出了第一台装在卡车上的狄塞尔发动机。
后来,设在曼海姆的奔驰公司制造出了带预燃室的狄塞尔发动机,并且将它装在了自己的卡车上。1936年,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装有狄塞尔发动机的轿车。一直到今天,柴油机的英文名称依然是“DIESEL ENGINE”,即“狄塞尔”引擎。
扩展资料:
发动机技术:
1、涡轮增压
增压中冷——空气冷却和水冷。
涡轮增压是提高升功率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再次利用了废气能量,使发动机的热效率也有一定提高。
2、可变涡轮截面
增压压力闭环控制方法,废气放气阀控制,可变涡轮截面控制。
3、缸内直喷
单喷,双喷,更好地组织燃烧过程。
4、可变进气歧管长度
又分为非连续可变和连续可变进气管长度,提高各转速下的充气效率。
-发动机

长城哈弗h6的发动机是自主研发的还是进口的
随着自主造芯热的兴起,中国轿车核心技术话语权的争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以发动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领域,拿来主义已经不是中国自主企业的混世之道,更多的企业认为,只有拥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受制于外方的境况才有可能改善。在国外,汽车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基本由整车厂自己生产,而在国内,众多汽车厂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上规模的技术研发队伍,难以实现发动机自供,发动机采购主要依靠合资公司、独资公司以及进口解决。在这个拥有较高利润的市场上,三菱的发动机已经形成相对垄断。三菱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厂——沈阳三菱和哈飞三菱,前者在国内20升-24升排量轻型车发动机市场上占有35%以上的份额;后者号称微型发动机之王,在同类产品中销量全国第一。作为自主品牌中较早的B级车之一,奇瑞的东方之子上市之初搭载的就是三菱发动机。曾经有一批使用三菱发动机的东方之子,出现耗油量过大问题。去年年底,奇瑞甚至大批量召回一批有缺陷的使用三菱发动机的奇瑞车。对于坚持自主造车的奇瑞来讲,发动机采购能降低很大一部分研发经费,但如若出了问题,要想靠厂家自己解决是相当麻烦的。这也迫使奇瑞在自主发动机研制成功后,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原来使用三菱发动机的奇瑞车全部更换为自主芯。使用自主芯的好处就是,可以更稳妥地进行质量监督,不必担心采购的发动机出现质量问题,影响自身的品牌形象。早在2002年,奇瑞就把目光投射到发动机的研发上。而当时中国发动机的研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至少有20年的差距。奇瑞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了全部满足欧四排放标准的18款汽油、柴油发动机,其中,汽油机升功率达72KW,柴油机达到50KW。这些指标不仅比自主品牌的国产主流产品高出近一倍,而且比国内部分合资企业的产品更为先进。ACTECO发动机的优异性能也使得它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先后出口美国市场7000台,同时和菲亚特公司签订了协议,向其提供16升和18升汽油发动机,用于在中国境内及中国境外生产的菲亚特汽车,年供应量将超过10万台。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把菲亚特采购10万台发动机称做是“奇瑞汽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ACTECO18L发动机在奇瑞汽车第二发动机厂批量生产同时供应海内外市场,奇瑞的努力赢得了海外跨国汽车巨头的青睐。而菲亚特大量采购东方之子18L发动机的理由,即是高品质所带来的市场认同率。一直坚持自主造车的华晨和吉利,在发动机的研发上也略有斩获。日前,华晨18T涡轮增压汽油机实现了量产。这款原本计划将骏捷系列推向顶峰的发动机,首先装在了体形更大的尊驰车上。据了解,该发动机是华晨联合世界三大内燃机巨头之一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打造的,华晨拥有全部知识产权,而华晨官方也对其动力输出性能及可靠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透露,吉利一直在系统规划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包括13升、14升、16升这样的经济型排量发动机的制造,而20升-30升排量发动机的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将开发配套的变速器。目前,吉利的很大一部分车型都使用了自主发动机,今后也将全部以自产替代采购。李书福表示,如果没有自主的研发支撑,一切想法都只是海市蜃楼。没有外资伙伴引进的现成产品可依靠,这反而成了民营企业的一个优势,即可以灵活选择研发策略并进行尝试,而不用担心有除资金以外各种因素的掣肘。与上述几家企业相比,上汽的自主发动机战略则是独辟蹊径。在将英国罗孚纳入囊中后,上汽创造了自主品牌荣威,并把罗孚发动机的规划确定为未来战略的重点。上汽英国研发中心RICADO2010,保留了大部分罗孚员工,其中多数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的专家,在引进发动机国产前他们已对此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据了解,上汽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由国内供应商集成制造,关键元器件采用高精度成熟可靠的进口件。首条整装线是多品种的柔性生产线,能生产包含KV6和K4汽油机以及L/G柴油机的三大系列6个品种的发动机装配生产线,产能每年85万台。根据上汽汽车的规划,2010年将实现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辆整车。这意味着将有10万台发动机外销给其他整车厂商。目前,已有包括东风柳汽在内的多家国内汽车品牌决定放弃三菱芯,向上汽抛来了橄榄枝。毋庸置疑,汽油发动机市场空间主要受乘用车市场发展影响。随着整车行业的高速增长,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也一直保持火热态势。长期以来,发动机技术话语权的缺失,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自主整车企业。随着自主造芯热的兴起,中国发动机采购受制于外方的局面势必将得到改善,那个中国车用三菱的时代也将远去。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瓶颈??
长城哈弗h6的发动机属于自主研发的。
长城哈弗H6汽车已经全系采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长城哈弗H6搭载GW4G15B型号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长城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长城C50所搭载的GW4G15T发动机动力上有明显增强。
新款15T发动机在起步2000转后能够感觉到明显推背感,但是推背感也只能够在1挡与2挡上有所体现,但是对于车重已经接近16顿的H6来说动力已经非常够用。
扩展资料:
长城哈弗h6的发动机介绍如下:
长城哈弗h620 GDIT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各项参数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最大功率达145kW,最大扭矩达315N·m,并采用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双VVT等诸多领先技术;13T发动机最大功率102kW、最大扭矩达到235N·m,同样采用多种先进技术。
此款20T发动机采用大量先进技术,其中包括:高压缸内直喷技术,将高压燃油以薄雾方式喷入汽缸,使得燃油充分雾化,燃烧充分,达到经济省油的目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废气能量。
凤凰网-哈弗H6优惠价格 H6优惠售全国
凤凰网-探秘!我去全新哈弗H6的动力总成工厂参观,然后发现了
比亚迪发动机是自主研发的吗
1技术储备,至今依然缺乏较完善的基础设计资料和实验数据资料;
2体制制约,官僚化、外行管内行、腐败、行业内恶性竞争、过度保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研发效率和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3缺乏有效国际合作,西方国家对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限制规格非常高,正规渠道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指导意义参考价值的技术资料。
4工业基础薄弱,至今也没完全实现工业现代化,而航空发动机对工业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5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只有少数学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所需人才,且人为设定了许多人才选拔的门槛,导致高端人才平庸化,从事基础工作的人才则相对匮乏。
6科研院所、厂区地域位置局限。主要发动机研发与生产商都在经济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对人才、资金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不利于整合研发资源。
但是,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相信再有20年,就能看到希望了!
YF-77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历程
太平洋汽车网20L的是自己研发的,24的是三菱4G69。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5年2月,经过24年的高速发展,已由成立之初的20人壮大到今天的24万人,并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
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比亚迪新标识将不再沿用原有的蓝白相间色,图案改为椭圆形状,并加入了光影元素。从字体的排列、图形的颜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了比亚迪汽车的创新、科技和企业文化精髓,令比亚迪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比亚迪高层人士透露,比亚迪新标识更加简洁直观。

并具有国际化元素。通过这次换标,比亚迪汽车将围绕打造国际品牌这个目标,全面促进企业产、科、研、销各个层面国际品牌意识的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洞察力,最终达到比亚迪品牌的优质和高含金量。(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陈杰2)
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芯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可算得上白手起家了。中国研究氢氧发动机开展得很早,1970年就开始第一台氢氧发动机YF-70的研制,但是由于基础工业落后和低温氢氧发动机的高难度,发展道路艰辛无比。真空推力约8吨的YF-75氢氧发动机是长征三号甲、乙、丙迄今为止的唯一可选的氢氧发动机。1994年2月3日日本H-II火箭首发射成功,标志着LE-7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开始投入使用。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在缩比试验阶段也试图使用LE-7发动机一样的高压补燃循环(即分级燃烧循环)方式,当时规划的分级燃烧循环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代号YF-78。此后不清楚是技术难度太大,还是欧空局火神和美国RS-68发动机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的影响,中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最终采用了燃气发生器循环设计,地面推力50多吨,代号YF-77,于2001年正式立项。
2001年12月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研制立项获得批复,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展开。
但是2007年却遭遇了国内外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先后四次试车结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整个研制进展。研制人员在发动机推力室从强度分析、振动分析,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等方面上进行了改进,效果不理想后又改用“一大四小”的改进方案:使用隔板喷嘴,改进推力室结构,提高面板连接强度。终于在2009年12月,发动机转入试样研制阶段,这标志着中国氢氧发动机的设计、生产、试验技术步入了新台阶。 时间研制阶段试车时长(s)备注2004年6月18日 首次全系统试车 2005年1月5日 初样 50 首次满工况整机热试车 2006年1月15日 初样 200 2006年8月3日 500 2007年11月8日 500 2008年5月20日 500 2008年12月4日 500 2009年6月30日 500 2009年7月21日 500 极限工况 2009年10月26日 大喷管摇摆状态,首次全特性、全角度摇摆热试车;累计8676秒 2009年11月 500 2009年12月 试样 500 2009年第9次长程试验,全系统大喷管长程试验 2012年5月16日 试样 520 此次试车为确定发动机首飞技术状态奠定了基础 2012年8月17日 500 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发动技术状态已经确定 历经十年艰苦攻关,至2012年8月17日,YF-77发动机关键技术全部突破,累计试车22000秒。
以上就是关于涡轴8(WZ8)发动机的研发历程全部的内容,包括:涡轴8(WZ8)发动机的研发历程、发动机是谁发明的、中国有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