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

核心提示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又称大鸟翼蝶,是鳞翅目凤蝶科鸟翼蝶属蝴蝶;翅膀圆阔、褐色,雌性翅膀上会点缀着耀眼的白色斑纹;雄性翅膀上则闪耀着红蓝色的光泽。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幼时很黑,身上长有红色的结节,中间还有奶白色的横纹;蛹要么是金黄色的,要么

最佳答案: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又称大鸟翼蝶,是鳞翅目凤蝶科鸟翼蝶属蝴蝶;翅膀圆阔、褐色,雌性翅膀上会点缀着耀眼的白色斑纹;雄性翅膀上则闪耀着红蓝色的光泽。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幼时很黑,身上长有红色的结节,中间还有奶白色的横纹;蛹要么是金黄色的,要么是黄褐色,镶着黑色的斑纹;一般雄性的蛹还会有木炭色的斑驳。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由罗斯柴尔德于1907年命名,目的是纪念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妻子亚历山大皇后。

详情介绍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又称大鸟翼蝶,是鳞翅目凤蝶科鸟翼蝶属蝴蝶;翅膀圆阔、褐色,雌性翅膀上会点缀着耀眼的白色斑纹;雄性翅膀上则闪耀着红蓝色的光泽。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幼时很黑,身上长有红色的结节,中间还有奶白色的横纹;蛹要么是金黄色的,要么是黄褐色,镶着黑色的斑纹;一般雄性的蛹还会有木炭色的斑驳。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由罗斯柴尔德于1907年命名,目的是纪念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妻子亚历山大皇后。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只分布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北部省,生活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早上及黄昏十分活跃,常于花间觅食,主要食物为花蜜。雄蝶极具地盘性,会赶走自己地盘上的同类;雄蝶在早上会在寄生植物附近寻找雌蝶,并在雌蝶附近徘徊,放出激素来引发交配行为,接受的雌蝶会让雄蝶降落,不接受的雌蝶就会飞走或拒绝交配;雌蝶一生会产约27枚卵,卵的孵化期为6周,蛹期约1个月,成虫寿命约3个月。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最初人们是在一个密林中发现了这种蝴蝶,并用弓箭射落。因当地人经常捕捉来卖给贸易商,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数量在不断减少。1996年在法国巴黎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被拍卖的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最后以1800美元的高价成交卖出,这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蝴蝶标本。现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等级为濒危(EN)。

中文名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
别名
亚历山大鸟翼蝶
拉丁学名
Ornithoptera alexandrae
二名法
Ornithoptera alexandrae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
六足亚门 Hexapoda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 Pterygota
鳞翅目 Lepidoptera
亚目
锤角亚目 Rhopalocera
凤蝶科 Papilionidae
亚科
凤蝶亚科 Papilioninae
裳凤蝶族 Troidini
鸟翼蝶属 Ornithoptera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O. alexandrae
分布区域
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
命名时间
Rothschild, 1907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物种简介

亚历山大鸟翼蝶(学名:Ornithoptera alexandrae),又名女王亚历山大巨凤蝶或亚历山大凤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它们是由罗斯柴尔德(Walter Rothschild)于1907年所命名,是为纪念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皇后。它们只分布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北部省。

亚历山大鸟翼蝶以往是分类在裳凤蝶属中,现已分类在鸟翼蝶属。另有建议将它们分类在自己的属中。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形态特征

雌性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较雄蝶大,翅膀也较圆及阔。雌蝶翼展达31厘米,体长8厘米,重12克。雌蝶的翅膀呈褐色,有白色斑纹,身体呈乳白色,胸部局部有红色的绒毛。雄蝶较为细小,翅膀也是呈褐色,有虹蓝光泽及绿色斑纹,腹部鲜黄色。雄蝶翼展约16-20厘米。它们有一种形态,后翅有金点。

亚历山大鸟翼凤蝶(Ornithoptera alexandrae)雌蝶的翅展达280毫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蝴蝶。雄蝶比雌 蝶小很多,但翅膀的花纹和颜色异常诱人。雄蝶后翅反面金黄色,布有黑脉纹,并具绿色色泽。喜在树顶飞翔。此 蝶不能用一般的捕虫网采集,当地土著人用弓箭射伤而捕获之。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寄生植物

亚历山大鸟翼蝶的幼虫在拟马兜铃属上觅食。它们最初会吃嫩叶,在结蛹前会吃蔓藤。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马兜铃酸,对脊椎动物有毒及会积聚在幼虫体内。成虫会在木槿属等的花朵上觅食。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成虫在马兜铃(Aristolochia schlecteri)上产卵,因为此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物质——马兜铃酸,所以当幼虫孵化出来时,这种不好的气味可以使它们免于成为捕食者的美餐;而孵化出的幼虫会在该植物上觅食。它们最初会吃嫩叶,在结蛹前会吃蔓藤,同时取食尖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acuminata)、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lematitis)、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tantha)、尾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ielsiana)、西藏马兜铃(Aristolochia griffithii)、印度马兜铃(Aristolochia indica)、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前脉马兜铃(Aristolochia praevenosa)、狭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schlechteri)、他加禄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由于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毒,所以幼虫吃后会把产生的毒素聚集在体内,以免脊索动物掠食。成虫会在木槿属等的花朵上觅食。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繁殖

雄蝶在早上会在寄生植物附近寻找雌蝶。雄蝶会徘徊在雌蝶附近,放出激素来引发交配行为。接受雌蝶会让雄蝶降落,而不接受的雌蝶就会飞走或拒绝交配。雌性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一生会产约二十几枚卵。初出生的幼虫会先吃其卵壳,再而吃嫩叶。幼虫呈黑色,有红色的结节,在中间有奶白色的横纹。幼虫会环

割寄生的植物,并会到毗连的植物结蛹。蛹呈金黄色或黄褐色,有黑色斑纹。雄蝶蛹有木炭色的斑驳,最终会成为成虫的特别鳞片。由卵至成蛹约需6星期,而蛹期约1个月多。成虫会选择在湿度较高的早上破蛹,以避免翅膀干枯。成虫寿命约为3个月。

亚历山大鸟翼蝶在早上及黄昏十分活跃,并会在花间觅食。雄蝶在早上会在寄生植物附近寻找雌蝶。雄蝶会徘徊在雌蝶附近,释出费洛蒙来引发交配。接受雌蝶会让雄蝶降落,而不接受的雌蝶就会飞走或抗拒交配。雄蝶是极度地盘性的,并会赶走敌人。它们一般飞得很高,当觅食或产卵时会降下到地上几米高。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价值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生活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在早上及黄昏十分活跃,并会在花间觅食。雄蝶是极度有地盘性的,它们会赶走敌人。主要的食物是花蜜,幼虫则会吃马兜铃。这类蝴蝶一般飞得很高,当觅食或产卵时会降下到地面上几米高。它们的掠食者包括大木林蛛及一些小型的鸟类。

它们在当地数量相对较丰富,但却需雨林环境来生存,主要的威胁是失去栖息地。而邻近的拉明顿火山于20世纪50年代的爆发也破坏了大片栖息地。自1989年以来,这种鸟翼凤蝶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物种。由于它们数量稀少,故在黑市价值很高。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群种分布

它们只分布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北部省。仅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南部、欧文斯坦利山脉的东部,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Ⅰ。

亚历山大鸟翼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只分布在新几内亚北部省近岸雨林的100平方公里内。它们当地数量丰富,但却需雨林环境来生存。它们主要的威胁是失去栖息地。而邻近的拉明顿火山于1950年代爆发亦破坏了大片栖息地。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保护级别

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 保护物种,保护级别:Ⅰ类;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禁止捕杀。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