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羊场建筑和主要设施
1.1 养舍选址 羊场选择和建筑羊舍,需要根据现有山羊数量和发展规模以及资金状况、机械化程度等来制定规划。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当地条件,降低生产成本等。羊舍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干燥,向阳透光,水源充足的地方。

1.2 修建楼式羊舍 羊舍一般宽4~6米,高2.5~3米,长度根据养羊的数量而定,羊舍面积以每只成羊1.2~1.5平方米计算,舍旁修建运动场,周围栽植树木遮阴。楼板用木条、竹条或细木棍钉成间距1~1.5厘米的床面,以便粪、尿落于地面。羊床可分栏隔断,也可做成活动板面。
1.3 舍内要求与设计 舍内用可移动的木栏分隔成公羊圈、母羊圈、羔羊圈、育肥羊圈,圈内设草架、饲槽和饮水设备。舍内靠墙用木条设置草架,草架高1米左右,间隔出15厘米宽的采食缝隙。料槽可用水泥或木板制成长槽,一般上宽25厘米、下宽22厘米,深10~15厘米,槽底呈弧形,最好留一个向外的出水孔。饮水设备沿墙设置,可选用自动饮水器,每3米安装一个,也可安装水槽或水盆。
1.4 药浴池 应在圈舍附近建药浴池,药浴池成狭长的水池,深不小于1米,池底宽50~60厘米,上口宽70~80厘米;入口端呈斜坡状,便于羊只入池;出口端建有一定斜坡度的台阶,以便羊身上的药液流回池内。
2 引种时的注意事项
2.1 引羊出发前的准备在引羊出发前,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饲草饲料、地理位置等因素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考察几个品种羊的特性及对当地的适应性,进而确定引进什么品种,是山羊还是绵羊。如黄河以南地区,适于山羊饲养,在寒冷的北方则比较适合于绵羊饲养,山区丘陵地区也较适于山羊饲养。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合理确定引羊数量,做到既有钱买羊,又有钱养羊。准备购羊前要备足草料,修缮羊舍,配备必要的设施。

湖羊适合在江苏、浙江等地方养殖。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四季发情、一年二胎、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改良后产肉性能理想、耐高温度和耐高湿度等优良性状,湖羊羔皮是上等的羊皮俗称软黄金。
湖羊的长期舍饲形成了“草来张口,无草则叫”的习性。在无外界因子干扰下,听到全群羊发出“咩咩”的叫声,大多因饥饿引起,应及时喂草。
夜间安静、干扰少,食草量大(约占日需草量的2/3)。长期养湖羊的农民总结出“白天缺草羊要叫、晚上缺草不长膘”的经验。
产羔母羊不仅喜爱亲生小羊,而且喜欢非亲生之羔羊,尤其是丧子后的母羊神态不安,如遇其他羊分娩时,站立一旁静观,待小羔落地就会上前嗅闻并添干身上粘液,让羔吮乳。这种特性有利于需羔羊寄养时寻找“保姆”。

扩展资料
湖羊体格中等,公、母均无角,头狭长,鼻梁隆起,多数耳大下垂,颈细长,体躯狭长,背腰平直,腹微下垂,尾扁圆,尾尖上翘,四肢偏细而高。被毛全白,腹毛粗、稀而短,体质结实。
湖羊作为珍贵的羔皮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浙江饲养湖羊始于公元1126年。湖羊的形成是早期北方移民携带蒙古羊南下, 在南方缺乏天然牧场的条件下,改放牧为圈养。当地主产蚕桑,居民饲养的羊就是利用青草辅以桑叶的办法进行舍饲。
在终年舍饲的环境下,经过多年人工选育,羊只逐渐适应了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蒙古羊在太湖周围的杭嘉湖一带定居下来, 形成今日的湖羊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