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创业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创新,以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者重新塑造新的市场,从而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内部创新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创新,往往模仿者也采用这种战略。
企业选择内部创业战略进入新的经营领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适用条件:
1.行业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竞争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时候进入容易取得成功。
2.行业中原有企业所采取的报复性措施的成本超过了由此所获的收益,时的这些企业不急于采取报复措施,或效果不佳。
3.企业的现有技术、生产设备和新经营项目有一定的联系,导致进入该行业的成本较低。
4.企业进入该经营领域以后,有独特的能力影响其行业结构,使之为自己服务。
5.企业进入该进入领域,有利于发展企业现有的经营内容,如提高企业形象、改进分销渠道等。
企业在采用内部创业战略时,还需要注意它的两个特性:
1.时间性。根据实证研究,采用内部创业战略而组成的新的经营单位一般要经过8年时间才有获利能力;经过10年到12年的时间,该单位的效益可以达到成熟业务的水平;12年后,该单位将获得最高的效益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企业在进行内部创业战略时,前几年的战略目标应方在提高市场占有率上,而不要值看中短期的获利能力。
2. 进入规模。进入规模的大小,对企业采用内部创业战略有着重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新的经营单位以较大的规模进入要比以较小的规模进入更容易获得较早的收益。企业大规模的进入新的经营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以便承受前8年的利润负增长。如果规模过小,该经营单位的风险就更大。
企业内部创业的失败率较高,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进入规模过小。许多企业认为,大规模进入一旦失败,损失便较大,于是更愿意采用小规模的进入战略,结果会造成大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建立起长期立足的市场占有率。正如前面所说的,从短期来看,规模小会损失较少,规模大则成本高且损失大。但从长期来看,规模大的收益高。
2.商品化程度过低。采用内部创业的企业多为高技术企业。其研究开发多属于高技术领域。如何将高技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商品化,满足市场的需求,是成功的运用内部化战略的关键。许多企业的失败在于过分追求科技结果领先,忽略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一点在计算机行业中表现得格外突出。
3.战略实施不当。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企业要考虑组织管理的问题,要将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内部创业战略的关系处理好,企业如果同时支持多项不同的内部创业战略,则会导致财力分散,不能保证最佳的创新成果获得市场成功。同时,企业还应注意,研究开发的成果并不一定都具有战略价值与市场价值,要对此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企业对上面提到的时间性问题也应该考虑。面对需要8年到12年的才能产生利润的经营业务,企业不应该过早转变方向。
企业要成功的运用内部创业战略,必须抓好职能层次的研究开发与高层次的战略认识。具体的说,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战略目标,从总体上把握运用内部创业战略的时机、规模、资源和周期;
2.有效的运用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使企业的研究开发与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3.加强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的联系,确保企业的研究开发是为了市场的需求而进行,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4.改善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的联系,提高企业生产新产品的能力
5.严格筛选与监控内部创新活动,确保实现预期的创新产品的市场份额目标。
十位商业老板失败的创业经历
内蒙古首富已经易主为杜江涛,我个人觉得?绿洲之子?这个称号更为适合赵永亮。他的现状非常好,还获得了?2017年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的殊荣,一直在竭力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一、赵永亮是真真正正的扶贫,从根本上带动贫苦民众往前走赵永亮卖掉自己的煤矿生意,在沙漠之中建设绿洲,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家乡民众脱贫。他所做的脱贫并不是给每个人发多少钱,给多少粮食,而是转换常规意义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他用了足足28年,背负巨额债务,历尽艰辛,把沙漠变成了绿洲,把?一犁一耧一张锄,人背肩挑畜拉车?的落后生产方式升级为?特色资源价加工产业、物流服务产业集聚?的现代化模式,这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的人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二、投资60多亿,种植沙柳300万亩,治理沙漠30多万亩赵永亮,男,1957年12月22日生,他的家乡是内蒙富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东部的召沟村,这里的人就连基本的温饱都很难解决,更别什么发财致富奔小康了。
由于当地过于干旱,一年也不一定能下几次雨,风沙又大,因此他们活一辈子只能洗3次澡:出生1次,结婚1次,离世1次。
当地人为了一口饭,只能不计代价的抢夺有限的资源,这样下来狂风更为无情的肆虐,沙进人退,农田和道路都被沙子侵袭,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赵永亮就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技术,立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最起码帮家乡通上电,不然他自己就是个狗熊!
于是,赵永亮于1990年辞去副处级的显赫职务,放弃了光明坦途,走上了一条正常人无法理解的荆棘之路。
1996年,他在扶持养殖户的过程之中失败,居然以2000万元的低价抛售3座煤矿,用这笔钱来补偿奶牛养殖户。但是企业因此亏损10个亿,当地的民众也没有因此这笔补偿款而彻底脱贫。
他终于意识到需要变?输血?为?造血?,用经济和产业去拉动扶贫工作。
那么开发治理沙漠,就是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于是他用实际行动去实践钱学森院士的开发沙产业理论。
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投资了7.5亿元,在沙漠中建了30万亩沙柳基地,周边也种植了300万亩沙柳,沙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能做成沙柳刨花板,进行创收。就这样,?林、草、沙?完美结合,形成了新型的大农业。
三、投资3.2亿元用作公益,并修桥铺路赵永亮在沙漠改造城市成功之后,他帮助上万人进行搬迁脱贫,让他们免受风沙侵袭,并且使12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
此外,他还建设了各类学校,对贫苦的人们进行免费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给3000多户养殖户免费提供生产生活设备,把希望和实实在在的路给乡亲们指了出来。
赵永亮在拿出30亿补贴扶持养殖户之后,又拿出了6300万元修路10条、建桥5座,还成立了?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至少救助有200多名患者。在社会的各项公益事业之中,赵永亮捐献有3.2亿元左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钱少了是自己的,钱多了就是社会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爱亲人和家庭只是小爱,真正的大爱是爱祖国、爱人民。?赵永亮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话,此等大爱,吾辈自愧不如,看完赵永亮的传奇一生,我知道了觉悟者的实际样子。
像赵永亮这样的传奇人物,他的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他获得了?全国扶贫先进个人?、?中国公益之星?、?2012年CCTV中国三农人物?、?2017年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等荣誉称号,成为了改变家乡命运的英雄,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楷模。
最后:赵永亮这样的人物,才是我们年轻人真正该追捧的冉冉明星,他的璀璨一生没有什么作秀,没有什么铺天盖地的热搜,但是他做的每一件实事,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巨大动力。
十位商业老板失败的创业经历
创业之路上,哪个人没有栽过跟头呢?就连马云、雷军、周鸿祎、刘强东……这些互联网大佬也都经历过血的教训,不过他们并没有因为一次的跌倒就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总结吸取了不少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并重新振作起来。下面是我整理的十位商业老板失败的创业经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雷军:小米创始人,现估值450亿美元
失败经历
在成功前,他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破产。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失败感悟
对此,雷军有三点反思:一是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二是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三是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陈欧:聚美优品创始人,市值24亿美元
失败经历
曾创立GG游戏平台。
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时,陈欧凭着一台电脑,搭建起了一款在线游戏平台GG,并邀请到了两位顶级魔兽高手,WCG冠军和ESWC冠军进行巅峰对决。这为他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但随着用户量的增加,没有资金储备的陈欧日渐窘迫,能拉到的赞助杯水车薪,投资人对他不屑一顾,这让GG的发展举步维艰。
而这时,陈欧要去斯坦福读MBA,于是他便引入一位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并出让了部分股权。随后,这位职业经理人引入其他天使投资人,通过运作,使陈欧手里的股权只剩30%多,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最终被排挤出公司。
第二次创业,陈欧在国内成立了一家游戏公司,模仿美国的商业模式,在社交游戏中内置广告。但是由于国内市场与美国差别较大,这个公司很快也破产了。
失败感悟
这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让陈欧有了两个收获:一是公司需要有健康的股权组织构架;二是照搬国外模式行不通。
甄荣辉:前程无忧创始人,市值20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投资声音邮件和磁性材料。
甄荣辉在创业前是一名咨询顾问,年薪百万元。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他想做“亿万富翁”,于是兼职做了一个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还投资了磁性材料。但这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失败感悟
在总结教训时,他说:创业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必须全职去做;创业不能只从产品出发,有了好产品不意味着就有了客户,客户需要完整的服务,创业需要从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
吴欣鸿:美图公司CEO
失败经历
曾创办520社交平台,后停止运营。
1999年,还在上高中的吴欣鸿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于是他便从家里借了1万元钱,开始投资域名,由此,他赚到了一些钱,并结识了后来的公司投资人蔡文胜。
2002年,辍学在家的吴欣鸿发现了一个好域名:520.com,于是他山寨腾讯,并通过收会员费来赚钱。两年之后,“520”积累了几十万付费会员,但由于产品和运营都跟不上,大多数会员仅付费一个月就停止续费了。最后,吴欣鸿被迫关闭“520”,并将域名卖掉。
失败感悟
回顾这段经历,吴欣鸿说有两个教训:一是逆向创业行不通,不能仅仅因为有一个好域名就来成立一家公司;而更重要的是,自己不善交际,不知道用户的需求,何谈做好一个交友网站?
王兴:美团网创始人,估值70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创办校内网,后被迫出售。
2003年冬天,在美国读博士的王兴回国创业。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项目之后,王兴发现学生之间的熟人社交是一个可以切入的点,于是便着手打造校内网。
当时在北京,去火车站坐车很麻烦,所以放寒假期间,王兴在清华、北大、人大发起了一个注册校内网即可免费乘大巴去火车站的活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凑足 50人便发车。为了凑人数,学生到处拉老乡注册,等于在为网站做宣传。这个活动为校内网拉来了8000个种子用户。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资本方不看好这个项目,最后资金链断裂,内部团队产生分歧,王兴只能被迫将其出售。
失败感悟
这个项目的失败,给了王兴如下启发:第一,创业团队必须分工明确,CEO必须从公司事务中解放出来,关注业界、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第二,应该尽早接触资本,放低姿态,做出妥协;第三,必须和信任的人一起创业,这样才能在低潮期依然团结一致。
刘强东:京东创始人,市值403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在中关村开餐馆,被骗钱后关门。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失败感悟
刘强东由此得到的教训是——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
陈一舟:千橡互动创始人,后更名人人,市值11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创办ChinaRen社区。
当年,还在斯坦福求学的陈一舟等人根据当时美国流行的几个社区网站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结合体,取名ChinaRen。但硅谷没人愿意投资他们的项目,最后在斯坦福的同学那里“众筹”了20万美元。
1999年3月,他们回国注册公司,在得到了高盛投资之后,很快推出ChinaRen社区,并获得了千万美元的新融资。之后,ChinaRen开始疯狂烧钱砸广告。
开始时,陈一舟他们觉得害怕,但投资人说没关系,烧完了还会有投资,不烧就没办法上市。但很快,2000年美国股灾,资本进入寒冬。于是,原本支持烧钱的投资人态度大变,明确告诉陈一舟,不会再有新的投资,赶快把公司卖掉。陈一舟只好把ChinaRen 社区卖给了搜狐。
失败感悟
其实,这个案例与校内网有相似之处:创业,需要对现有的资本合理利用,最好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这样才能在资本寒冬时度过危机。
周鸿祎:360创始人,市值64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打造3721,国内最早的搜索引擎之一。
在做360之前,周鸿祎曾做过一个搜索引擎叫3721,而百度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双方竞争十分激烈。周鸿祎在3721的客户端中加入了一个模块,专门用来删除百度的客户端,而这个模块自身是无法删除的。这让周鸿祎戴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帽子。
后来,周鸿祎觉得百度的搜索模式比自己的更好,而且当时互联网行业低迷,所以他在自己市场占有率占优势的情况下,把3721卖给了雅虎,导致搜索这块10亿美金的市场最后被百度占领。
失败感悟
对于这些过往经历,周鸿祎称:“大家做事情不要只盯对手,一定要盯住用户需求,而且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说放弃。”
张小龙:微信之父、腾讯副总裁
失败经历
曾开发的Foxmail.
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曾拥有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周鸿祎说,当年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所以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说要加广告,要盈利,但张小龙却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啦。
后来,Foxmail成了张小龙的大包袱,每天会有无数的人催他往前跑,但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收益。
一年后,张小龙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失败感悟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都说: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钱,有了用户之后,自然会找到盈利点。但张小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前,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市值1825亿美元
失败经历
马云历经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上市。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失败感悟
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营养”,就能成为那幸存的5%。
扩展: 一个失败创业者的亲身经历
很快地,我的团队得到一个机会和一位知名的投资者坐在一起讨论融资的可能性。即使我们的生意还没有开始赚钱,我们中也没有曾经担任过CEO职位的`,我们都很自信。毕竟,我们已经预计过公司融资以后毛利润可以到2亿。投资者又怎么可能拒绝我们的要求呢?
我们肯定会富有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筹集到一小笔资金——1千5百万。
我始终在想,“这将有多么困难呢?” 我们那时候太幼稚,愚钝和异想天开了。
我们的计划有个小小的问题。我们没有人知道如何迎合投资者。所以我做了任何没有线索的企业家都会做的事情:上网查寻”怎样迎合投资者“。
我在网上没有看到任何对于我有帮助的信息。就在没踏入会议室前,我们很快地发现我们的演说要失败。事实上,在我们开始撰写商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
在回忆开始之气,其中一个投资者让我给他一页计划简介。我们当时没有准备有简介,所以我从95页长的计划书表面给了他前11页。
打击一。
32页的幻灯片我还没放到四页,第二位投资者打断问我:"好的,停下来。我懂了。你完全不需要这1千五百万”。
为了融资计划,我过度自信地辩护道;“这个利润如果少了这笔钱就不能实现”
“真的吗?不能实现?”他就像一个嘲笑者笑着回道到。
打击二。
然后两个投资者同时提出一大堆问题:
“你们自己投入了多少钱到这个公司里?差不多有1千5百万吗?”
“我为什么要给20个人工资,为什么要给没有记录的高管10万的高薪?”
“到今天为止你的公司盈利多少?”
“在你的公司还没有赚到1千5百万的时候我为什么给你一千五百万?”
“你怎么证明你在第三年可以有2亿的毛利润?”
“为什么你们要同时生产,销售10种产品,假如已经有了一个企业可以生产10合1的产品呢?”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一个问题是赞成态度的。
打击三。
你可能已经猜到,我们并没有从那次会议里融到那一千五百万。尽管如此,我后来才意识到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比较青涩的职业生涯造成的。我在这30分钟的会议里学到了真实世界的融资问题,比很多创业者一生学到的还要多。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当我要迎合投资者解决融资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会清楚地记得以下六个珍贵的教训:
一、越少越好
目的明确直接了当很重要。累赘的演说和冗长的解释将不会打动投资者,还很可能把他们吓走。用简短,动人,精确的方式来展现你的商业计划书。投资者需要自信的知道你的公司会吸引客户并留着客户。如果投资者在一小段时间无法理解你的公司经营理念,他们可能会假设顾客也不会理解。
二、杜绝猜测。执行,执行,执行。
用事实而不是猜想来激发你的自信。大多数投资者寻找低风险类的企业,他们青睐那些可以尽可能给他们承诺的实战经理人。一个拥有现金流,商业操作记录和真实的经验的公司往往比那些在计划书中预计给投资者巨额回报的公司更容易融到资金。寻找一个只用少量或者不用资金的方法来测试你的公司是否可以生存,然后在你寻找资金前把这个点子转化成功能性的商业计划。
三、避免大话,空话。
让投资者对你描述的蓝图激动起来,但是这个蓝图要合理和可行。避免说大话,空话。如果你描述毫无意义的财政预算并鼓吹你的公司利润在3年的时间里可以从10万增加到5千万,那么受尊敬的投资者是不会认真对待你的项目的。给投资者展示你根据现实构建的3种财政预算方案:最好的方案,一般的方案和最差的方案。产业和竞争对手以事实,过去和现在的数据作为基础分析得出了好的应对措施和防御性假设方案。
四、学会爱上打折店。
便宜的东西是时尚的。在一个不会控制自己花钱的年龄,你需要证明在财政上你是一个理性的经历,你知道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钱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给你的运营和市场预算上留点周旋的余地,但是避免太过于保守。绝对不能要求高薪或者高额补贴。投资者希望你处在公司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开始运营的位置。
五、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你的公司也不会是。
投资者对于激进的创业者是很谨慎的,激进的创业者总是会“眼大肚子小”。要百万元投资到50个部门和百余个产品之前,你要证明你可以创造,管理好一个单一商品并且让消费者满意。展示出你的公司在你表态之前它就已经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完善你的市场策略,销售策略和运营程序。投资者喜欢你的公司拥有可持续的分步骤重复,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公司发展呈指数成长。记住,即使是谷歌的成功也是在一个单一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六、选择做不是最聪明的哪一个。
懂得你已经知道的,知道你还不知道的,发掘那些你不知道他们却知道的人。建立一支可信任的专家队伍。世界上最聪明的领导者是那些周围充满智者的人。投资者投资一支管理团队和他们投资一个商机所花的钱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