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何在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中避免生成一氧化碳或氮氧化物会这么困难?

核心提示汽车的动力来自燃料在发动机中的燃烧。汽车的污染就来自这个燃烧过程的副产物(尾气污染)以及燃料本身的挥发。 燃烧过程:汽油和柴油是含有氢原子和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烃)的混合物。在一个“完美”的发动机中,空气中的氧能够把燃料中的氢全部转化成水,

汽车的动力来自燃料在发动机中的燃烧。汽车的污染就来自这个燃烧过程的副产物(尾气污染)以及燃料本身的挥发。 燃烧过程:汽油和柴油是含有氢原子和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烃)的混合物。在一个“完美”的发动机中,空气中的氧能够把燃料中的氢全部转化成水,把燃料中的碳全部转化成二氧化碳,而空气中的氮则不受影响。可惜,燃烧过程实际上不可能是“完美的”,汽车发动机会排放出多种污染物。 “完美”燃烧:燃料(碳氢化合物) + 空气(氧和氮) = 二氧化碳 + 水 + 未受影响的氮 典型的发动机燃烧:燃料 + 空气 =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 氮氧化物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水 尾气污染 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细微颗粒物和二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hc) 碳氢化合物是燃料在发动机中燃烧不完全造成的。美国的资料表明,按碳氢化合物排放源划分,上路机动车辆占总排放量的29%,非上路活动源占18%,其他排放源占53%。可以看出,汽车是城市碳氢化合物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氮氧化物( nox ) 在发动机内的高压和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发生反应,形成多种氧和氮的化合物,统称为氮氧化物(nox)。美国的资料表明,按氮氧化物排放源划分,机动车辆占总排放量的49%,发电厂占27%,其他排放源占24%。可以看出,汽车是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首要来源。 一氧化碳( co ) 一氧化碳( co )是燃烧不完全的产物,燃料氧化不完全时生成一氧化碳,完全氧化时则生成二氧化碳( co2 )。美国的资料表明,按一氧化碳排放源划分,上路车辆占总排放量的51%,非上路活动排放源占26%,固定源占23%。可以看出,汽车是城市一氧化碳污染的首要来源。 细微颗粒物(pm2.5) 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有一些颗粒物直径较大或者是黑色的,肉眼可以看得见,例如汽车排气管冒黑烟。还有一些颗粒物直径很小,肉眼看不见,汽车排放的主要是这种细小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通常称为细微颗粒物或pm2.5。美国的资料表明,按pm2.5的排放源划分,上路车辆占总排放量的10%,非上路活动排放源占18%,固定源占72%。可以看出,机动车辆是城市pm2.5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氧化碳( co2 ) 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碳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挥发性污染 汽油还可以通过挥发作用,使碳氢化合物散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目前,新型号的汽车都安装了有效的尾气排放控制装置,汽油的构成也有了很大改进,汽油的挥发性损失就成了碳氢化合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天气炎热,臭氧水平很高的条件下。挥发污染的途径有: 日间:白天气温高,油箱热,汽油的挥发损失比较多。 行车损失:汽车行使当中,发动机和排气系统都是热的,造成汽油的挥发损失。 停车损失:停车后发动机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热的,汽油仍会继续挥发 加油:燃油箱中总是有汽油蒸气,加油时这些蒸气就会跑出来,进入大气。

对车进行预热。

低温影响机油粘度

随着温度的下降,机油会变得稠厚,从而丧失其流动性-即机油通过油泵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的能力。显然,低温且稠厚的机油不利于发动机进行泵送。车辆停了一夜之后,也过去了几个小时,机油也会慢慢流到油底壳中,因此在热车后,机油并不能马上通过机油泵将机油运送到引擎最需要润滑的活塞。

热车注意事项:

1、热车仅需1分钟

有些车主为了热车等上5-6分钟,其实大可不必。目前引擎技术是不太需要热车的,现在大多数的汽车发动机都采用电子喷射引擎技术,供油计算机能精准的将油气混合比例调好,因此早上发动汽车如果是在赶时间的话是可以不用热车的。

2、等待水温上升

当车辆预热1至2分钟后,发动机水温并不能完全上升,此时开启空调系统也是比较费油的,因此您不能马上就大脚油门。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缓踩油门,自动档车辆按照常规模式换挡,手动档车辆在2000-2500rpm之间,待水温升高后即可正常行驶。

扩展资料:

汽车机油的误区:

1、机油一黑就换

机油变黑是正常的,因为机油本身就有清洁作用,能够清洁发动机内部的积碳和氧化物,并能将它溶解。我们看到机油中的黑色物质就是发动机内部积碳和发动机内部氧化物。

2、宁可多加也不愿少加

机油过多就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碳。这些积碳会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增加爆震的概率。同时机油过多也会增加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造成油耗增加,也是导致发动机内部压力增加,造成发动机密封件渗油。

参考资料:

人民网-进入冬季早上点火后车辆和机油都要预热

参考资料:

人民网-机油常见6个误区 快来看看你中招几个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