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糕,教你几个步骤,做出最传统的味道
没有吃过马拉糕的朋友一定会觉得很奇怪,这个马拉糕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马拉糕最主要的特色还是它的颜色金黄,新鲜吃时非常蓬松、柔软,带有轻微的香味,还带有像海绵的柔软感,还有鸡蛋糕的香味,外形跟松糕有点相似,但又有点区别,都一样受到大家的喜爱。

说到马拉糕不得不提一下松糕,两个长得像。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要说起马拉糕和松糕的区别,其实从颜色上就可以分辨出来,马拉糕是褐红色的,因为制作时加入了红糖,而且因为用的是面粉,所以口感松软滑;
而松糕是白色的,由于松糕有一些特别的寓意,所以一般用于喜庆时候,用的是粘米粉和糯米粉,口感较为松化,但也很考究技巧,如果制作得不好,吃的时候会感觉像在吃粉。
关于马拉糕的来源,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广东人说普通话的一个笑话,在粤语中“来”的发音和普通话的“拉”的发音比较相似,所以当马来糕从新加坡传入中国香港、广东等地一带的时候,被这些说粤语的地方叫成了“马拉糕”。
马拉糕传入广东之后,因为口感独特,被广东人喜爱,并做了一些改进,甚至成了传统的广式茶楼点心,而香港的港式马拉糕,又叫做古法马拉糕,基本上没有怎么变动,还是沿着古法制作。
说了那么多,还不知道马拉糕到底怎么做?
小编现在就告诉大家马拉糕的古代制法。
古法制的马拉糕,主要材料是面粉、牛油、鸡蛋、猪油,以及酵母,混合过后经过发酵,再放到蒸笼里蒸熟。
经过发酵后的马拉糕呈金**,但一般经过大约三天左右的发酵时间,马拉糕就会变成深褐色,这时放到蒸笼去蒸,才能做出大家都喜欢的那种蓬松的质感。

古代制法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只是历时比较久,但是为了能够吃到好吃的马拉糕,多等一下也是可以的啦。
马拉糕原是新加坡的马来族人爱吃的一种食品,原名叫“马来糕”,后来传入香港、广东一带,才被广东方言称为“马拉糕”。其实,马拉糕的外形很普通,和市面上一般的蛋糕没多大区别,但是它的制法和质感却值得借鉴。由于它是一种发酵面制品,因此具有口感松软润滑的特点。
原料:老面500克 高筋面粉75克 白糖500克 吉士粉35克 奶粉35克 鸡蛋液8个 泡打粉12克 化鸡油150克 陈村枧水适量 色拉油少许
制法:
1?面粉过筛后,与奶粉、吉士粉、泡打粉等和匀成干粉;取一个无底糕盆并在内壁涂上色拉油,然后放入蒸笼内,在底部和内壁四周垫上油纸,再在油纸上刷少许色拉油。
2?将老面和白糖放入搅拌机中,搅至白糖溶化时,再把鸡蛋液分两次倒入搅拌机里搅匀。接着放入干粉搅匀,待用密漏勺过滤出没有搅散的面籽后,把面浆装入盆内并封上保鲜膜,静置发酵。
3?待糕浆略为膨胀,表面出现均匀小气孔,且能闻到发酵后的酸味时,即可加入化鸡油和适量的陈村枧水搅匀,最后倒入糕盆内,上笼用旺火蒸约25分钟至熟,取出冷却后,用蛋糕刀改成16件,即成。
制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老面和白糖必须先搅打均匀才能加入鸡蛋液,否则老面不易打散,还会产生很多小疙瘩,影响口感。
2?如果糕浆发酵不够,上笼蒸制时,中间会隆起裂口;发酵过头,表面又会皱皮瘪塌。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一般发酵20分钟即可,冬季则需发酵2~3个小时。制作者可以通过一看二闻三试的方法来判断。
3?要根据糕浆产生酸味的强弱来加陈村枧水。枧水用量过多,往往蒸出的糕颜色太黄,甚至有可能变成黄褐色;量太少,颜色又会显得太浅。
4?还可用蒸化的黄油代替化鸡油。
在制作“马拉糕”的基础上,还可以制作其它品种。如在上笼蒸之前,在面上撒一些熟松仁,则成了“松子马拉糕”;如装在梅花盏中上笼蒸,则变成了“马拉盏”;如果用玉米粉代替高筋面粉,另外再加入嫩玉米粒,便可制成玉米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