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业会指数级增长,我们该怎么办?

核心提示一个朋友《佛陀传》时对佛陀头疼的典故颇为不解。 他说:佛陀往昔只是敲了三下鱼头,受报时却头疼了三天,这不是高利贷吗? 我说:没错,业力就像债券,比如别人借了我的财产,打一张借条给我,我的财产虽然消失了,但到期的时候我能凭借条连本带息

一个朋友《佛陀传》时对佛陀头疼的典故颇为不解。

他说:佛陀往昔只是敲了三下鱼头,受报时却头疼了三天,这不是高利贷吗?

我说:没错,业力就像债券,比如别人借了我的财产,打一张借条给我,我的财产虽然消失了,但到期的时候我能凭借条连本带息索还。当下我们所造的业虽然已失坏了,但依靠业力, 还是会相应善恶业力感得苦乐之果报,不仅如此,我们的所造的业还会增长广大,就像唐诗说的那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

无论善业和恶业都会遵从这个规律,佛陀因地敲鱼头果地头疼三天这是恶业的增长广大;

佛陀往昔做顶生王时,以四粒大豆入佛钵的因缘,使他统摄四天下,一粒落在佛顶的因缘,使他在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当中享受快乐,这是善业的增长广大。

他说:这个增长广大不就是蝴蝶效应吗?

我说,不能说业力的增长广大就是蝴蝶效应,但 从结果看,业力的增长广大很像“小因大果”的蝴蝶效应;如果 从过程看,业力的增长广大又很像一倒百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通过连锁反应使得自身势能指数级增长。

明白了业力会增长广大,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佛陀因地只是敲了一下鱼头就会头疼三日,如果是善业的增长广大,我们的生命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自然不必担忧;可是恶业的增长广大就令我们不得不常警常惺 ,灭殃灭罪。

那有什么办法能有效阻止恶业的增长呢?

(一):依靠觉知的观照力

古语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同样,断除恶业最根本最彻底的就是从当下的每一念心为始,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

方法,就是时刻保持最大限度的觉知。那觉知是什么呢?

觉知就是注意到你正在从事的所有事情:你正在吃饭,你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吃饭上,去觉知到你在吃饭时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微小活动;你在走路,就把所有的注意力也放在走路上,去觉知到你在走路时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微小活动。

这一点看似简单,实际上做到非常困难。

曾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禅师回答说:“用功。”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一切人都是这样,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禅师回答:“不同。”问:“怎么不同?”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问者至此无话可说

生活中的我们都是吃饭时,心不在吃饭;走路时,心不在走路,内心的行相非常粗猛,由于心粗,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心念的觉知与抉择。

最初一个微细的心念,若是善的,可不断地串习,会成为强烈的善念善业。恶念亦复如是。一个微细的恶念,随着不断地重复串习,变为细、粗重。越往后其业力越大,越难对治。如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从细念变为粗念,乃至从意业变为身业、语业,那就如覆水难收,势不可挡了。

(二):依靠忏悔的遮止力

觉知的下一步,就是忏悔。觉知好比瞄准,忏悔则是扣动扳机。

忏悔这个词,是在梵语“忏摩”的基础上,加入汉语“悔”而形成的。《金光明经》文句卷三说:“忏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忏摩,体言悔过。可见“忏悔”二字是胡汉结合的创造语。

“忏摩”变成“忏悔”后,意义也有了加深。《天台摩诃止观》卷七说:“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这比仅指“悔往”的“忏摩”显然多了一层“修来”之意。忏悔的作用之一就是遮止恶业的增上广大,所谓遮止,就是要限制不善的业继续发展,不再给这个业种子浇水。

忏悔的操作虽然仪式繁多,却可以归为事忏与理忏两个法门,事忏除罪,理忤除疑。通常都是先於事忏门中,披肝露胆,口陈罪状;再从理忏门中观照实相,心彻罪根。

正所谓心灭罪亡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果能如此理事具足,恶业不仅会停止增长,还会如日照霜消般了无痕迹。

在出家人每天都要做的功课中,“忏悔”是其中的“重头戏”。

与常人的忏悔不一样的是:出家人的忏悔是不需要理由的;即使没觉得自己今天犯错,也要忏悔。

我曾经问过师父这么做有必要吗?

师父告诉我:《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做什么,我们都在“犯错”,这是我们凡夫的局限所在,是无可奈何也无可避免的事情。

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通过上文提到的“觉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犯错”,这份“觉知”不仅可以避免自己犯更多的错,还能令自己改善“不自觉犯错”的习性,直到彻底从中走出来。

从这个角度看,认为自己没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因为这种认知障碍了你改善自身的可能性,忏悔的潜台词其实是: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修行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对自己错误的觉察和纠正过程

时常这么提撕自己,我们就能培养出远高于常人的“自我纠错能力”,看清那些不易察觉到的错误,而越不易察觉到的错误就越有被察觉的价值——这能令你内心的杂质越来越少,内心的状态越来越轻盈,恶业的增长越来越缓慢,直到彻底被忏悔的力量所融化。

用互联网创业时代的流行词语来说,忏悔是一种高级的“迭代”工具,通过打破认为自己没有错的自恋,不断的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进而完成认知模式的重构。

在现有的认知模式中,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没错的,到这并不代表从更高层级俯瞰时也是这样,我自己三年前的言行举止在今天看来可能大多数都是没必要甚至有过患的,但我三年前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的认知模式在不断的重构、迭代。

认知模式重构后,你看到的生活和世界就会不同,一切的际遇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产生连锁反应——这也正是无条件忏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因为不敢承认错误而一直活在错误里。

无论你有没有做错事情,忏悔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它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不仅是方法,更是境界——一种永无止境的境界,一种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的境界。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以‘业小’而不为”正是他们的成功之道。下面来说说给海归创业的几点建议。

各地城市发展迅速

 小微创业充满机遇

 几乎每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对自己的项目充满激情,都能对分红、盈利高谈阔论一番。但是在残酷的现实下,大多数创业项目都无法长期维持。一些创业者便另辟蹊径,从小微行业入手,稳扎稳打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肖梦瑶本科毕业于美国东部大学管理学专业。她笑称,自己的最大爱好就是吃。毕业后肖梦瑶本考虑在费城的唐人街开一家羊肉泡馍店,由于店面租金太高以及对美国餐饮行业不熟悉,她在综合考量之下选择回到郑州。回国之后的肖梦瑶花了近一年时间了解当地的餐饮行业。郑州近几年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轻奢”成为现在年轻人比较推崇的生活方式。郑州的租金较便宜,市场并没有完全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了多重考虑以及精心的策划准备,肖梦瑶成功地将“斯纳格西式轻奢城市餐厅”落地,完成了她的心愿。

 瞄准兴趣与优势

 创业不分高低贵贱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得以问世。新事物一旦抓住消费者,那么旧事物的吸引力便会快速消失。对于创业者来说,固步自封便会失去商机。曾在美国留学的小王酷爱喝奶茶,回国后她跑遍全国各地,几乎尝试了所有的“网红”奶茶。近几年,各类文化类节目大行其道,国学又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小王想:“为什么不将奶茶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呢?”有了这个念头,她开始研发菜单,在保证中国茶味道的同时融入西方食材,并给每一杯饮品取了“幽兰拿铁”等精致的名字。果然,这类饮品大受欢迎,小王幸福地忙碌着。

 陈露曼曾在法国马赛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做了几年代购,经历了诸多磨练。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思考什么才是她喜欢又有意义的事。最终,陈露曼决定回国投身于幼儿教育领域。2015年9月,陈露曼创办的海口王牌幼儿园正式开园。陈露曼利用留学优势,聘请外教,实行双语教育,并以国学经典、快乐英语作为主打课程,旨在培养孩子“孝悌慈”三德以及恭敬心、宽容心、慈悲心三种好心性。从刚开园时的40多个孩子拓展到现在的100多人,陈露曼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

 脚踏实地实现价值

 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

 普通人心目中的海归,衣着光鲜亮丽,所从事的行业也理应“高大上”。投身普通、传统、“微小”等行业的海归创业者,往往不被重视,还会有人对他们产生一些误解,似乎实验室、金融街才是海归应该待的地方。对于这些,肖梦瑶表示并不是很在乎,“路是我自己选的,餐饮行业也是我钟爱的,我有信心和热情将它一直做下去。”肖梦瑶正努力做出规范的菜品标准及经营标准,希望能尽快多开几家分店。而陈露曼则深知,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面对他人的质疑,陈露曼将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在教育行业,陈露曼属于半路出家,她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积极向前辈学习,利用各种机会充实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一批批脚踏实地的“90后”海归,正在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对于其他想要创业的“90后”海归,陈露曼说:“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并用心地、专注地去做,不要焦躁,要相信自己一定行。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绝对会有回报的。”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