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
香米 250g

食用油 2茶匙
水 7500ml
做法
1. 选米:家里熬粥不论用哪种米,最好选一年只产一季的大米。道理很简单,一年一季的稻米蕴涵了天地精华,而且最好是新米,更有米香味。
2. 淘米:淘米时只需用手轻轻拨动米粒,使杂质析出,然后倒去淘米水即可。千万不要使劲搓洗米粒,否则米中的维生素等精华就流失了。
3. 腌米:米淘洗干净后加入食用油拌匀腌制30分钟,用油腌制过米粒下锅后就能迅速开花,这是煲粥最关键的“要诀”。同时,煮出来的粥也更香滑。
4. 煲粥:坐锅热水,水开后下米,中间不能停火,也不能加水,所以水一定要一次加够 (米与水的比例约为1:30)。
5. 火候:等粥锅开了后,火候要调到文火武火之间,保持粥已沸而汤不溢的程度,锅里可以放一个搪瓷勺,这样也能防止溢锅。
6. 火太大了上面那层“米油”就会焦化而发黄,火太小又不能使粥“糊化”。最后熬到米粒开花,水米融洽,柔腻为一,底粥即成。
7. 如果想让底粥的味道更丰富,可以加入猪骨、瑶柱一同熬粥,熬好后把猪骨挑出不用即可。(猪骨需先用沸水焯一遍,后用清水洗去浮沫,再放入锅内熬粥。)
8. 滚粥冲烫粥料,这个方法适用于易熟的食材,例如鱼片粥、窝蛋粥等。
9. 以鱼片粥为例,可选用草鱼、鲈鱼为原料,把鱼肉片成薄片,加姜丝、料酒拌匀腌制15分钟。
10. 碗底码放上腌制好的鱼片、熟肚丝等自己喜欢吃的材料。
11. 底粥煮滚后舀入碗中,烫熟鱼片,撒上油条碎、炸花生米,调味即可。

12. 类似排骨这样肉质厚实的食材可以提前炖好,而且是隔水炖,多放点姜,去异味,因为如果直接与粥同煮,肉容易碎,形易散。
13. 这个方法适用于排骨粥等肉质厚实需要久煮的食材。以排骨粥为例,肋排先用沸水焯一遍,洗去浮沫,加上料酒、生抽,腌制1小时。生菜洗净切丝待用。
14. 把腌制好的肋排放在炖盅里,加上姜片,隔水炖煮1小时直到排骨酥软。
15. 底粥煮开后,倒入炖好的肋排同煮5分钟,关火,加盐调味,撒上生菜丝。
16. 滚粥与粥料同煮,这个方法适用于膏蟹粥、生滚鸡粥、牛肉粥等需要稍煮片刻才能熟的食材。
17. 在此以膏蟹粥为例。先把膏蟹的蟹掩去掉 (肚脐那块),顺势揭开蟹壳,去掉蟹壳里的三角形的蟹胃。
18. 剪去蟹肺,清洗掉附着的泥沙,把蟹斩成两块。
19. 待底粥煮滚后,放入蟹块、姜片同煮5分钟左右,加入盐、胡椒调味即可。
小贴士
1. 煲粥若是咸粥就用泰国香米、甜粥则用东北大米配以江米,比例大米:江米=3:1。
一般煮粥,正常的米水比例建议在1:8,就是一杯米倒入八杯水的比例。这一比例煮出来的粥口感是刚刚好的,不会黏稠也不会觉得稀。所以平常煮粥按照这一比例来放水和米就好。
如果想把煮稀一点,可以按照1:10的米水比例,这样比例煮好的粥会相对比较稀,对于喜好喝粥更胜过吃粥的人或者是刚拔完牙的朋友比较适合。一般比较稀的粥相对来说能更易入口。
扩展资料:
要是想把粥给煮黏稠一点的话,可以按照1:5的米水比例,黏稠的粥一般比较容易饱腹,很多家长会煮一些黏稠的粥给孩子作为主食,特别是一些刚还没学会咬牙的宝贝,当然,也有一些老人因为牙齿不太好,也可以选择吃粥来作为主食,易消化也易饱腹。
另外,煮粥的时候要注意要慢火煮,因为太大火的话很容易会煮焦底部。一边煮粥都是待水煮开了之后,将火调为小火慢慢的熬,然后偶尔对粥进行适当的搅拌,若是不搅拌的话也很有可能会出现焦底的情况,特别是用一些普通的锅来煮粥的时候。
所以平时煮粥比例1:8就好,想吃稠一点就1:5,稀一点就1:10。长期喝粥有助于消化吸收,能够增强食欲,不丑体力,还可以防止便秘的出现,对于一些肠胃不太好的人还有调养肠胃的作用,不单单是用米煮粥,像一些杂粮都是可以拿来煮粥的,对身体十分有益,建议大家今后是能够多吃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