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模式
众筹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的本意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4]
P2P网贷
P2P[5] (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两种运营模式,第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额宝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也开始露出自己的獠牙[6] 。
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爆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其他任何互联网金融形式都更具颠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国政府正式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比特币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国也成为全球首个认可比特币的国家。这意味着比特币开始逐渐“洗白”,从极客的玩物,走入大众的视线。也许,它能够催生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帝国。
比特币炒得火热,也跌得惨烈。无论怎样,这场似乎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互联网淘金盛宴已经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它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对现有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提出挑战,将来发展到互联网货币的形态就是对央行的挑战。也许比特币会颠覆传统金融成长为首个全球货币,也许它会最终走向崩盘,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会给人类留下一笔永恒的遗产。[6]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7] 。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
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ITFIN)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
互联网金融有哪些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民口号之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身创业大潮,其中互联网金融领域更是抢食热土。
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波一波的创业者会像潮水一般涌入其中:互联网的便捷打破信息的不对称,金融制度的放松释放万亿级市场空间,二者的融合是天生的吸金利器,人们自然会趋之若鹜。
事功易,成功难,有研究称,5年后,创业死亡率将高达95%。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该数字只会高不会低。风口的互联金融,腾飞和湮灭只是一瞬间的事儿,站上来之前,先看看创业者们有哪些创业方向:
1.有更低成本、更新模式去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传统线下的POS刷卡器的硬件成本,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成本都不低。这也给了其他更便宜的硬件终端以机会。其中有拉卡拉、钱方,第三方支付等等,但是中国的商业结构,除了百货商场,还有零售餐饮,还有街边店、夫妻店,校园、农民工等等,只要你切中一个细分市场,并把这一块做深,那么就还有赚钱的机会。
2.服务移动互联网金融机构
可以为金融机构、商户和消费者提供借记卡、信用卡、智能卡等硬件、软件服务。创业举例:现在不少金融企业都在微信平台做服务号,这其中需要很多软件技术对接。不少小的创业公司,已经在这一块日进斗金。
3.瞄准金融行业的游商机会
帮助百货商店来推出适合于商家来进行移动支付的服务,可以管理商品品类更多的产品,也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来推动更多移动金融的创新。

对于保险等游商来说,有了移动金融的终端,可以提升客户服务率。而现在保险的游商机会也刚刚开始。
4.费用率会更加灵活,这给移动支付的创新更多空间,客户分层也更加明显
在国外,移动支付会有两笔费用,一种是一次性购买硬件终端的费用,另一种是每笔的交易费用。Square是2.75%左右,其他的移动支付工具,除了硬件的固定成本之外,便宜点的费率也在1.9%-2.7%之间。这对中国的费率来说,是比较高的。
而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的各种竞争,将会拉低这个移动支付的费率,未来很有可能达到1%左右。而针对各个细分市场,费率也将更加灵活。
5.移动互联网金融上的小门户将会有很多,有自己的特点就有机会
6.移动安全的机会大
腾讯、360、百度这三家大公司已经将安全当作战略级的产品来做。而移动支付上的安全,现在也是起步,很多技术都需要去完善,这一块就期待那些技术大牛整出来。
7.移动互联网金融要结合好地理位置、圈子、喜好等移动互联网上的新特点来做
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将结合游戏的因素,让金融产品更有创意,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
8.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营销
互联网金融让原先面向专业的投资人,转向了普通的屌丝。大众型的产品,机会自然多。这其中,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营销的机会很多。
9.企业移动互联网金融一级市场
与个人级市场相比,企业级的市场转换慢,但其实水比较深。企业的理财平台也会发生变化,企业级的交易也需要有数据的闭环,才能够做到更精准。
10.商业模式上要拥抱创新金融
未来,最先的着眼点,应该是创新金融,P2P、众筹,以及其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传统金融现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抵制也越来越浓,甚至有联合企业抵制、向政策层施压来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在可见的时间内,移动互联网金融也需要抱团取暖。
给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的建议:
创新工场之父李开复先生近日给了广大渴望创业的青年一个建议:“一开始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自己单干,而是可以选择加入一个既有的团队,从中了解创业的实质,流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待时机成熟再另起门户不迟。”
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创业领域,创业者们可以借助行业大佬的力量,获取资金、人才、运营手段等方面的支持,这样才有机会走得更远,并最终成功。
模式1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模式2: P2P网贷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目前,出现了2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模式3: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模式4: 众筹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本意众筹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

模式5: 信息化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 “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
6
模式6 :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