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应是普通红鲳鱼,可能是有人在汾河放生
本报7月25日热线消息(记者 段树聪)24日,临汾市钓鱼爱好者刘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称,22日下午,他在临汾市汾河景区平阳桥下钓鱼时,一位渔友意外钓起一条形状奇特的鱼,酷似网上曾出现过的“食人鲳”。经记者咨询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这条鱼只是普通红鲳鱼。

24日,记者前往刘先生处了解情况。刘先生说,汾河景区建成后,他常在工作之余去钓鱼,因此认识了许多渔友。22日下午大约5时许,就在他下好钓竿专心钓鱼时,旁边几位钓友突然出现了骚动,发出了几声惊呼,他急忙起身过去看个究竟。原来,一位姓王的渔友钓起来一条奇怪的鱼,这条鱼全身呈灰黑色,腹部呈红色,重约1斤。最为奇特的是,这条鱼长着锋利的牙齿,之所以被钓上来,就是因为它在吃饵时,将鱼钩卡在了牙齿上。王先生还开玩笑说,“这家伙,要不是卡住呀,说不定把我的鱼线咬断了!”回家后,刘先生上网仔细查看了食人鲳鱼的资料,越看越觉得这条鱼酷似食人鲳,于是便拨通了本报新闻热线。
而当记者提出希望能与这位王先生当面交流时,刘先生称,因为只是在钓鱼时认识,所以对方的电话和具体住址并不清楚。随后,按照刘先生的指点,记者来到了汾河景区的平阳大桥下,但遗憾的是,王先生当日没来钓鱼。不过,正在钓鱼的几位渔友证实了前天下午王先生钓起怪鱼的事实。24日下午4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平阳桥下,见到了钓到所谓食人鲳鱼的王先生。王先生说,“22日下午确实钓到了这么一条外形奇特的鱼,但具体是不是食人鲳无法判定。那条鱼已经送给了景区的管理员,具体这条鱼的去向就不太清楚了。”
按照王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到汾河管理处找到了当时的管理员,管理员十分肯定地说,“不是食人鲳,就是普通的红鲳鱼。”他说,这条鱼在王先生送给他的当日下午就死掉了,当时他就将鱼扔进了垃圾桶。随后,记者拿出了几份食人鲳鱼的资料及身体特征资料让这位管理员辨认,很快就被他否定了,他说,“资料上说食人鲳鱼的牙齿为三角形锯齿状,而王先生钓到的鱼虽然牙齿尖利,却是普通的锥形,不是锯齿状。”说到红鲳鱼的来源,这位管理员说,最大的可能是被一些人放生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用大泡沫箱子,整箱整箱将买来的大小鱼倾倒进汾河河道内,甚至有人图省事,直接从桥上将鱼倒进汾河。”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临汾市水利局水产站,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无法见到这条鱼,所以无法确定是不是食人鲳,但从常理上讲,食人鲳属于热带鱼,一般在低于16℃的环境下无法生存,所以在汾河河道内存活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目前气温高可以生存,到10月份左右气温下降,也都会自行消亡,倒是红鲳鱼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记者了解到,临汾境内有人在温泉里养殖这种淡水红鲳鱼,专门用来食用,但这种鱼不是肉食性的。
随后记者又前往临汾市几家大型水产批发市场,的确发现有食用型红鲳鱼在卖,外形酷似食人鲳,但身体颜色、大小及牙齿与食人鲳有较大区别。记者还走访了临汾的百汇、南外环等几家大型花鸟鱼市场,均未发现食人鲳的踪迹,且大部分热带鱼的销售商也都清楚食人鲳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鱼种,所以在市场基本买不到。
2002年,国家渔政部门曾下发《关于查处食人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以及公园、水族馆等养殖、展示的食人鱼进行检查,一经发现,立即予以没收并销毁,并严禁将食人鱼放入自然水域。
■链接
食人鲳也叫水虎鱼,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脂鲤科,体长约30厘米,喜在晨昏活动,性情暴虐。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2℃?28℃,秋冬季特别适合其生长,长到一定程度时攻击性增强。它个头不大,但因其颈部短,头骨特别是颚骨十分坚硬,上下颚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可咬穿牛皮及坚硬的木板,甚至能把钢制钓鱼钩咬断。它们一旦闻到血腥味,就会用锋利的牙齿攻击猎物,直到剩下一堆白骨。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吃掉,还常攻击靠近河水的人类。仅在巴西的一个州,每年会有超过1200头牛被食人鲳吃掉
红鲳鱼怎么做好吃
一、银鲳
亦称镜鱼、平鱼,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
二、金鲳
也叫黄腊鲳,金鲳,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
三、红鲳
别名也叫淡水白鲳,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
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四、刀鲳
又名眼眶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可食用,肉少,肉质细脆,口感与银鲳鱼相比较粗糙。可由沿岸之定置网所捕获,另外巾著网、拖网亦常大量捕获。可当近海延绳钓之活饵,或制成鱼粉或猫粮。
五、乌鲳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乌鲳为中国的南海、东海的经济鱼类之一,是大众化的食用鱼,并为出口鱼种。
六、灰鲳
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七、刺鲳
俗名?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
八、斑点鸡笼鲳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在广东省沿海产出较多。生活于10~49米深的海域,栖息于沙泥底质的浅水区,常在港口或沙洲等地区出没,属中下水层鱼类。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九、条纹鸡笼鲳
俗名蜈蚣鲳、婆心鲳、龟花鲳,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扩展资料:
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鲳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以小鱼、水母、硅藻等为食。有季节性回游习性,生殖期5-6月。鲳鱼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中部、朝鲜和印度东部。
百度百科-鲳鱼
用料
主料金鲳鱼1条生蒜3根蘑菇4个姜片4片
辅料青红美人椒4根番茄2个酱油20克蚝油20克清水1碗盐3克胡椒粉2克食用油适量料酒10克
香焖金鲳鱼的做法
1、准备好食材,金鲳鱼我买的是一斤半左右的,比较大条,要是用电饭煲来做,个头不要太大了,不然就得切成2半。
2、先将鱼开肚取出内脏,清洗干净鱼肚,用刀在鱼身上切出花刀,这会让鱼肉更容易入味,尤其是大个头的鱼,生蒜切碎,蘑菇切厚片,番茄切片,美人椒切小段。
3、热锅,在锅里倒入适量的油润锅,把鱼放入锅里小火煎一下,这一步让鱼肉更加的紧实,焖的时候不会烂。
4、大约2分钟左右,将鱼翻个面,继续煎2分钟,期间不要动它,等着就行,是不是特别省事呢~

5、把酱料的食材混合成酱汁,均匀地淋在鱼的身上,放入姜片,轻轻动一下鱼,让酱汁铺到鱼身下,转中火开始焖3分钟。
6、把番茄,蘑菇倒入锅里继续焖10分钟左右,这时候看到番茄和蘑菇是变软的状态。
7、把生蒜倒入锅里,喜欢吃辣的就加入线椒段。
8、盖上锅盖焖4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啦~


